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森活-來自森林的饗宴」展覽登場:6位創作者齊聚,以台灣木材溫度串連在地工藝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鍾毓珊的作品「反向之實」。 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這座島嶼蓊鬱綿亙,森林覆蓋率高達60.71%,林產資源富饒多樣,如何在維持林地、活絡國產木竹工藝品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當代重要課題。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此舉辦「品森活-來自森林的饗宴」展覽,由6位熱衷活化森林素材的工藝創作者,透過創意、工藝與香杉、台灣杉、苦楝木、桃花心木、相思木等國產質材對話,帶來各自精彩的設計作品,將木質溫度串連台灣在地文化。

展覽執行單位「柴屋」創辦人許宸豪將台灣森林環境比擬為食材庫,「在合法合理砍伐下,持續造林、更新林相,國產木竹材都是在地最佳的食材,而我們如同主廚,調配出屬於每道料理的最佳風味。」他說,現場沒有張貼任何禁止觸摸、禁止試坐的告示,就是希望大家能親自體驗質地與香氣。

林景騰作品「梭織椅」。 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則認為,透過攜手工藝創作者、設計師、國產木竹材生產端廠商及經銷商等各環節合作,將工藝作品以微量產方式產出,既可保有創作藝術品的稀有性,還能刺激木竹工藝作品的產能量化,同時協助曾禁砍禁伐的林地重新活起來,盼能帶起各方產業對國產木竹材與工藝的重視。

張政凱作品「車車椅」。 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工藝設計師張政凱的作品「車車椅」外型看似童趣小巧,他利用彎曲木材的加工方式,增加材料強度,減少孩童衝擊時的危險性,並將扶手與背靠成為小孩的遊戲空間,打造成小汽車軌道,拉長大人、小孩的相處時光。許宸豪補充,小朋友可以從小透過接觸生活中的木工藝家具,無形間認識台灣物種。

張政凱作品「車車椅」外型看似童趣小巧,他利用彎曲木材的加工方式,增加材料強度,減...

設計師鍾毓珊的作品「反向之實」,選用香杉、台灣杉為主材質,並以異材質蕾絲勾勒出大頭茶花、九芎樹種子、杉木種子等在地元素圖騰,「透過虛與實、軟與硬的錯落搭配,傳遞科技世代中所見所聞可能是真實、也可能是虛美的寓意。」作品工法細緻穩重,彷彿成為安放傳家寶與家族故事的收納空間。

鍾毓珊作品「反向之實」,選用香杉、台灣杉搭配異材質蕾絲勾勒出大頭茶花、九芎樹種子...

工藝家楊子賢的作品「TYLC」是帶有日系風格的藤編椅,外型介於長凳與屏風之間,不同機能同時存在,帶給使用者日常使用時彈性空間,他選用苦楝木、桃花心木搭配藤編工藝提升舒適度。藝術家陳火土則選用香杉、台灣杉,他省略複雜結構,改以簡易線條創作出一幅充滿藝術感的屏風,其中流線感的造型則是使用皮革取代傳統五金轉軸,讓作品組合使用起來更加便利。

楊子賢的作品「TYLC」長凳與屏風的不同機能同時存在,苦楝木、桃花心木搭配藤編工...

楊子賢作品「TYLC」。 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設計師許展維的「灰色長凳」將綠化概念融入設計理念,選用自帶香氣的香杉進行創作,不管是澆水時或遇上潮濕氣候,會自然散發悠然香味,同時完美平衡黃銅與木材間的搭配。工藝家林景騰的作品「梭織椅」靈感來自梭織機,將纖維纏繞在椅面上,每一次乘坐,人的重量彷彿讓線再次梭織一遍。

陳火土作品。 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工藝家林景騰作品「梭織椅」,每一次乘坐,人的重量彷彿讓線再次梭織一遍。 圖/...

現場將舉辦「國產材的織物畫」工作坊,請來糸島織物的藝術家鍾瓊儀擔任講師,以台灣杉為框,在上頭以棉、麻、花紗編織,完成一副屬於自己的織物畫,可透過網路或現場報名,再次透過親身體驗、重新賦予生命,也像是透過設計師之手,將森林之美帶進生活。

展覽執行單位「柴屋」創辦人許宸豪說,現場沒有張貼任何禁止觸摸、禁止試坐的告示,就...

「2020品森活-來自森林的饗宴」台灣國產材展覽

時間:12/16(三)至12/18(五)10:00 — 18:00

地點:PPP時尚藝文空間(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6巷2號)

工作坊:可至ACCUPASS或現場報名

工藝 創作 在地文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