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二講/「去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王維、李白」
大家最知名的李白,是文人傳統的代表,也就是說到比較貼近風雅頌裡的風。
李白就像是一人藝術,擁有著獨特性、青春、智慧的悖論,就如同梵谷的個性,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楊澤舉例李後主、張國榮,他們的率真帶給了大家魅力,用陰柔、情人型的抒情方式表達自己。「哀樂過人、歌泣無端」也帶出這次讀書會的重點,將淡雅與抒情歌泣讓他變成一種力量,可以在詩詞中發出靈感。
楊澤也舉例許多抒情詩來講述,如同詩詞中的抒情世界,譬如陶淵明等,把詩詞歌賦形容得像版畫一般,不僅有愜意,還有意境。
友誼傳統、浪子傳統來述說李白,愛世界、愛朋友、愛命運、愛真理,這樣的浪子,並贈孟浩然一首詩。
杜甫也寫詩來讚李白,將自己對於李白的愛藏在詩中。楊澤說道,李白可以用飄逸來形容他,杜甫是水瓶座,難怪會如此的愛自己的師兄,並用許多的詩詞表達,也在讀書會上介紹許多杜甫給予李白的詩,「春日憶李白」等。
來自異域的年輕人李白生於唐玄宗年代,梨園教坊的時代,有許多吟遊詩人,如王之渙、高斯等。最厲害的吟遊詩人,就是李白,理解民間傳統,也有許多在做詩中的無奈於當代。由於唐玄宗本身就是愛歌、愛女人的人,當然李白在這部分也被受波及,迫於無奈的攥寫。
楊澤舉出,李白的「長干行」、「戰城南」,浪子傳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初唐的氣象,送別詩成為當時的一個風氣,尤其在過去飲酒作樂時,特別有這樣的感受。這又點到剛剛所說的「詩心」,李白擁有的是把傳統與時代,將這樣的風氣平衡化,讓當代不得不把李白變成詩仙之名。
李白在楊澤的讀書會中,似乎就像是一首藝術投射,讓詩詞變成一種新的境界,甚至楊澤覺得李白的詞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有很好的韻鏡,是表演藝術家,可以好好的展現李白的「飄逸」、率性。後期李白感到時間的壓力,詩中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還是將酒下肚。一人、一月;一人、一酒、一簫、一劍。
而王維是大家相當熟悉的,楊澤說,王維的詩詞相對清甜的,也與上流關係、貴族世界息息相關。如「洛陽女兒行」,很會雕飾、很會做文章的一篇詩詞。安史之亂則說的是家國不幸詩家幸,其就是一種弔詭,時代的秋天,卻逼著要寫出更好的詩來。轉化了李白的東西,走出自己的路,有種「過來人」的方式,傳達於詩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也就走路枯寂。
楊澤說道「輞川集」,那是一個如同王維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是自己的莊園。留白美學、沈默美學,既是無言歌,也是枯山水的意境。
在讀書會中一樣分享著王維的詩集「書事」、「山中」等等來闡述王維的靜態美學,內心境界是那樣的美好,也找到自己思想的至高點。
詩人也要很懂音樂、聽到一種聲音,才能對出一個句子。這就是所謂的知音,跟知命也能連結,就如同王維感受大自然與自己合二為一的感受。「鳥鳴澗」,就如同聽見桂花落下的聲音,楊澤就讚嘆的說,根本就是在拍電影的一個場景,這就是一種乾脆俐落的刀法如同笛刀,跟蕭劍不同。旋律層出不窮,與李白截然不同。
最後楊澤比照王維跟陶淵明的不同,將田園詩詞歌賦,將王維的思維相比,都是以陶淵明為榜樣。多人以為這樣就是一個「過來」。對寂寞與人的生死之間困惑,就如同陶淵明的隨緣,得到快樂及擁有智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