台北早餐大王:真芳碳烤吐司十年歷程的紀念專書
新書《台北早餐大王:咀嚼一場城市的生活百態》,作者是來自真芳早餐編輯部,一群對於吃早餐、做早餐、提供早餐的專業人士,作者的簡介上這樣說明:一份吐司夾蛋的背後,有人拍照、有人寫稿、有人對著PDF校字,有人還在煩惱畫面上那顆蛋該不該切半。為了一本早餐書,我們像做一份早餐一樣講究:火候、比例、節奏。真芳早餐編輯部,正是一群對早餐有點偏執、也有點浪漫的夥伴。
《台北早餐大王:咀嚼一場城市的生活百態》於新書分享派對中分享台灣早餐的美好滋味,由真芳碳烤吐司創辦人張文哲(瘦哥)與好初早餐創辦人陳頌成(Matt)共同對談,透過他們對早餐文化的觀察與思考,早餐象徵一天的誕生,而在台北,早餐不只為了填飽肚子,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阜杭豆漿第三代徐大為、早安美芝城第二代 Gavin 等多位知名品牌代表亦到場交流,現場可說是台北早餐界的縮影。
從早餐探索一座城市的多元文化
「比早起更重要的,是去哪裡吃早餐。」台灣的早餐文化多元深厚:蛋餅、漢堡、燒餅油條、包子、飯糰、涼麵、鹹粥……每一道看似日常,背後皆承載著城市發展、飲食遷徙與庶民生活的集體記憶。今年是真芳成立十週年。這間從巷弄起家的早餐店,選擇以一本書向城市與時代致意。《台北早餐大王》耗時三年完成,呈現一場規模罕見的早餐文化採集。
「不吃早餐的理由很多,但吃早餐的理由只有一個。」瘦哥和Matt都認同,吃早餐除了儀式感,為忙碌的一天提供能量,其實也是一座城市和一個時代的註解。適逢真芳碳烤吐司(以下簡稱真芳)成立十週年,這間從巷弄內早餐店起家的品牌,決定以一本書作為對十年歷程的紀念,將對早餐的熱情轉化為文化獻禮,與積木文化合作推出了《台北早餐大王:咀嚼一場城市的生活百態》,但這本書的故事,其實早在三年前就已萌芽。
尋找城市中的早餐場景
書的核心視角源自張文哲「導遊式」的城市觀察。他在前言中寫道:「早餐看似尋常,卻是台灣最幸福的日常。世界上少有地方能在巷弄中,找到如此多樣、平價且充滿人情味的早餐。」台北早餐的魅力何在?其中的關鍵可能是「多元」。從城市空間來看,有多少種地區的肌理,就有多少種早餐場景:「去大稻埕,你可以吃到好吃的蛋餅;去信義區,很容易找到各種西式早餐;在工業區的大樓外,你就會看到很多臨時餐車,把裝好的三明治賣給上班族。」如此豐富的面貌,雖然難以定義,卻也更吸引我們去理解。
也因此,本書不僅記錄風味,更試圖回答那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問題——「台灣的早餐究竟是什麼?」除了文化視角,本書亦首度釋出「早餐產業鏈」的幕後故事,包括超商研發、供應鏈演進與品牌策略,揭開早餐如何反映時代變遷:從日治時期的醃漬與米飯、戰後豆漿店的崛起,到當代速食便利與品牌美學的興起,台北早餐一直在變,也一直陪著台灣前進。
如瘦哥所說:「早餐不只是食物,它是一種城市記憶。」而這本書,正是那份記憶被看見的方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