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聯合新聞網 陳立儀

​​​​​​

週三讀書會紀錄──由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9月14日(三)晚間由古典音樂評論家焦元溥 主持「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的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9月14日晚間舉辦「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

與先前四講不同,焦元溥本次帶領讀者提升至從作者的角度看整個小說的佈線與交織,昆德拉特殊之處在於由音樂發想的結構與寫法,「就像層層疊疊的象牙球,是高度的寫作技藝。」

昆德拉的小說美學是「言簡意賅」與「取法過去」,他曾說:「凝練的藝術對我來說似乎是必要的,它要求著直接走入人事物的核心,我想到我從小就非常欣賞的作曲家之一楊納傑克。」焦元溥進一步解釋說,每個音樂的曲式結構中都有許多技巧,包括主題的呈示、發展、變奏、複調,還有配上樂器、轉調過渡等,而楊納傑克的特色在於以突兀的並置取代了轉調的過渡,重複取代了變奏,並且始終走入人事物的核心,只有那些說得出某些本質的音符,才有權存在;小說也是被技巧與成規所塞滿,而昆德拉讓小說擺脫技巧與咬文嚼字的控制,變得更言簡意賅,「是對十九世紀以來小說傳統的反叛」。

在昆德拉的小說裡沒有角色的內在獨白,也不太提人物的外表、背景、處境等敘述,他認為小說人物是想像的生命、是實驗性的自我,「我」是被其存在的問題意識本質所決定。昆德拉小說特殊之處,在於由音樂發想的結構與寫法,以作品整體來看,「節奏」可指作品在時間中行進的快慢張弛,是速度、聲響、結構、張力的總和鬆緊效果。他曾說:「樂曲速度經常是遠在我動筆寫小說之前,最先出現的一部份想法...例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從開始寫作我就知道最後一部應該是極弱、柔板,而這一部的前面應該有另一部是極強、極快的。」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所以能在全球暢銷,焦元溥認為原因在於「具有個人化的獨特魅...

「複調結構」是昆德拉小說原型之一,將異質元素結合在以數字「7」為基礎的建築結構裡,7個部分各成一個整體,每一部分的特性都由自己的敘述方式界定。音樂的複調(Polyphony)是同時發展兩個聲部、兩條旋律以上的線,儘管它們完美連結,卻又保有相對的獨立;至於小說式複調,就是試圖逃脫單線性,在一則故事持續的敘述裡打開一些缺口。昆德拉注重各條「線」之間的平等與整體的不可分割,「昆德拉喜愛在古典樂派、主音音樂當道之前,以對位、複調寫作的美學。」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焦元溥指出,調性是傳統西方古典音樂最重要的結構力,若是放棄調性,必須找出替代的結構力才能建立樂曲,例如荀貝格的十二音列作曲法;故事是西方十九世紀小說最重要的結構力,若是放棄故事,必須找出替代情節的結構力才能建立小說,複調就是昆德拉的解法,包括主題、離題、動機等。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所以能在全球暢銷,焦元溥認為原因在於「具有個人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兼顧傳統與當代、結構與故事的迷人折衷。」

週三讀書會 中央書局 焦元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