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專屬的混血文化──相識,從一碗麵開始
那一年,跟著父母遷居桃園,心裡是百般不願意的。忍著淚,忍著孤寂,我以為自己不會有習慣的一天。那天,我和弟弟手牽著手,來到中壢和平鎮交界的忠貞市場用餐。涼拌木瓜絲、豌豆粉、米甘等,全是我沒看過的料理。店裡的阿姨幫我們點餐,也講起了這裡的故事。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退守台灣;另支不願投降共產黨的部隊,則從四川退守到雲南緬甸邊界,成了「異域孤軍」,撤回台灣後移居在龍岡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忠貞市場附近。
龍岡,從此成為全台滇緬泰美食最大集散地,看得見特殊雲南節慶,嚐得到滇、緬、泰融合美食,每口吃下的酸辣清涼,都是濃濃的家鄉味。
台灣本來只吃米飯,在中壢和平鎮落腳的外省移民,帶來了大江南北的飲食文化,除了饅頭、燒餅、油條,台灣到處都有的紅燒牛肉麵也是從桃園開始。
原來,不是只有我才是新移民。滇緬、外省、閩客等混血文化,在忠貞市場、新民市場等地的異鄉風味,都已成為台灣美食代表。
「下次,再試試別的吧!」我嘴裡仍嚐著酸辣的米干,鼻息間卻彷彿已聞到牛肉麵、客家菜包的香味。這個味道,是歷史輾轉流離的細煮慢熬,加上好幾匙,對遙遠的彼方,飢餓的鄉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