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街上的白色清新藝廊san galerie,26歲主理人yuwen的「器與物」之路

聯合新聞網 錢欽青、江佩君
聿文的「器與物畫展」,畫中器物安靜的建構出黑白的空間,極似版畫的毛筆畫,隨著墨水...

今年才將滿26歲的聿文(yuwen),卻有跳脫出同世代年輕人的審美之眼,身體裡是名副其實的老靈魂,雖然他的美學養分、赴日留學生活經驗,都深受母親、茶人與生活風格家謝小曼的影響,但他卻無意直接繼承母親鋪好的道路。「很多事,都是自己要先喜歡,才做得下去」,謝小曼的大兒子聿文從小就是個清楚自己想要與不要什麼的孩子。因爲疫情,他去年從日本回台,同時在泰順街巷弄裡,在緊鄰母親的茶房「小慢Tea Experience」,延伸出一處簡樸空間的甜點店「WAN」,聿文除了有好廚藝,也有一雙擅長畫畫的手,同時也在今年7月推出「III(san galerie)」藝廊空間。他期望,可以將喜歡的畫作、器具,帶到人們面前,走進人們的日常,如同調味之於料理,透過美好事物為生活引進滋味。

無論開「WAN」甜點店,或是打造「san galerie」藝廊空間,聿文的最終目...

兒時曾經打破茶壺的男孩 18歲受安藤雅信啟發展開他的器與物之路

喜歡器物,並以器物為主題進行一系列創作畫的聿文,並非從小就懂得欣賞母親的器物收藏,他透露了一個兒時的故事,「幼稚園時我打破了媽媽的茶壺,被教訓了一頓,我才知道原來打破這東西是蠻嚴重的。」同時他指著大拇指說,這就是那時打破茶壺留下的疤痕。從小他看媽媽用的器皿,會看到各種陶藝名家的作品,小時候就只是單純看這些東西,只知道這些東西跟別人家裡的不太一樣,但並沒有特別喜不喜歡的感覺。

直到18歲,在母親辦的茶會上,聿文擔任日本陶藝名家安藤雅信(Masanobu Ando)茶席的翻譯,那個兒時打破茶壺的男孩,透過安藤的談話,他開始對器物有了感受,進而想要瞭解與欣賞,也開始了他的器與物之路。

有蠻多事情聿文都喜歡從零開始去嘗試,他說,要吃到好吃、要讓別人感動的東西,就是要...

他在東京讀大學期間一人生活,一日三餐也開始學著自己打理,他對於自己想吃的食物、甜點,都會嘗試著自己動手做,甚至在日本想念的台灣味「豆花」,他也花功夫從黃豆研磨開始做出一碗自製豆花,甚至這碗豆花後來還在熊本、奈良、京都等地開過快閃店。他對想做的事都有探究到底的心思,想吃義大利麵,就跟日本料理家細川亞衣學怎麼做出好吃的肉醬義大利麵,從手桿義大利麵開始做起;想煎牛排,他就去法式餐廳打工當學徒。聿文說「基本上我蠻多事情都喜歡從零開始去嘗試,你要吃到好吃、要讓別人感動的東西,就是要從頭開始了解、動手做。」

不侷限學校的學習 日本街頭是他的美學養分

因此,聿文的大學生活並非像一般大學生填滿玩樂行程般的愜意,他在日本學室內空間設計,他認為在學校學習的有限,反而穿梭於日本的街道是他的美學養分。假日除了安排看各式展覽外,也到各個料理名店、餐廳打工,增進自己喜歡事物的技能。他說,「我的打工都是為了學習經驗,很多時候都沒有領薪水,只是為了學習藝術的創作跟料理創作的技巧。」某部分追求完美的性格,讓他就算自己做,就想要做到好吃的水準,凡事抱著不想隨便的態度,他笑著說,「如果要隨便吃,我就到附近家庭餐廳吃就好,不用那麼費工。」

他自然也理解,自己是因為母親才有機會親近、認識日本,剛好母親工作關係也有充足的人脈資源,讓他有機會親近細川亞衣、藤森照信、三谷龍二、安藤雅信、矢野義憲、寒川義雄等各界名家、職人。聿文說「因此,我就盡力去吸收學習。」

聿文笑著說,我從小到現在應該都是叛逆期。圖/沈昱嘉攝影

從美感生活養成,到異地求學生活與創業,聿文走過路徑就像是母親謝小曼的延展,問他是否有叛逆期?「因為自我理想跟自我想法比較強烈,從以前到現在,跟父母一定都會有碰撞。另外,我想做的事,要被社會普遍價值認同也是需要時間的,當然也會有叛逆的心想要突破,所以我從小到現在應該都是叛逆期」聿文大笑的說。

正面對待挫折 失誤與錯誤都是必經之路

就像他很多事都會從零開始做起,對於器物的美,聿文也是從「素材」作為基準去審美,包括衣服、器物與料理都是,會去感受本質與紋理的細膩。但無論他開「WAN」甜點店,用精選的器物去盛盤,或是打造「san galerie」藝廊空間,終極目標都是想把器物的美,帶到大眾面前,去親近、感受。問他為何會鍾情於器物?他說,「為何要講究器物,不用一般的器皿就好?因為在使用的過程,會感動到我自己。可能是我在沖咖啡時,或裝飾料理時,都可以藉由器物呈現出不同的風景。」

過去身處快速節奏的東京,聿文坦言東京他有時候也會看膩,「我算是一個很怕膩的人」,這點總算有符合他26歲年紀的模樣,但問他為何又鍾愛簡單質樸的器物與老件?他說「因為經典的事物看不膩啊」,確實。

為何鍾愛簡單質樸的器物與老件?聿文說「因為經典的事物看不膩啊」。圖/沈昱嘉攝影

能不被束縛以與生俱來的性格與天性生活著,在旁人看來一路都朝著想望而行的聿文,看似一路順遂,但他說當然路上也有遇到挫折的時候,譬如還看不到方向摸索中的時候、學日文的過程中無法像日本人講得一樣流利的時候、被主廚罵的時候、做甜點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正的時候…但他說「我面對挫折的態度蠻正面的,很多事都需要經過很多次,才能漸漸達到你所要求的樣子跟期望,無論失誤、錯誤或挫折,都是朝向好的方向的必經之路。」

藝術家的細膩性格 同時保留真實的一面

而聿文的繪畫創作,也獨具風格。創作多以他以鍾愛的器物為主角,透過毛筆、水墨創作出一系列畫作。做事向來要求精準、完美的聿文,創作時是他展現輕鬆隨性的狀態,幾乎從不事先構圖,畫筆是憑著當下的感覺與想像而行。畫中器物安靜的建構出黑白的空間,極似版畫的毛筆畫,隨著墨水與紙張特性的不同,暈染出極具氛圍感的極簡線條,這種樸素與美,也與他長期浸潤其中的茶道精神、侘寂美學有所呼應。

位於潮州街上的san galerie藝廊空間。圖/沈昱嘉攝影

從聿文的做事與談話,可以感受到他藝術家性格的一面,做事細膩要求完美,對審美眼光非常精準,但他同時性格上也有輕鬆隨意的一面,保有對生活真實原始面貌的欣賞,沒有那種對完美吹毛求疵到讓人感到壓力的模樣。san galerie藝廊的工作夥伴蔡蕙安這麼形容聿文,「他很挑,但有時候也很不挑,他會懂得欣賞很細膩的東西,但他也會保留一些很原始粗獷的,他蠻會兩者都兼顧保留,細膩但也會留下很真實的元素在裡面。」

san galerie藝廊的工作夥伴蔡蕙安(右)這麼形容聿文,「他會懂得欣賞很細...

在san galerie的「器與物畫展」感受黑與白的迷人優雅

san galerie在7月底前展出「器與物畫展」。圖/沈昱嘉攝影

位於潮州街巷弄的san galerie,是聿文與兩位夥伴一手打造的生活器物藝廊,開幕首展是聿文創作的「器與物畫展」,san galerie沒有一般印象中藝廊給人高深莫測的距離感,純白的空間更能凸顯物的樣貌,走上二樓,特別開了一扇天窗,把窗外的光束捕捉了進來,光影的變化讓空間更顯得立體有生命力,再走上三樓,也別忘了抬頭看看別有巧思的天窗,映照出窗外的綠意風景以及下雨天的雨滴,讓藝廊空間更像是個有機體,三樓裡特別置放一張木製長椅,造訪san galerie逐樓而上賞畫後,不妨坐在這一會兒,安靜的感受創作者所欲表達的語彙與美的力量。

san galerie

地址|台北市潮州街139號

營業時間|13:00 - 20:00

當期展覽|器與物 畫展(yuwen solo exhibition)本期採預約制,IG訊息預約

WAN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16巷39號

採預約制,疫情期間甜點採外帶預約

器與物 WAN SanGalerie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