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75】永豐75大事記,一路走來的時代記憶
永豐起於民國37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在動盪時代裡成為街坊鄰里最溫暖的陪伴;歷經轉型、合併、起飛,從深耕在地走向國際;新匯、普惠,數位及永續,邁向百年,持續翻轉新生。75年來,以各種事蹟實現翻轉金融,成長壯大。
《永豐75.Cheer Five!》,Cheer代表致謝、慶祝與祝福,Five表示擊掌承諾、相互鼓勵前行。在11月17至19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4B館1-2樓,呈現出「永豐翻轉特展:Cheer Five! 翻轉,共創美好生活」,此展覽呈現翻轉共創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1940年代至1960年代
台灣
政府遷台前,因長期國共內戰導致社會動盪、物價持續飛漲,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由於大陸舊法幣體制崩潰,為解決經濟紛亂以及惡性通膨危機,民國38年政府進行幣制改革,以舊台幣四萬元發行一元新台幣。
永豐
合會是我國民間流通已久的資金融通方式,在那個不富裕的年代,透過「標會仔」存錢解決資金急用,而民眾參加合會公司,最大好處就是避免被倒帳。
民國37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時值戰後光復初期,民生凋蔽,地下借貸亂象頻仍,因此配合政府整頓金融創立。政府改革幣制發行新台幣時,本行資本折算新台幣僅五百元,後來遂於民國38年分兩次增資,並邀請當時社會賢達擔任董監事,奠定日後發展基礎。
台灣
民國4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開啟美援時代,提供台灣各種軍事及民生物資,其中美援麵粉更是許多長輩的兒時記憶:印有中美合作的蜻蜓牌麵粉袋所製成的衣褲,正是見證時代的產物。
永豐
民國42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五週年,為拓展業務需求,特別斥資購置博愛路大樓,總公司因此遷址,並一直使用到民國67年總行營業部遷至南京東路企銀大樓前為止。
台灣
民國50、6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萌芽期,政府大力推動國民儲蓄運動,不僅銀行開辦一般民眾活期儲蓄存款,每人每月存入千元免納利息所得稅,郵局的學生儲金簿更是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永豐
民國56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正式加入台北市銀行商業同業工會;民國57年為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二十週年,同年9月並開辦活期儲蓄存款業務。
1970年代至1990年代
台灣
民國61年,時任台灣省主席的謝東閔喊出「家庭即工廠」口號,鼓勵家庭代工及加強外銷,當時家戶常見長輩帶著子女圍在客廳,一邊聽著收音機、一邊忙著各種半成品加工,正是台灣經濟奇蹟年代的最佳寫照。
永豐
民國64年,政府修正銀行法並公布實施,銀行分為商業銀行、儲蓄銀行、專業銀行及信託投資公司四種,為使合會儲蓄能依法設立,合會儲蓄公司決定改制納入專業銀行中的「中小企業銀行」信用體制。
台灣
民國67年,隨著國民平均所得增長以及新建的桃園國際機場啟用,行政院通過開放觀光護照,決議自民國68年元月起准許人民出國觀光。
永豐
民國67年,配合政府輔導中小企業的政策,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正式改制為「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為當時第一家民營銀行;除原有合會業務以外,同時開辦支票存款業務,新開戶近三千戶,金額高達新台幣七億八千多萬元,自此又邁向另一個新階段。
同年6月,總行暨營業部遷址到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的企銀大樓,並配合大樓落成舉辦「北臺風光圖」徵詩活動。
台灣
政府開放人民出國觀光初期管制甚嚴,每年兩次為限且每年出國觀光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月,同時僅能前往自由國家,不得前往共產國家,16歲到30歲間的未服役役男及後備軍人也不得出國。
直到解嚴後,出國觀光申請才逐漸放寬,民國78年原需配合護照使用的「出入境證」廢止,自此出國人數大躍進。
永豐
民國72年,「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股票正式公開承銷為第一類上市公司,自此可直接從資本市場取得資金,有助幫忙中小企業順利取得所需融資。
當時報章新聞提到,「台北區中小企銀公司股票終在年初圓滿完成溢價之核算,以每股34.4元定今(廿三)日展開承銷,以該公司去年擬將配發3.7元的股利來說,預期未來上市之後,可望成為高價值之銀行業股。」、「 台北區中小企銀原稱之為合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於民國37年,由陳逢源發起創立,民國67年改制為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現董事長為實業家何傳先生,該公司由於成立已達三十五年之久,股東人數甚多達四千九百餘人,預計此次承銷後股東人數將逾萬人。」
台灣
民國78年6月19日,台股加權指數首度站上萬點,以傳產跟金融股領軍的股市熱潮,時空背景是解除外匯管制,熱錢持續湧入的「台灣錢淹腳目」年代。
永豐
在全球自由化及國際化浪潮下,國內金融產業環境也發生轉變。民國80年,財政部開放新商業銀行設立,新銀行設立的門檻是資本額一百億,當時「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資本額只有四十六億多元,而後陸續增資擴充。同年,核准設立國外部辦理外匯業務,並舉辦儲備國外部人才徵選,以迎接未來全新的業務挑戰。
台灣
現代人恐怕很難想像,現在人手不只一張的信用卡,一開始發卡對象幾乎都是老闆、有錢人,發卡條件嚴苛、發卡銀行也不多。但隨著民間消費能力提升。民國82年,財政部放寬對信用卡的管制,開放「循環信用」的功能,信用卡始從簽帳卡型態轉型為真正具借貸功能。
永豐
民國81年起,「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先後成立國外部、信託部跟財務處,同時開辦信用卡業務,也是首家取得短期票券自營經紀執照銀行,由於積極參與票券等直接金融業務,使得收益來源多元化,更自此奠定商業銀行的基礎。
同年1月28日,華信銀行正式成立,當天晚報寫道,「華信商業銀行今天早上正式開幕,在大股東及銀行同業的熱烈捧場下,預計今日將創造出六十餘億元的存款金額,合計放款將超過七十多億元,首日業績很驚人。華信銀行創造出來的首日業績,數字超越了已開張的萬通、大安、聯邦、中華等四家銀行。」
台灣
相較於現在「大學生滿街跑」,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百。民國80年,全台大學僅21所大學,大學聯考為許多學子共通的記憶。大學窄門造就當時重考商機。
永豐
配合政府推動金融國際化,許多銀行開始赴海外成立據點。民國83年10月,北企銀首家海外據點──香港辦事處正式成立。
同時,為轉型商業銀行鋪路,開始晉用大專以上甚至碩士級新進人員,並鼓勵進修,以提升分行行員素質;另為培訓國際金融人才,也開始大量選派優秀行員前往海外知名銀行及金融中心,實地考察學習,以提供客戶更優質的服務。
台灣
為保障國民健康,全民健保自民國77年開始著手規劃,隨後全民健康保險法制定完成,至民國84年3月1日起,台灣正式實施全民健保,提供國人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永豐
民國84年,增資後資本額首度超過百億元,達到設立商業銀行的標準,同年底向財政部提出改制商業銀行申請。此外,由於財政部積極推動區域性銀行跨區經營,配合政策,同年8月23日,北企銀首家跨地區經營高雄分行成立,邁向全國性銀行。
台灣
民國86年7月,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結束英國政府在「東方明珠」長達一百五十餘年的統治。當時的港人與外商對於經濟前景多半抱持觀望態度,對於亞洲金融中心是否能璀璨如昔感到徬徨憂心。但為將來搶進中國大陸市場,台資銀行反而紛紛選在此時卡位港澳。
永豐
民國86年1月9日,澳門分行成立並開始營業,同時向香港金融局提出申請將香港辦事處升格為分行。隔一年香港分行正式開幕,成為香港回歸後,首家獲香港特區政府核准的台資銀行,提供兩岸台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同年10月21日,財政部亦宣布核准北企銀改制為商業銀行,這也是國內第一家獲准改制商銀的中小企銀。
台灣
民國87年5月14日,台北中小企銀正式改制「台北國際商業銀行」,這是第一家改制為商業銀行的中小企銀。為了配合改制,台北國際商銀還推出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7.15%,是全國最高利率。
永豐
民國87年,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正式改制為「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及香港分行正式開幕。此外,因應民眾個人理財風氣日盛,同年也成立「理財中心」,以滿足顧客多元化的需求。
2000年代至2010年代
台灣
民國89年的總統大選,由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陳水扁及呂秀蓮當選,形成台灣史上首度政黨輪替。
永豐
民國89年,華信銀行推出具市場領先指標及創新性的「單一整合帳戶MMA」(Money Management Account),提供消費者結合存款、房貸、基金、信用卡與證券功能於一身的投資管理帳戶,除了讓客戶方便靈活運用資金;對銀行而言,則是將作業程序集中化,以達到流程標準化與節省成本的效果。
台灣
民國91年,台灣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於金融產業而言,加入WTO雖然開放自身市場給外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替國內金融業者打開邁向世界的大門。
永豐
在台灣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為強化市場開放後的金融競爭力,政府透過一連串金融改革法案,鼓勵金融機構合併,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允許金融業者跨業經營,於是當時出現一股金融機構合併潮。民國91年,為提升競爭力,華信銀行與建弘證券共組「建華金控」,初期鎖定台灣、美國、香港與中國大陸等四個主要市場。
根據當時報載,「雙方結合後,國內營業據點將達88個,客戶總數110萬戶。國外專業顧問公司評估,兩家公司結合後,透過交叉銷售給既有客戶,保守估計未來可創造高達四十二億元綜效。結合後的證券經紀市場占有率近5%,成為第三大證券公司,僅次於元大京華與富邦證,電子券商占有率近16%、高居第一;華信銀首創的整合性全面理財帳戶MMA,更將由目前的10萬戶,在一年內成長一倍,達到20萬戶。」
台灣
民國94年,日本參議院繼眾議院之後表決通過台灣觀光客免簽證特別條例法案,自同年9月26日起生效。
永豐
有鑑於國內金融市場規模,為朝向國際化發展,台北國際商銀於民國94年,以「對等合併」原則、股份轉換方式正式納入建華金控。
民國95年,建華金控旗下的建華銀行與台北國際商銀正式合併,並改名為「永豐商業銀行」,金控旗下子公司統一品牌更名為「永豐」,同年7月20日正式更名為「永豐金控」,總資產規模突破新台幣一兆元。
台灣
政府為了因應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的不景氣,於民國98年透過發給民眾「消費券」的方式,企圖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可拿3,600元,進行第一階段發放,約有2,117萬人完成領取,發放率達到91%。
永豐
早在民國70至80年間,政府陸續推動銀行作業邁向電腦化,一開始由公股銀行帶頭,而後開始到民營銀行。當時業界多採用Unisys(優利)等封閉式大型主機架構。董事長何壽川則選擇開放結構的IBM,主張應考量到未來性,從封閉走向開放,區域走向國際。民國98年永豐啟動「銀行核心系統轉換」,並於民國101年完成系統轉換,達成系統日後可以升級、能建立全球統一平台及要能自行維護系統且有高度自主性的目標。
台灣
民國100年,政府開放陸客自由行,兩岸不僅在民間交流,同時在貿易及金融業務方面也大躍進。
永豐
為服務海外台商提高資金調度的效率,民國100年永豐商業銀行開辦匯款新平台「兩岸美元匯款一日通」,台灣與中國大陸互匯美元資金,款項當日即可抵達,大幅縮減企業匯款時間與成本。
以往台商自台灣匯款美元至中國大陸,需先將款項匯進外商銀行,經過繁瑣程序後再匯入指定的大陸金融機構,作業時間一般超過兩天以上,有了這項新服務後,兩岸直接匯款,下午三點以前受理匯款,當日即可匯達。
台灣
民國101年,興建長達11年的台北捷運新莊線,第一階段的「大橋頭站-輔大站」路段正式通車。
永豐
民國101年,永豐商業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推出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人民幣匯款一日通」,提供顧客匯款人民幣至中國大陸更便捷的服務。
如果是匯入中國大陸境內工商銀行的營業據點,只需一小時即可入帳;若是匯至其他銀行則是當天可抵達,省時也省手續費。
台灣
民國103年3月18日,大批要求逐條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學生從立法院側門進入院區,並佔領議場及主席臺,發生太陽花學運。
永豐
民國103年3月13日,永豐商業銀行南京子行正式開幕,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大陸設立子行的台資銀行。並結合集團內證券、投信、租賃各事業群及海外各分支單位,組成綿密、便捷的服務網絡,逐步為客戶提供全功能金融服務。
台灣
民國100年起,國內食安事件頻傳,衛生署查獲飲料食品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DEHP。102年「毒澱粉事件」;103年「餿水油混充食用油事件」,後續劣油、假油、混油等連環爆,食安危機造成消費者人心惶惶。
永豐
永豐銀行與國立中興大學於103年舉辦大樓捐贈動土典禮,打造國內第一所功能齊全且技術領先的食品與農業安全檢測大樓,為民眾的食品健康安全把關。
興大校長李德財表示,這棟大樓創下兩個第一的紀錄,是國內第一所功能齊全且技術領先的食品與農業安全檢測大樓;也是興大第一次接受企業界實體捐贈。興大將結合永豐銀行捐贈的大樓案,整合資源與人才,成立「食品與農業安全檢測中心」,讓該校在農產品與食品安全檢測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台灣
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改變生活型態,也影響金融產業的經營模式。年輕世代對實體分行需求降低,想要轉帳、開戶等,只要一根手指輕鬆按下手機或鍵盤,就能迅速完成。政府也推出「數位金融3.0」等相對應政策,以滿足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
永豐
金融科技(FinTech)帶起一波數位轉型風潮,永豐商業銀行於民國107年啟動「核心系統升級」計畫,以滿足即將推出的數位帳戶在系統端的需求,並藉此因應即將進入市場的純網銀競爭。
民國108年6月,永豐商業銀行正式推出數位帳戶「大戶DAWHO」,以數位新科技優化使用者體驗,並結合專屬APP協助年輕世代加速財富累積、聰明理財,第一年用戶數就衝破60萬,晉身市場前三大數位帳戶。
如今「大戶DAWHO」已從儲蓄理財、刷卡消費、房貸到串接證券投資服務的「大戶投」,截至目前為主,數位帳戶也已突破140萬戶。
2020年代
台灣
民國108年底,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極短的時間立刻蔓延全球。民國109年1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成立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收看疫情記者會,成為日常。一場為時數年的世紀疾病,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加速各種數位線上服務的蓬勃發展。
永豐
新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歷經大跌到創新高,加上創新的金融數位服務大幅降低投資海外市場的難度,證券複委託業務從機構投資人迅速擴大到一般自然人參與,交易量大幅成長。
永豐金證券於民國109年該年度複委託交易創下6,608億,年成長率達55%,其中複委託零售業務(包括非專業投資人及專業投資人)表現尤其出色,拿下109年券商複委託零售冠軍。
同年,永豐簽署赤道原則,成為全球第102家赤道銀行,並積極響應綠能產業發展,首創民間綠電交易融資架構,位居太陽能光電融資的領先地位,光電融資餘額市占率超過25%,代表每4度電就有1度是跟永豐融貸。同年,永豐金控總資產規模達新台幤兩兆元。
台灣
數位科技進步加上疫情催化宅經濟商機,民國110年網路銷售金額6兆118億元,較109年成長31%。在後疫情時代,也有越來越多新手投資人透過數位帳戶管理個人理財。
永豐
永豐領先同業首創「銀證合一」,於民國110年整合大戶DAWHO數位帳戶與證券「大戶投」,將證券的零股、存股、選股、趨勢學堂功能納入,輕鬆完成台股下單、存股以及開立複委託功能,快速掌握銀行存款、基金、智能理財、證券投資與報酬率資訊,一站式滿足客戶理財需求。
同時,隨著盤中零股交易上路,「大戶投APP」也內建「價差計算功能」,讓投資人在交易零股時,快速判斷與整股市場價差高低。
台灣
民國111年1月1日起,基本月薪由新台幣24,000元調整至25,250元;時薪則比照月薪調幅,由160元調整至168元。
永豐
為追求卓越及永續發展邁向百年企業,民國111年7月28日,永豐金控由董事長陳思寬及總經理朱士廷召開永豐願景與文化宣布大會,正式宣布「翻轉金融 共創美好生活 Together, a better life.」為企業願景,此為歷時兩年、經由超過1,500位同仁跨業務、跨世代、跨管道的參與,共識凝聚的成果。用翻轉的動能,透過串連與共創,一同實踐永續永豐的美好生活。
同年,永豐基金會以「翻轉」資源與想像為計畫核心,發起「小店永豐計畫」,關注台灣不同角落默默努力的小店,並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倡議。
同年,永豐金控持續將永續思維融入民眾日常,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碳神放假日 Together, a better life.」活動,邀請民眾翻轉觀點、翻轉體驗,落實友善的生活哲學。
台灣
經濟日報於111年底票選經濟關鍵字,民眾票選結果為「韌」字,期勉經濟情勢在疫情、戰爭、通膨、供應鏈重組等不確定因素下,能夠順應環境變化調整自身狀態,不被打垮,甚至藉由這些變數催生出新能力、逆勢成長,展現「韌實力」。
永豐
永豐金控亦高度展現韌實力。111年不僅獲利表現亮眼,在永續治理的精進作為與成效屢獲肯定,包括永豐金控再度入選DJSI道瓊永續世界指數,獲頒S&P 2022永續年鑑銀獎殊榮,是台灣金融業者在全球銀行產業得到的最高榮譽,獲MSCI調升ESG評級至領導地位的“AA”,連續三年名列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第一級級距(top 5%),連續三年進入天下企業永續公民前100強之列,以及連續兩年獲頒Asiamoney台灣地區最佳CSR銀行等,持續透過金融影響力,共創美好生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