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慶祝失敗:20歲人生是一連串談判,「失敗」無法定義我們

聯合新聞網 伊莉莎白.德依(Elizabeth Day)

20多歲時迷惘的自己如何面對失敗?出版過多本暢銷書的媒體人、作家,伊莉莎白.德依,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在生活陷入低潮時,她決定錄製一個名為《如何失敗》(How to fail)的節目,訪問各界名人一同分享失敗經驗,節目播出後受到熱烈迴響,讓她動念寫下此書。

伊莉莎白將人生每個階段的點滴,失敗和挫折都記錄下來,帶領讀者回顧人生中不同階段:成長、考試、友情、家庭、工作、愛情、親密關係、婚姻等生活面向,如何從社會環境的格格不入裡找到自己,如何將憤怒不滿力量轉化為書寫創作,以及將挫敗經驗彼此分享交流的重要性。

如何從社會環境的格格不入裡找到自己,面對失敗的方式,決定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示意...

跌倒一次就會墜入地獄?結束一段戀情就是世界末日?獻給20多歲的你:「失敗」無法定義我們,只有面對失敗的方式,才能真正決定我們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二十多歲的失敗之道】

我二十幾歲時,代表性的情調音樂是影集《六人行》(Friends)的主題曲和《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中踩在紐約人行道上的高跟鞋聲。然而這些美好想像卻從未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像我們這樣的人,沒有在中央公園(CentralPark)咖啡店和閨密消磨時間,也沒有邊喝柯夢波丹雞尾酒邊討論女性性高潮,就只能因為誤以為自己浪費了大好青春而煎熬。

我記得自己在二十多歲度過了這樣的十年:沒有人會開口談論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或是生活中出了什麼差錯,真的完全沒有。

說實話,那比較像是不停努力上演精彩好秀的十年,為了自己,也為了所有可能會關注的人。這十年就是一面往前走,一面毫無頭緒地尋找其中的意義;一邊累積職涯經驗,一邊因為覺得進步緩慢而感到不耐;不停懷疑自己是否正在跟適合的對象約會,又該如何找到傳說中「對的那個人」;雖然大意地自認有得是時間,卻也意識到時間一點一滴消失,以至於邁入三十歲對我來說,就像巨大的斷點,過了之後就再也不年輕了。

在製作節目的過程中,最有趣的發現就是,竟然有這麼多人也曾因為人生中的這個階段而困擾。我原本以為節目的受訪者會分享青春期的可怕經歷(我在青少年時期是乖寶寶,所以預期其他人應該是淘氣的那一群),但事實上,他們提到二十多歲時,多半都說這是個充滿劇烈轉變和不確定性的階段。我算是很幸運,知道自己想追求什麼樣的事業,但許多受訪者不一樣,當時他們完全不知道未來在哪裡,而這一點本身就是個挑戰。

作家奧莉維亞.萊恩(Olivia Laing)把二十幾歲整個時期視為自己的一大失敗,因為她沒有完成大學學業。

「我徹底搞砸了自己二十幾歲那段時光。」她說:「我上了一年大學之後決定休學,然後生活就在街頭抗議的活動中度過。總之,我真的就是那種留著紮辮長髮又滿身線香味的嬉皮,完全和社會脫節,而且非常不重視物質生活⋯⋯」

「我身上沒有半毛錢,我真的有在工作,只是做的工作像是清潔工那樣⋯⋯或是幫會計師整理檔案之類的。到了二十幾歲的後半階段,我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脫離這種狀況⋯⋯要重新和社會接軌真的很難。所以,沒錯,那時候確實是非常、非常黑暗的時期,而且是非常漫長、沒有希望的時期。」

「你知道嗎,當時,我只覺得學歷有什麼用?而且完全沒有意識到大學可以為人生奠定完整的基礎。這不只是沒受教育的問題,雖然我覺得自己有找到辦法彌補了這一塊,但—缺乏一起打拚的朋友圈更是大問題,因為你根本不屬於那些專業領域的世界。年紀越大,我的問題就看得越清楚,我可能差一點就變成邊緣人了,而要回到正軌真的很難。」

菲比.沃勒——布里奇就讀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ADA)時,總是很難爭取到想要的戲分,在指導老師的連番打擊之下,她簡直信心全無。二十幾歲的她不是從試鏡中落選,就是只能演出時尚性感的年輕女性角色,直到她開始創作。

塞巴斯蒂安.福克斯說起以前那段時光時,這樣說道:「我樂觀得像個孩子一樣,所以,雖然我非常害羞,基本上還是個快樂的小孩,總是從光明面看事情。然後到了二十幾歲時,我覺得自己真的從本質上變得悲觀,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試著看到好的一面。不過,我覺得⋯⋯這應該和學識沒什麼關係,而是偏向性格的問題,比較像我的生理構造、天生性情或其他類似的概念。而這些部分相通的地方,也許本來就屬於比較陰暗的一面,所以,我真的得非常努力,才能保持正向樂觀那一面。」

我們在福克斯位於諾丁丘(Notting Hill)住處一間寬敞的房間中進行對談,從窗戶可以看到長形的花園,外圍種滿尚未開花的玫瑰。

福克斯坐在椅子上,身旁圍繞著一疊疊的書,他的寵物狗在鑲木地板走動的腳步聲則會時不時打斷我們的訪談。

福克斯覺得我推出節目背後的理念有點好笑,不太確定我這麼做的目的,也沒有把握自己能說出什麼切合主旨的內容。我告訴他,這是我的責任:我會負責問出正確的問題。

所以我繼續追問他在二十幾歲時經歷了什麼,導致他對未來的展望徹底改變:就如他所描述的,從樂觀變成悲觀。

「在劍橋大學的時候,我就像以前不喜歡上學那樣不喜歡大學,為了適應學業方面的要求,我過得很痛苦⋯⋯當時我還是好勝得有點不尋常,我會覺得自己一定要拿第一,一定要做這個、做那個⋯⋯我常常覺得困惑,然後喝了太多酒,抽了太多菸,最後變得頭腦非常不清楚又不快樂。我就是徹底放棄了,應該可以這麼說。二十二或二十三歲的我,極度困惑又非常脆弱,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恢復,但我也不敢說自己已經徹底恢復了。」

我的意思是,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談判,關於自己、其他人和相處的人的交涉與妥協,你想要和什麼樣的人相處、想要和多少人相處、你願意付出多少、你想要獲得多少、又想透過什麼形式達到目標。尤其是,如果你小時候就害羞得不得了,長大後還是有點內向,就更是如此。你知道嗎,人是會改變的,這也是你需要拉扯的部分,真正的改變是從你的內心開始發生,隨著年紀增長,你對待其他人、家人、各種情況、友誼等等的方式也會改變。」

他的回答讓我深有感觸。一是福克斯覺得自己在二十幾歲時「應該」要有特定的感受和做到特定的事情;二則是他認為關鍵就在於「改變」,這個時期有許多人確實都在談判,不僅在談判薪水和房租押金,也在協商與伴侶和家人的關係。

這個年紀的我們一半是小孩,一半是大人,一腳踩在分界點上;我們沒有孩童時期的天真和不負責,但多數人卻也還沒掌握身為成人的技能,因為我們的身分認同還在成形。

※作者介紹:伊莉莎白.德依(Elizabeth Day)

生長於北愛爾蘭,現居倫敦。曾擔任《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星期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的報導記者,也曾為《她》(ELLE)及《觀察家報》(Observer)撰寫專題報導。2004年,榮獲英國新聞獎(British Press Awards)之「年度最佳新人獎」。著有四本暢銷書,首部小說著作《剪刀石頭布》(Scissors, Paper, Stone)曾獲Betty Trask小說獎;其他作品有《家火》(Home Fires)、《樂園城市》(Paradise City)、《派對》(The Party)──此書亦獲選英國《觀察家雜誌》和理查和茱迪讀書俱樂部年度選書。

【以上摘文選自:《慶祝失敗:從愛情、工作到生活,我在挫折裡學到的事》、作者:伊莉莎白.德依、譯者:廖亭雲、圖文:日月文化.大好書屋提供、整理:記者柯意如】

書名/《慶祝失敗》、作者/伊莉莎白.德依、譯者/廖亭雲、圖/日月文化.大好書屋提...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城市生活 心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