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500碗評審/楊馥如:「小吃不能把自己看小」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介紹地方飲食文化
— 楊馥如
今年第二度擔任五百碗評審的作家、旅遊達人楊馥如,今年採取了有別以往的評選標準。近年成為台南新住民的她,用義大利文 merenda 來思考台灣小吃,merenda 意思是「點心」但拉丁文字根可解為「你值得」,不管是點心還是小吃,都是日常散步途中能撫慰走路辛苦的吃食;今年的評選從去年的概念出發,並往上疊加,身為義大利媳婦的楊馥如希望透過她的選擇,讓外國人和外地人都能吃懂台灣日常味,因為她相信,「小吃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傳達當地飲食文化的媒介。」
Q:首先,想請您談談您如何定義「小吃」?今年擔任五百碗評審,評選的標準與主軸跟去年有何不同?
A:「小吃」在義大利文中是「merenda」,意思是你應得的、是日常散步的路上能撫慰走路辛苦的吃食,所以去年我的方向比較著重於生活日常周遭、可以一再重複去吃的小吃。今年,我在這個概念上疊加了新的思考,希望用「小吃」做「國民外交」、「城市外交」。
這個改變源於我的身份:我先生是義大利人,而我自己在台北出生長大,後來移居義大利,近年又搬到台南成為新住民。搬到台南後,不斷有人問我台南有什麼好吃的。我希望能讓外國人和外地人「吃懂台灣/台南」。我相信,小吃是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了解當地飲食文化的一個媒介。因此,今年的名單不見得是我散步路上會經過的地方,而是當我想帶外地或外國朋友吃台灣小吃時,會想到的地方。這也是貫穿今年名單的核心概念。
「500碗像個萬花筒,每個評審用不同的角度,大家一起拼湊出小吃的面貌,這樣子是很美的,也很好玩。」
— 楊馥如
Q:您在尋訪小吃的過程中,是否有特定用餐體驗,讓您想要選出這10碗小吃,是適合用來做「國民外交」的?
A:我推薦的每一碗小吃,其實都是一種台灣人的吃飯方式,涵蓋了閩南、客家、外省等不同族群的特色。要能讓外國人、外地人吃懂這些小吃,就要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用他們吃得懂、聽得懂、看得懂的方式為橋樑,幫助他們深度了解台灣的飲食文化,小吃絕對是很好的國民外交。
例如我選出的其中一家是詹記-家常飯桌鮮魚湯,它展現了台南的「飯桌仔」飲食文化,這種小碟菜的形式,對我先生來說,就像威尼斯的cicchetti「小碟菜」或西班牙的tapas,讓他感到非常親切。而嘉義朴子的永豐春捲,對美國或墨西哥人來說,就像台灣版burrito;對義大利人來說,這種現場選料再捲起來的方式很有戲劇效果。
這次我也選了包括尚海海產、福源海鮮在內的三家海產店,因為這種傳統熱炒文化,並非Fine Dining也不是一般餐廳,客人可以到冰櫃前挑選當天食材,並與老闆討論料理方式,對義大利人來說很符合他們「想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麼」的飲食文化,對其他外國人來說,能清楚看到食材的原貌,不會吃到需要擔心的怪東西,也很重要。另外,海產店環境也比一般小吃舒適,是很好的折衷選擇。
新竹北埔的彭家粄糕,位在市場中,具有「前店後廠」的特色,客家人用米做出水粄、年糕等鹹甜變化,想介紹客家文化、台灣米食文化,沒有比進到市場、吃客家粄糕更好的方式。
鳳滷味展現了台南的滷味文化,二空燕京蔥油餅,是台南外省眷村小吃的代表,而台南詹記的西瓜綿魚湯,在我看來,是非常棒的城市外交食物:西瓜綿是農作疏果的產物,較小、未成熟西瓜不丟掉,反而醃漬成美食,體現了老一輩台灣人珍惜食物的智慧。煮過的西瓜綿酸味獨特,出了台南很少看到,是地域性的傳統味道。台南的窩聚生活衣食空間則是上海菜小吃店,在舒適的環境中提供食材可清晰溯源的餐點,如魚菜共生的青江菜、無毒香魚等⋯⋯這讓外國朋友能在舒服的環境下,透過與店主互動,了解食材故事,也體驗當地的飲食文化。
高雄小暫渡的「黑白切」,尤其是下水部位處理得非常乾淨。台灣庶民小吃將原本會被丟棄的部位轉化為美味,這種廚房裡的智慧讓義大利人很有共鳴!古代羅馬人把「下水」稱為「四分之五」(Quinto Quarto),把下水、內臟稱為「四分之五」,原因是古代羅馬人在分切屠體時會把品質精良的肉分成四份,並依照社會階級來分配,四份好品質的精肉不包括內臟,四份之外的第五份自然是給小老百姓的,考驗料理智慧,下水不但是羅馬庶民美食代表,也是今日最棒的街頭小吃。
— 楊馥如
Q:聽起來您對小吃的定義,似乎跟一般人習慣用用餐環境或價格來區隔的方式不同。您認為小吃和餐廳有一個明確的界線嗎?
A:我認為「小吃不能把自己看小」。我們常覺得小吃一定要是攤子、沒有冷氣、環境簡陋,這就是把小吃看小了。小吃用了最接地氣的方式,有效地介紹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是進入當地靈魂的最佳媒介。如果把小吃格局做小,就難以推向國際。小吃要有大格局。
Q:從您的解說,不論是海產店、春捲攤或是特定小吃店,似乎視覺效果對您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條件?
A:其實我認為吃東西是一種「五感」體驗 ,關注的不只是味道或價格。你必須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來認識一個地方的小吃 。小吃是每個人每一天都有可能吃到的東西 ,它乘載了一個地方或國家多樣又活潑的精神 。如果只把它當作便宜的東西吃下去,就太委屈這些食物了。我真心覺得,除了小吃之外,沒有更好的媒介能傳達台灣這個多元國家和台南城活潑的氣質 。
● 楊馥如的精選10碗小吃
1. 新竹縣北埔鄉/彭家粄糕:水粄、紅豆花生年糕
客莊米食最迷人!用在來米做成的水粄有清雅米香,加上特製油蔥酥和鹹香爽脆的菜脯,十分美味,是店內的明星商品。紅豆花生年糕口感軟Q,紅豆與花生保留口感,甜而不膩。
2. 嘉義縣朴子市/永豐春捲冰果室:春捲
朴子第一市場這攤是喜愛春捲者必朝聖之處:煎到金黃的蛋皮、油麵條、清甜又爽脆的豆芽、香氣和口感兼具的豆包,捲起來前,淋上香噴噴的肉燥,這一卷實在銷魂。
3. 台南市中西區/鳳滷味:滷味
整潔的貨櫃屋小攤提供多種滷味選擇。食材新鮮,用來加熱的中藥滷汁有淡雅清香,不管是想吃巧還是想吃飽,都能被滿足;店家秘製的辣油更是一絕,不可錯過。
4. 台南市仁德區/二空燕京蔥油餅:蔥油餅、捲餅
充滿麵香、口感厚實的蔥油餅讓人一口接一口,一次吃掉半張也不奇怪;若還有肚子,千萬別錯過捲入榨菜豆干和酸菜的捲餅。順便外帶辣蘿蔔乾和炒入豬肉末的酸豇豆回家下酒吧!
5. 台南市東區/詹記-家常飯桌鮮魚湯:西瓜綿魚湯
店家黑板條列當日菜色,多種鮮魚配多樣烹調方式,鹹沁、豆醬燒煮、或煎或烤,填單時,選擇困難症會發作。「飯桌仔」是府城最舒服的吃飯方式,小碟盛裝不同菜色,道道有滋味。
6. 台南市南區/尚海海產:海鮮粥、炸雞翅
看食材櫃點菜、決定料理方式的傳統熱炒店。招牌海產粥是米香和海鮮的直球對決,料多味美,加香菜和油蔥酥,可以連吃好幾碗;裹薄麵衣、炸得酥脆的雞翅也是每桌必點的料理。
7. 高雄市新興區/鐵盒保哥滷味:滷味
提鐵盒送到家,保哥的大盒子打開,眾人皆驚嘆!能想到的滷味選項,鐵盒裡都有:豬耳朵、鴨翅、雞腳、花椰菜、脆腸、玉米筍、鳥蛋、豆皮⋯⋯狂點一波後,保哥裝盤上桌,記得加辣!
8. 高雄市前金區/小暫渡米糕四神湯:切仔料
切仔料樣樣精彩,配米糕和四神湯,成了心滿意足的一餐。豬肺、脆管、生腸等下水處理得極好,也煮得恰到好處,保留食材該有口感且口味乾淨。旗魚粉腸較少見,值得試試。
9. 台南市東區/窩聚生活 衣食空間:清蒸臭豆腐、蔥㸆香魚
每道料理食材皆可溯源:自家發酵的清蒸豆腐、以無用藥香魚取代鯽魚的蔥㸆料理、魚菜共生的有機青江菜做的上海菜飯、花蓮蓮貞豚做的腐乳肉和獅子頭粉絲煲,平價小吃亦美味真心。
10. 花蓮縣花蓮市/福源海鮮:炒蟹腳
店家的烤功、炒功都好:在冰櫃選好想吃的食材後,與店家討論料理方式,炒蟹腳、烤黑喉,烏魚當季可吃紅燒魚膘、鹹酥魚肚;想要更有飽足感,點盤鑊氣十足的鱔魚炒麵吧!
● 500碗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bowlsaward
● 500碗2025全台入選小吃Google地圖: https://reurl.cc/gYW9l7
第三屆500碗 THE 500 BOWLS AWARD 2025主辦單位:500輯
首席贊助:永豐金控、永豐銀行
指定用酒:塔木嶺橡木桶玩家
贊助單位:Pubble氣泡飲、丸莊醬油、法大炸雞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