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敘事到大千世界 文學與影視的對話:台積電青年文學論壇「螢幕穿牆人」
聯副70周年紀念,台積電與聯副攜手文化活動,從實體的活動走向線上,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策畫舉辦五場「台積電青年文學論壇」,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始終大行其道,講座「螢幕穿牆人——文學與影視的對話」邀請影評人Kristin與年輕作家李屏瑤、鍾旻瑞,模糊文字與影像的中間邊界,尋找敘事的另一種可能。
Kristin首先定義「螢幕穿牆人」,便是文學作品到影像化的過程,而此次的對談來賓李屏瑤、鍾旻瑞不只是小說家,同時也是影像創作者,皆不諱言作品影像化的難度頗高,李屏瑤私下也有撰寫舞台劇劇本,「我覺得就像霍格華茲的分類帽,當素材來的時候,才決定是小說或是劇本」,她也透露自己的小說「向光植物」曾被其他人詢問是否有改編意願,「我覺得文學語言與鏡頭語言基本上還是很不一樣的」。
鍾旻瑞出身自廣電系,多次執導筒拍攝短片,不過他幾乎從未思考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就連知名度最高的「泳池」也一樣,「當我在創作作品的時候,這就已經是我最期望被呈現出來的樣子了」,對他來說,不需要用另一種敘事,來讓故事更完整。不過鍾旻瑞認為近年有非常多傑出的影像改編作品,「不只是小說,就連散文、非虛構文學,都能提煉出一些核心,成為影像創作」。
近年的熱門台劇,多半改編自文學作品,諸如近期的「斯卡羅」、「俗女養成記」,皆是提煉原作精髓,再透過創作者的角度,重新塑造一個世界。李屏瑤稱許莎拉華特絲的「指匠情挑」,講述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貴族之間的情慾糾葛,前幾年由南韓導演朴贊郁翻拍成「下女的誘惑」,將貴族的階級制度,延伸為日本、韓國的殖民情結,成為創作者對於影像敘事的在地化變造;鍾旻瑞則想及侯文詠的「危險心靈」,「我覺得小說被改編成20集的影集,可以開創更多的內容,不只是主角的敘事,還有父母,還有老師,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世界,一個江湖」。
李屏瑤、鍾旻瑞共同提到藉由影視改編,開展出一個全新的世界,就不得不提到丹尼維勒納夫改編經典小說的賣座電影「沙丘」,就是透過不同人物的角度,構築出故事的全貌。鍾旻瑞論及丹尼維勒納夫先前改編過的「異星入境」,「小說通常是線性化的,較為直線,可是電影能夠不停交錯不同的時空,讓故事更為飽滿」。
無論是文學或是影視創作,李屏瑤、鍾旻瑞都是佼佼者,他們最終不忘給予新生代的創作者一些建議,李屏瑤說:「你要先確認寫作對你來說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當你寫了開頭,就一定要寫完,寫出來是最重要的。」鍾旻瑞則幽默表示創作這件事,就像是學游泳或是腳踏車,「你看別人游,看別人騎,都是永遠學不會的,你一定要自己去試試看,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跨出第一步,為自己的夢寫下第一個字,一直堅持下去,終有一天能踏入自己的桃花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