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四講/福斯特《窗外有藍天》
歌劇的敘述巧思最迷人
英國作家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英國小說家,其文學批評著作「小說面面觀」更被視為寫作聖經之一。9月7日(三)領讀的「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原出版於1908年,並曾在1985年翻拍成電影登上大螢幕。女主角露西霍尼徹奇(Lucy Honeychurch)的姓氏更相當獨特,結合了蜂蜜與教堂而成,整部小說並描述著女主角自身的感受,到最後的「心口合一」。
同時焦元溥並建議將福斯特的四部小說《窗外有藍天》與《天使不敢涉足之處》(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最長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和《霍德華莊園》(Howards End)合併閱讀,因為四部小說各自將義大利歌劇、華格納歌劇、貝多芬融入內容,更將帶出延伸、可供比對的閱讀樂趣。《窗外有藍天》從女主角露西出發,可讀之處包含了敢於挑戰看似彬彬有禮,實則墨守成規的社會慣習,(女)性覺醒和自我獨立,愛、真理、誠實,同時所謂的「風景」,實則是不被遮掩的真實世界。
原來在18世紀,當時小說裡常出現少女演奏鋼琴的情節,進而帶有社會階級與女性表達自我與情感的意涵,而《窗外有藍天》則帶出了Piano Girl與New Woman、彈鋼琴的女孩與新世代女性的聯想。在小說中,貝多芬111號作品成為了閱讀(與聆聽的)關鍵,「透過音樂完成了Lucy個性,幫Lucy說話、展露私密動機與口是心非,而她自己並不清楚。」
而「演奏什麼」與「誰來聆聽」同樣是重要的兩項提問,包含貝多芬111作品第32號鋼琴奏鳴曲、舒曼、莫札特鋼琴奏迷曲與Lucy Ashton之歌,都可藉由音樂展現女主角的心境;同時小說裡有趣的伏筆更在於:聆聽到Lucy彈奏音樂的人包含了畢比先生、未婚夫與敘述者(作者)都不是Lucy的結婚對象,而露西的結婚對象始終沒有聽到(過)她的彈琴;原來音樂談的曲子,就是露西真實的個性,她沒有言語中真實的表達自己,一如她始終無法在心儀對象前坦誠以對。
最後透過書中描述則可發現,露西心儀對象、喬治的父親從身形、髮型以致整體印象,竟跟貝多芬十分神似,或將是小說中無法被證實的奇想彩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