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荷確診數差16倍!僅比台灣大一點的荷蘭 防疫出了什麼問題

聯合新聞網 陳若齡
荷蘭國家博物館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關閉,觀光客依然悠閒地自拍。 圖/路透社

荷蘭人終於醒來了!

荷蘭三天內,從什麼都沒做,忽然大動作,先是不准100人集會博物館全都關,然後昨天晚上緊急通知,所有所有餐廳、電影院、大麻店、夜店、中小學,全部關閉到4月6日,結束兩周以來和英國一樣幾乎無作為的「佛系」防疫。但控制不住的疫情,每天以百為單位增加的確診數,恐懼已在蔓延中。

當歐洲都聚焦於義、德、法等大國時,面積僅比台灣略大的荷蘭確診數正不停攀高,至3月15日為止,已有1135例確診、20死,從確診人數和總人口數比來看,甚至超越義大利,而且官方承認,這僅是有檢測到的數字,未檢驗但已生病的怕是更多。相較鄰國為遏制疫情採取的嚴厲措施,此前荷蘭一直從容以待,彷彿處在平行時空,儘管病例幾乎以等比級數增加,除了宣導勤洗手、打噴嚏要遮口鼻外,沒有更多作為。

甚至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在針對疫情的記者會上,宣導的新措施竟只是「不要握手」改成碰手肘,而且話才說完,他就轉身跟一旁官員握手致意,當場尷尬笑稱是錯誤示範,然後官員和記者現場笑成一團,場面歡樂,只是身在荷蘭的我們都笑不太出來。

究竟這個給世人自由、快樂、環保印象,近年以觀光和吸引優秀人才為傲的低地小國,為何變成讓人憂心的疫情蔓延之境?

固守WHO原則,疏於溝通

一如總理呂特所說,「我們不會為符合當下社會情緒而做象徵性措施。」荷蘭政府和公衛單位,從一開始就謹守WHO原則和過去的防疫經驗,邊看疫情發展,參考專家意見跟科學證據,再研擬最適合當下的決策,但他們忽略了,這是新病毒,科學實證尚不足,專家意見甚至是WHO都不一定可靠。

此外,和台灣一天兩場記者會即時更新疫情和新政策比起來,荷蘭官方與民間溝通總是慢了幾拍,缺乏統籌能力,政策說明模糊籠統。因此相信政府的荷蘭人普遍覺得,新冠肺炎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致死率又不高,無須緊張。

醫療資源不足和衛教差異

在歐洲生活過的都知道,大病問家醫、小病靠自己,荷蘭人尤其崇尚自然,感冒、發燒等小症狀在家休養產生抗體就好,找家醫也不太理你,而且如果不是預保項目,一旦進醫院,到時收到的會是天價帳單。因此剛開始,多數人在新冠肺炎初期徵兆時並不會意識到該去看醫生。

此外,醫護人力、檢測試劑和負壓隔離病床等資源也有限,為避免醫療體系崩潰,只能先分給最需要的人,輕症就自己回家隔離,檢測或康復後24小時沒有症狀,就可以自由活動,但新冠肺炎即便沒有症狀仍會傳染。

而最讓亞洲朋友不解且說破嘴的「口罩文化差異」,一來是荷蘭自己沒有生產口罩,完全仰賴進口,稀缺資源當然必須先提供給醫護人員;二是這裡普遍衛教認為:只有醫護人員或重症患者才需要戴口罩。加上沒有確切科學證明口罩能有效阻絕病毒,錯誤配戴反而容易沾染到病菌,因此官方宣導僅強調勤洗手,無須甚至不該戴口罩。

過於自信的個人主義

荷蘭崇尚自由、尊重個人的精神,在面對疫情時反而成為盲點,個人主義讓他們無視可能危害他人或群體的疫情散播。就像二月是滑雪假期,北義是滑雪勝地之一,同時期還有知名的威尼斯嘉年華,即便那時義大利已爆發疫情,但天塌下來還是會去度假玩樂的荷蘭人自然沒在怕,回來後有症狀的人,可請病假在家,也可以繼續上班,端憑個人感受。

最讓人傻眼的,還有900名格羅寧根大學學生會成員堅持去已有疫情的義大利Sestriere滑雪,儘管後來他們又決定提前回家,荷蘭衛生局處理方式是,沒有症狀的就地解散,不做強制檢測或隔離。

像台灣為追蹤病源和傳染路徑,進行跨部門的大規模資料串接與揭露、電信資料監控、以及為有效控制口罩價格,避免過度囤貨的口罩實名制,都有國家電子監控的疑慮,就算是非常時期,因可能侵犯人權,在荷蘭也很難落實。

防疫涉及醫療、公衛、民生、外交、經濟等不同層面的治理問題,對各國政府來說,是危機也是考驗。荷蘭政府的慢動作自有其考量,但也暴露了許多問題。新政策頒布後,荷蘭各大連鎖超市食品物資幾乎被掃空,線上訂貨也預約滿到隔周,再樂觀自信,面對生存的恐懼,所有人都一樣。

雖然新增確診屢創新高,但希望隨政府終於有所為,民眾能因此提高警覺,一起正視並遏制更嚴重的疫情。

荷蘭 新冠肺炎 WHO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