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綻放】性別歧視的嚴重性:美國女性大法官的真實故事

聯合新聞網 陳俞廷
圖/美聯社

2019年的電影《法律女王》與紀錄片《不恐龍大法官》,皆以美國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主角-談露絲.拜德.金斯伯格(人稱「聲名狼藉的R.B.G.」)的故事-事實上,金斯伯格從不是「激進的社會改變」,時代向前走,人們的觀念轉之轉化,進而也拉近她與大銀幕前的觀眾的距離。

時值1950年代,已婚並育有一女的Kiki(金斯伯格的小名)正式展開「將女性視為佔據男性名額」的哈佛法學院求學歷程,當年500名新生中僅有九位女性。而其中,必須兼顧家庭、學業、事業的難處可想而知,這些曾幾何時成了只有女性必須面對的困境呢?

Kiki剛從學校畢業時,身處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方且落幕,而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甫醞釀時,她以猶太裔女性的身份,雖有頂尖的成績卻無用武之地,僅能以女性保障名額資格屈就為法律系教授,《法律女王》聚焦在她奠定職涯發展最重要的一場戰役-為單身男性照護者的稅法不平等案辯護「Moritz v. Commissioner」-男性照護者因性別刻板印象而權益受損,提告者為了無法將支付看護的費用列為扣除額而提告。

在大肆控訴女性遭受歧視以前,先突顯因兩性不平等而受害的男性。這一戰更深化了男女平權的所觸及的廣度,點醒當前一批從未遭受過歧視的「恐龍大法官」,性別歧視的嚴重性。(本文摘自關鍵評論網/整理:編輯部)

女力綻放 女性大法官 恐龍法官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