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王浩威領讀「榮格心理學與六個創作的心靈」:第三講/身為作家的榮格:《紅書》
在談到《紅書》之前,則先從榮格的經驗,以及另一本《黑書(The Black Book)》談起。王浩威提到,1913年的榮格有著視幻覺,當時也跟佛洛伊德決裂,成立了六人小組,在這期間也開除幾位違背自己理論的人。後來榮格也提出幾個創造性的疾病,譬如人在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從父母的依靠到下個階段面臨社會,會有些憂鬱的狀況發生。
榮格創作《黑書》時,剛好認識他太太,也是跟佛洛伊德選邊站的情況。傳說榮格當時崩潰,也忙碌看診,每天還是有忙不完的事情,陷入抑鬱,也失去大眾文化的活躍性。榮格對於瀕死經驗有很大的興趣,也非常喜歡去接觸,但當時的確是最低潮的時候。
1914年王儲被刺殺時,榮格會看到幻覺、血光、戰爭等,他懷疑自己是精神病?在愛丁堡準備演講時,他說到他看見的意象是集體無意識,這集體無意識在影響著他,而不是他自己要崩潰。
1875年出生的榮格,跟佛洛伊德差19歲,榮格年輕時,參加過愛國的俱樂部,第一本書也在這個俱樂部裡演講了幾場而產生。榮格家族非常富裕,但父親卻並非那麼傑出,是教會地區的牧師,媽媽是嫁給當地牧師以為很有前途,有家室卻不長進,後來得了憂鬱症。
王浩威也推薦另本書《榮格的30個夢》,講述榮格的夢,許多時候榮格會跟家人說自己的夢,但大家都不以為然,這些夢境就像是預見未來、看見上帝,對於現實與夢境中經歷過許多內心感受。小時候常被忽略的榮格,也是因為夢境,最後才決定攻讀醫學。
榮格的一生,經歷未成年的母性階段、成年後的父性階段,中年後進入自己的阿尼瑪階段,最後自己也選擇精神醫學來深究跟研讀。1913年後的榮格,即是在阿尼瑪階段寫出《紅書》,講述出現了中年危機對自己觀察的階段和反思,加以自行記錄,也因此完全離開了佛洛伊德。
榮格選擇與世代背道而行,反對抽象。回憶錄說到自己有1號、2號人格,當榮格在這兩號人格之中,為自己找到一個真正的自己,就如同自己有著分裂人格,將兩個人格變成成長發光的一種方式。而《紅書》的寫作風格比較像1號人格的方式呈現,鼓勵喜愛,大自然、求知等。
1903年與艾瑪結婚,當時生下五個小孩。後來佛洛伊德亦稱榮格為「他的領養長子、冕冠王子和繼承人」,也因此與佛洛伊德結下很深的緣分,1908年離開醫院時,榮格自己開業,在英文方面又比佛洛伊德好,也經常被邀請到美國演講,因此佛洛伊德當時認為自己的效果沒有榮格來得好。
對於佛洛伊德與榮格間,有許多的理論與發明出現許多的衝突性,也間接影響到彼此過去的感情,也因此決裂。當時榮格覺得自己被父親拋棄,所以崩潰也是有可能的,甚至出現與佛洛伊德的分手夢。
《紅書》草稿從文藝復興到抽象,並非撕裂扭曲,而是具體抽象,在榮格的各類畫作中亦能體現。後來的《黑書》離開低潮的榮格,出現活潑的一面,就變成一個積極思考者,轉而分析自己的幻想,黑書就是一本筆記本,就像是自己的獨白。
在獨處的榮格,接觸瑜伽、打坐、冥想,別讓自己主導自己的意識。就如同《紅書》說的,前期都很痛苦,就如同在沙漠上,有著黑暗。
《紅書》一半來自《黑書》,《黑書》記錄他進入幻覺,《紅書》是評論、分析。做夢是個人主觀的討論、集體討論,可以探討集體層次,代表的意義又為何?後期插圖也變得抽象多變化,正也代表著榮格在心理層次上的變化。
《紅書》在1959年停止撰寫,也寫到接觸煉金術後,使他離開《紅書》。雖然《紅書》結束,但《黑書》還是繼續,講述夢與意識之間的關係,並說也說到內在真實的我,無法再切割最小化。
王浩威提到,最後的榮格就如同一個修行人,到了晚年還在思考、創作,在煉金術裡面的提升,都非常的深奧。無論是深究夢境、思考、幻境,無意識再度回到榮格,就如同煉金術在容器內的變化,回到知識面,最後會回到大地的鍊金容器內,就如同回到母親的懷抱(花草、大地、天空),完成一生的使命,也是最後的夢。追尋內在意象,跟自己的無意識對話,他認為這一切都源自於那段時間,而後來的細節都不重要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