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在家的父親,旅行倡議家游智維:從人與人的溝通,思索下一次旅行

聯合新聞網 游智維

「耶!爸比終於可以每天都待在家裡了!」

九歲的孩子在宣布三級警戒停課的那天,我也同時決定在家工作時,開心的這樣說。而臺灣這座島嶼過去習慣的作息日常,也彷彿按下了暫停鍵,瞬間被凍結了起來。創業17年來,總是台北、台南每週往返移動著,再加上出國和島內的差旅不斷,突然的空檔,讓總是遷移來去的候鳥父親,有了待在窩裡陪伴家人的契機。

總是遷移來去的候鳥父親,有了待在窩裡陪伴家人的契機。 圖/游智維提供

還記得兒子呱呱落地誕生在世界的那瞬間,我在產房裡不由自主的狂哭個不停,對於生命如此珍貴且驚喜的感動,至今依舊彷彿昨日般清晰。或許有了個完整的家庭,責任更是重大,工作上更是投入全力打拼著。猶記得某次他在英文學習上有些受挫,相較於其他孩子成績有些落差。假日返家的我和他泡澡時一邊聊聊,父子間的談心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領域。」「就像你滑板超強,還會衝浪、滑雪、踢足球,你愛看漫畫,所以中文字認的比同學都多⋯」「這些就是你的擅長,沒有人什麼都會的,所以要對自己有自信。」我告訴他。

「喔,好像是。」他似乎聽懂了。我繼續問「就像是爸比,你覺得我的專長是什麼?」孩子說:「工作啊。你專長應該是工作。你看你每天早上晚上平日假日都在工作⋯⋯」

他那時七歲,我已經40好幾。十幾年的北漂生活,不只是為了生計,而是期待更多創造的意義。這時我許諾自己能多些陪伴,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疫情儘管讓人受困煩惱,而我們卻開始有了共同快樂著的時機。

我開始練習當個在家的爸爸。

要比他早起,把冰箱裡的吐司烤熱,塗上奶油淋上果醬,無糖純凈的優格撒上水果切丁配上一杯鮮乳,這是爸爸準備的早餐。戴上耳機一人一邊,電腦螢幕中的另一端是英文會話的遠距課程,把學習內容變成了NBA籃球和電玩遊戲的互動教育,這是爸爸私訊提醒家教的貼心。不能外出運動,就把回收包裝紙黏著海尼根啤酒瓶架起球網,餐桌變成小了一號的乒乓球桌,每天從早到晚乒乒乓乓地來回打個不停,這是爸爸無中生有幼稚童心的創意。從《生存家族》、《我的章魚老師》到《鹿角男孩》,陪著孩子的一部電影或影集都是練習著從中學習,反思環境土地和傳達心意的機會教育,這是爸爸文藝青年的經驗累積。這些不尋常疫情期間的日常生活,我們幾乎一整個多月24小時的生活在一起,不只是練習當爸爸而已,更是一趟當媽媽的練習,理解伴隨著孩子長大的母親,得付出多少時間與心力。

一個爸爸,不只擔任父親的角色,也需要試著當過媽媽,才更能體貼理解與耐心溝通。 圖...

一個爸爸,不只擔任父親的角色,也需要試著當過媽媽,才更能體貼、理解與耐心溝通。作為旅行遊程規劃的設計工作,似乎也扮演著承擔責任和理解溝通的角色。儘管業界總是笑著旅行產業是「賣白粉的風險,賣麵粉的利潤」,但是我總是試圖想:這個領域能做出怎樣的改變帶給這個世界?

旅遊產業可能是疫情下全球受傷最慘重的產業之一。但是回想自1845年,英國Thomas Cook旅行社成立以來,伴隨著交通工具的研究發明和普及,各國旅行者莫不期待離開熟悉的場域前往未知陌生的國度一探究竟,而旅行團、商務出差、定點度假等各種方式,連結了世界不同環境、文化裡的每一個人。一百多年過去,人們卻忽視了旅行背後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守護文化資產與自然環境,才能讓旅行體驗的商業行為和上下游產業永續經營下去。

旅行不只是消費和享受,應該是文學、是音樂、是藝術、是建築、是飲食、是景觀、是電影,也更是連結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探索未知和文化反省的章節段落。人們若能因為認知過去,去體貼諒解不同歷史文化下曾有的衝突征戰,便能有機會找到共識的未來,旅行便能成為把世界變得更好的重要工具。

◎責任編輯:胡士恩

旅行 自主訓練 游智維 Issue34・創意人居家練功秘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