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是閱讀日,2022走讀臺灣開跑:6大策展主題、17個文化館所、多語言共融,展現自由多元的閱讀本質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響應世界閱讀日,提倡每天都是閱讀的美好時光,文化部自2019年起推動「走讀臺灣」計畫,迄今累計超過300條路徑,挖掘許多平時隱而未見,卻值得深入探索的文學地景。「2022年走讀臺灣」邀請社會學家李明璁擔任策展人,攜手各界領路人規劃七大經典路線主題,文化部附屬17個館所亦策劃逾60條走讀路線,從內容到語言都從「走讀自由島 多元新視界」理念出發,邀請全民參與,讓跨領域閱讀風氣,持續迴盪於生活。

文化部長李永得(右)與社會觀察家李明璁,邀請大家一起參加「2022年走讀臺灣」活...

策展人李明璁以19世紀法國詩人韓波的名言「生活在他方」演繹走讀精神,「既然生活可以在他方,旅行就可以在自家,從國內任何一處到你居住的社區,都很值得不斷探索,這就是走讀的精神;透過不斷閱讀充電,再參加走讀,來回辯證循環。」他分享,今年主題與方向再擴大,從傳統茶產業到現代Fine Dining美食文化都有,原有的生態科學也延伸至航太科學,值得拭目以待。

「2022年走讀臺灣」邀請社會學家李明璁擔任策展人。圖/曾原信攝影

人類陸續經歷大疫、戰爭,文化部長李永得藉此分享令他印象深刻的文章內容——書比槍砲要強大——以詮釋閱讀的重要性,李永得說:「書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媒介、靈魂對話的場所。透過閱讀,不同族群、地域的人就能互相理解,越多理解,戰爭與侵略的可能性就越少;在能夠自由對話的環境中,書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觀察到現代人將目光轉移至數位載體上,李永得認為,實體讀本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文化景觀,因此文化部近年用盡各種方式,提倡閱讀的重要性;同時,廣邀全國平台參與路徑徵件計畫,讓文化部支持每一條有意義的文化路徑。

文化部長李永得認為,實體讀本仍然是很重要的載體。圖/曾原信攝影

今年「走讀臺灣」活動除了邀請作家工頭堅、生態作家黃仕傑、美食作家高琹雯、泛科學知識長鄭國威、建築學家凌宗魁、作家水瓶子,共同規劃產業文史、語言習俗、自然生態、飲食文化、科技未來、建築美學、不義遺址七大路線,文化部轄下17個館所、超過60條走讀路徑,亦融合台語、客語、閩東語、阿美語、布農語、太魯閣語及手語等多語言共融模式,同時串聯民間單位擴大影響力,推出「走讀臺灣主題路徑建置計畫」微件活動,邀請書店、出版單位、文史工作室等民問單位共同策辦精選文本路徑,呈現今年自由而多元的本質。

【相關資訊】

走讀臺灣官方網站|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

走讀臺灣主題路徑建置計畫線上申請|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

李明璁 閱讀 走讀臺灣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