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撼動城市,《貢丸湯》吳君薇、「開門工作室」陳泓維:我們嘗試錯誤,創造理想生活

聯合新聞網 胡士恩

2015年,新竹有一群年輕人因緣際會「混」在一起,自稱「舊城青年」,他們參與社區營造、企畫音樂派對、出版刊物、辦展覽、開咖啡店和酒吧⋯⋯一切都是從「好玩」出發,移居新竹的年輕學子開始思考「留下來生活」,他們用行動串連、擾動地方,醞釀了這幾年生活感洋溢,愈來愈有自信的新竹。《500輯》邀請見域工作室、《貢丸湯》主編吳君薇,以及推動東門市場計畫的「開門工作室」陳泓維,談談新竹舊城區以及這群舊城青年的面貌。

見域工作室、《貢丸湯》主編吳君薇,以及推動東門市場計畫的「開門工作室」陳泓維。 ...

吳君薇(左)

1991年生,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貢丸湯》主編。雖然是高雄人卻在在新竹唸書之後和風城結下不解之緣。帶著從不滿足的好奇心悠遊於各領域,並思考轉譯方法,試圖讓地方創生成為可能。

陳泓維(右)

1990年生,開門工作室創辦人,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博士。14歲參與社區營造,2013年與台灣服務科學學會活化廢校催生「大山北月」,2015年創立開門工作室團隊後即於新竹舊城活動。

讓生活更有趣

君薇:大學的時候我很喜歡聽獨立音樂,當時新竹沒有定期舉辦的音樂祭和表演場地,於是我和朋友就找學校的獨立書店合作,寫企畫、添購簡單的器材設備, 利用晚上非營業時間,對校內同學售票演出。一開始不覺得是「創業」,而是想在這裡創造理想的生活模式。後來發現,有一群已經在新竹生活十幾年,但還是覺得自己跟城市很陌生的人,他們想解決的問題和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

泓維:我是第一屆的清華學院、也就現在厚德書院的學生。當時學長創了一個小組,我們跟新竹社區規畫師合作,跑了很多社區。後來念研究所,學校問有沒有興趣在新竹做一個創新創業空間,就因緣際會來到東門市場。我喜歡到陌生地方建立某種若即若離的關係,觀察在地生活。

會在舊城生活、在這裡「混」的人,都是想要讓生活更有趣,才會這樣選擇。比起被動的接受,這群人更想主動追尋有意思的事物。像是五年前在新竹美學館廣場的「新好類音樂派對」,要釋放大家的「心好累」,當時新竹還沒有類似的公開音樂活動。

君薇:我們有一群朋友很喜歡約吃飯,主動去找好吃好玩的。新竹並不是大家講的美食沙漠,只是剛好學校附近真的都不好吃。清大、交大學生和竹科人,他們掌握很大一部分的網路聲量,如果他們願意往外移動、多探索,其實新竹不錯的餐廳真的蠻多的。

一開始不是「創業」,而是想在新竹創造理想的生活。 圖/胡士恩攝影

設計美學在新竹

君薇:有個案例蠻有趣的,舊城區中山路上的第一信用合作社,它是市定古蹟,前陣子拆下招牌,吸引很多人關注。因為更早之前,東門街上的菸酒公賣局也拆掉招牌,露出古蹟的立面,非常漂亮。大家會好奇,市府大力提倡設計美學,私人企業也開始跟進了嗎?結果,一個星期後,第一信用合作社換上一個更大的新招牌(笑)。以設計治理城市絕對是好的,但是,民間企業或是一般民眾,到底能不能感受它的核心概念,其實是很重要的。

泓維:去年台灣設計展在新竹,那是很好的開始。但我的觀察是,大部分逛展民眾只是在展館之間移動,過程和城區幾乎是零互動;雖然有商家因此生意變好,但蠻多店家把人潮視為一種打擾。新型態策展帶來的新人潮,如何跟原本城區的生態互動,是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邁向下一個階段

君薇:地方刊物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創刊至今,我們不僅和讀者建立關係,也善用社群工具得到數字回饋,運用在商業考量和各種決策上。未來我們希望更直接的收集市民的意見和想法,把即時回饋做成不同內容,譬如互動性的展覽,不只是刊物。見域和《貢丸湯》幾年下來累積許多採訪的線,可以連結新竹人真正的生活,譬如竹科人到底在做什麼?這些事怎麼轉化給一般民眾知道?也是一個挑戰。很多工程師沒有辦法跟老婆小孩解釋自己每天在做什麼。

創刊至今,見域與《貢丸湯》團隊不僅和讀者建立關係,也善用社群工具得到數字回饋,運...

泓維:以前的開門工作室像學校(清大)處理東門市場議題的工作站。它跟一般學校計畫、比較績效主義的方式不同,我們大膽提出要做一個「空間」,吸引各式各樣的人進來。2018年青年基地啟用,代表東門市場從檯面下的嘗試性計畫,變成政府也支持、推動的事情,那是很重要的里程碑。東門市場的店家數快速成長,很多人和店家都期待看到:清大或開門工作室還想做什麼?但我認為,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這麼大的經濟量體要靠一間學校推動,它會喪失每個店家的自主性,加上開門的第一批成員陸續畢業,所以我們決定淡出推動市場活化的核心,只為下一個階段可能會出現的服務做測試。

走進現場,遍布各地

泓維:我們24、25歲開始做,再過五年,我們就要變成「舊城中年」了。如果學校裡有年輕人願意加入,不一定要加入開門工作室、見域或現有團隊,只要願意出來街上做有趣的事情都好。只是,這幾年好像真的沒有。以前大家有個想法,稍微評估風險,隔兩天就會開始做,然後再來討論遇到的問題,行動力很強。現在遇到的人,對開門工作室、東門市場或店家還能怎樣發展有很多想法,卻一直說不出他自己想做什麼。這幾年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位於東門市場三樓的開門工作室。 圖/開門工作室臉書專頁

君薇:這幾年舊城很多有趣的事,都是在市場一樓的「東市1001」發生的。那間店的座位是開放的,只要經過就會注意到有一群人,你可以坐下來,偷聽隔壁在說什麼,感興趣就去認識一下,串起原本不熟的朋友。

泓維:我們都是在這裡嘗試錯誤,反正做壞了就⋯⋯繼續做啊,也沒什麼好損失,頂多耗費了時間。舊城青年的關係很像互助會,彼此幫忙,與其在電腦上找資料,不如走進現場互動,得到第一手資料。

君薇:「舊城青年」是一種身分認同吧。其實我們的尾牙就是開臉書活動,認識的人互相邀約,按讚就可以來參加。也有人已經去台北工作,但每一年都會回來吃尾牙。只要對新竹有感情,在這裡共同做過一些事,就是一分子。也許再過幾年,大家在各地累積不同經驗後,又會回到新竹做事。

泓維:第一年的舊城尾牙有三桌,之後大概每年四、五桌,今年有蠻多進入市府工作之前就和我們有互動的年輕人也來了。這群關注舊城、認為自己屬於這裡的人,開始散布在各處,用不同角度和方式推動理想生活。從最初只是渴望有事情「發生」,到現在大家在各領域持續行動,有批評、有鼓勵、有更多討論,新竹像是進入下一個階段。

在城區「混」大的舊城青年,與新竹一起進入下一階段。 圖/胡士恩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

新竹再發現 舊城青年 見域 開門工作室 貢丸湯 東門市場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