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王浩威領讀「榮格心理學與六個創作的心靈」:第六講/《榮格心理學如何讀文學?》之二:村上春樹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榮格心理學與六個創作的心靈」系列由作家、精神科醫師與榮格分析師王浩威領讀,本週進行系列最終講——榮格心理學讀文學之二:村上春樹。

6月29日晚間舉辦「榮格心理學與六個創作的心靈」系列第六講,《榮格心理學如何讀文...

由導演濱口竜介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的電影《在車上》於今年二月在台上映,村上春樹、濱口竜介與西島秀俊的組合在台灣掀起熱議,主講者王浩威笑著說道,長達三小時的電影長度完全不嫌長,堪稱是近期個人看過最好看的電影,呼應今日導讀內容的重要人物之一村上春樹,其他還有日本首位取得榮格派分析師資格的河合隼雄,及其自小沉浸於榮格領域的兒子河合俊雄。

王浩威認為,村上春樹不單只是一個好小說家,也是一位思想家。本日講堂中,王浩威快速簡介了村上春樹的人生事紀與作品,從《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以及《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1Q84》等作為主線脈絡,並以師從馬林諾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的人類學家 #許琅光、美國心理分析學者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等看法為輔,貫串談論村上春樹在作品中的自我與疏離感、整體社會的人際關係斷裂,乃至於透過社會心理均衡(PSH)圖式談討亞洲諸國與歐美在人際狀態類型上的差異。

王浩威認為,村上春樹不單只是一個好小說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圖為《當村上春樹遇見榮...

在村上春樹寫完《發條鳥年代記》之後,他搭乘新幹線前往京都,花費兩個夜晚與河合隼雄進行自在流動的對談,最終由岩波書店編輯整理成《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兩人的關係匪淺,這對於不喜與人交往的村上春樹而言相當難得。王浩威說,從這本書即可看見兩人對話深度,同時也意識到日本知識份子對於主體性、自我意識的思考,遠遠超過台灣與中國。

王浩威濃縮書中關於自我(ego)的精華片段進行說明,譬如村上春樹說:「以前我實在無法忍受日本小說所用的日語。在所謂的自我(ego)相對程度上還沒有分化出來⋯⋯。」王浩威接著說,日本早期的「#私小說」把「我」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自我」卻從來沒有真正分化出來,但是在西方談論自我的時候,卻是極度個人主義的。

王浩威也發現村上春樹早期的故事裡幾乎沒有人名,頂多取為「老鼠」這樣的名稱,而這樣的疏離感,在當時反而受到歡迎。直到《海邊的卡夫卡》才讓自我(ego)從家庭中分化出來,家族的秘密隨著故事走向逐漸明朗。

同時,王浩威也對照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作品,「我們很少看見性格分明的角色,比如 #侯孝賢 運用長鏡頭帶過畫面,在電影裡看見的總是一種氛圍,你不會知道角色們未來會如何,但是好萊塢電影卻容易猜測得到人物走向。」

透過《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一書,王浩威精煉其中河合隼雄談論「物語」(故事)的看法。河合隼雄曾說:「從個人經驗上得知個案研究的重要性,讀到榮格學派的心理分析學者 #詹姆斯希爾曼 主張個案研究的本質是 story telling 的時候,我才茅塞頓開,這就是說故事。在「報告」個案的時候,報告者認為自己在敘述事實,但其實其中具備了已經被收藏到治療師內心的脈絡,就這一點而言,個案報告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變成了story telling。」

延續上開話題,河合隼雄亦從故事、物語的日語 ものがたり(讀音 monotagari)裡的もの (mono,東西)擴延討論,並延續到現代人在物與心、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喪失」。

河合隼雄說:「民俗學家哲口信夫說,mono 指的是靈,像神,但位階較低的各種精靈。將 mono 當作靈是一種有趣的想法,但是現代人提到 mono 一般會想到的應該是物質⋯⋯讓我聯想到詹姆斯希爾曼針對「靈魂」所論述的意見。希爾曼說現代人的重要課題是重新去認識人們在近代之後遺失的靈魂價值,希爾曼說:『從靈魂這個詞彙,我首先意會到的不是一個實體,而是某個展望。也就是說靈魂意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針對事物的看法。』」希爾頓想要重新審視這個過程中人們所失去的東西的價值。

由王浩威領讀的「榮格心理學與六個創作的心靈」系列於本週畫上句點。下週將由交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曾成德 接棒進行「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導讀,透過閱讀經典文學裡的建築故事,一探字裡行間的建築靈光。首場「迷宮與知識的追尋——安伯托艾可《玫瑰的名字》」預計於7月6日晚間7點於中央書局登場。​

中央書局與500輯共同推出的「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登場。圖/中央書局提供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