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政/最深的峽谷才是最高的山,李佳珊的溪谷人生
李佳珊的溪谷人生,最初是從山岳開始的。目前四十出頭歲的她,接觸溪谷活動已有二十多年,就讀成大時,大一就加入登山社,利用課餘時間拚命爬山,別人或許會把「完百」當成一個目標,李佳珊卻走上另一條路—更精準地說,溯入了另一條溪。
成大山協為了教育與傳承,社內分六個小隊,每小隊各有專精的戶外領域。新社員入社,就像不分系在選學科,四處探索,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小隊;學長姊也積極搶人,發現誰是可造之材就不斷拉攏他,向他說一些吸引人的故事。
最終李佳珊選擇加入「山羊小隊」,一支專攻溯溪的隊伍。山羊是大自然界在岩壁間行走的高手,一名好的溯溪者,需要夠格的攀岩技巧相輔相成。
探索自己的邊界
大學時代的李佳珊,在號稱成大後山多納山區的溫泉溪流域,鍛鍊她的溪谷技巧,並累積判讀風險的知識,那裡充滿各種峽谷地形。而不遠處的至情谷是讓她愛上溯溪的起點,地形窄到像煙囪一樣,隊員身體懸空,靠四肢的力量把自己撐在谷壁間,腳下就是急湧的水流。
「就像耶誕老公公一樣,鑽進煙囪,再鑽出來。」如此有趣,又如此刺激,那種「戶外情節」像漩渦似的,一股把她捲入溪谷的世界。
不諱言自己是喜歡危險地形的人,相較登山,溪谷擁有更多變的地形,與更豐富的「劇情變化」—你永遠不知道這次會遇到怎樣的水位或水流,很難有重複性,增添了戶外玩家珍視的新鮮感。此外,一支溪谷隊伍需要的分工非常精細,有人擅長游泳、有人擅長攀登、有人擅長做整體規劃,完成一次任務,途中充滿未知性與挑戰。
「在可控制的範圍內,推到邊緣的極限,這是溪谷可以給我的。」李佳珊如此闡述她的溪谷哲學。一個好的溪谷玩家除了技術質量與知識厚度,更要敬畏大自然,對風險可以接受,但盡全力避免,即危機管理的能力,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
溪谷的風險更勝登山,因為有水位線的變化,擾動的因子包括降雨、融雪,還有森林線的含水量—並非下雨時水量最大,是雨後的兩三天,含水的森林開始吐出水位時。判斷風險不能只靠經驗,經驗往往是不可靠的,必須大量搜集、比對客觀的資訊,如雨量、水位站、雷達回波圖。
如此謹慎與小心翼翼,為的就是更加確認那個「可控制的範圍」。那個範圍由時間和空間所構成,空間裡是人的身體,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時間裡是一條有機的軸線,每個節點都影響著下一個節點的決斷與行動。
留後路的能力
「溪谷最有趣的一件事⋯⋯」李佳珊說:「是中間每一個環節都在想往前跟往後的事,而且要一次想完全套劇本,每一個時間都在改變最後的結局。」她像創意無窮的編劇,向觀眾解釋溪谷的迷人之處:「進溪谷前已經想好哪邊可以逃走,要escape,如果不能出來,就不要進去了!這是風險預判也可以說是留後路的能力,留後路的能力,比往前推進的能力重要。」
也就是做最壞的打算,建構正確的風險觀念。在溪谷中,無論順流或逆流、前進或後退,都得具備「讀水」的能力,時時閱讀著水文,也閱讀自己與群體心理的變化。
溪谷主要有兩種玩法:溯溪和溪降。前者由下往上,後者由上往下,需要的技能不同,使用的「載具」也不同。一個溯溪者往上游溯時,必須依靠繩子與攀登技巧,水不會將他向上推升;而一個溪降玩家靠的主要是水流,不能只依賴繩子,否則就會被繩困住。
兩者的裝備各有學問,尤其鞋底完全不同:溯溪鞋的鞋底是菜瓜布材質,溪降鞋的鞋底則像某種黑科技,很有黏性,會黏在石頭上。「爬得上去就降得下來」,溯溪的撤退比較簡單,因為上溯的過程中走過來時路,溪降則像密室逃脫,最刺激的地方在於過程中開了不同的門,卻不知哪一扇才逃得出去。
對溪降者,最高的山不一定是最高的山,最深的峽谷才是最高的山,這是他們頗富哲思的「負海拔」概念。降到最深的峽谷,猶能平安脫出,就像登頂最高的山能安全下山一樣。這種把山與峽谷「倒過來看」的觀點,在多數人追求登頂的習慣中,顯得新鮮,並很有個性,或許是這兩年溪降運動在台灣大爆發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最難的探勘
由日本人傳進來,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溯溪,在台灣生根結果,然上攀過程中難免受地形限制,有時需要高高繞過,「但溪降能讓我到溯溪到不了的地方。」李佳珊這麼說。雖然愈來愈多溯溪玩家轉去溪降,兩個領域都精通者卻不多,若以為兩者大部分的技術一樣,就玩不到兩者的精髓。
跨領域的前提是先讓自己歸零,永保學習之心,如此,才能游刃有餘地溯溪上、溪降下,用另一種方式翻過一座山,在溪谷玩家的術語中,這就叫「溯登」或「溯斷」。「大家都是去登山,只是用不同的方法接近目標。」同時擁有豐富的登山經驗與溪谷資歷,李佳珊談起自己的戶外哲學,顯得更有說服力。
她接下來的目標是持續開發台灣得天獨厚的溪谷資源,除了長天數的極限型(Expedition)探險路線,也深耕三、四天路線的維護與規格化,期盼每一條溪都像一所學校;並引進國外師資,讓種子學員出來後有能力開發更多初級路線、完善通用資訊,形成台灣的溪谷系統,溪谷大學。
平常的收入來自經營的民宿,李佳珊不靠溪谷吃飯,這讓她在山頭林立的台灣戶外圈,避開商業的計算與干擾,能始終維持推廣的初心。不過,她也知道目前溪谷界去中心化的開放作法,終究得走上跨領域的整合,替規格和通用標準訂出共識,除了讓各方共同維護溪谷的路線,更重要的是,在意外發生前先做好人才與觀念的準備。
整合不同社群、不同山頭、不同世代的觀念,這對李佳珊是接下來最難的探勘。人心似水,而生命原本就是逆流與順流沖擊出的水花,花了大半輩子在讀水的李佳珊,當眾人徜徉於美麗的溪谷時,她已悄然探入下一條激流。
李佳珊推薦的入門路線:
1 三棧南溪:前段適合玩水,後段有落石風險,可自行前往或請嚮導帶隊
2 萬年峽谷:站在欄杆旁邊也能看見精采的地質景觀
3 山羊峽谷:位在北橫,進出便利
4 觀音石瀑布:又稱鹿角溪,位在近南澳蘇花高,路短興味深,需有繩索裝備或請專業嚮導同行
5 阿拉斜瀑布:位在台南的親水路線,壺穴深潭及地質景觀讓人驚喜
◎責任編輯:胡士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