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林雷惇的忠告:用全面角度思考資本配置和風險管理

聯合新聞網 採訪、文字整理/林崇發

別以為投資只是管理收入支出、買賣股票和基金,將複利的概念和力量應用在人生各個範疇上,帳戶有更充裕的資本外,人生也會變得更豐裕。《500輯》邀請五位港台不同領域的代表,他們都有經歷過人生和創造的高低,也有過金錢的問題和深度的思考,看看他們如何看投資。

Q1:你怎樣定義「理財」和「投資」?

林雷惇:我原本定義理財為管理財富,但最近發現應該是理解財富。管理財富就像管理水庫,如這三步驟:第一是存量,理解水庫裡有多少水;第二是流量,預計未來流入或流出的水量;第三是配置,思考如何分配這些水。理財的意義不只在管「理」財富,也是「理」解財富。真正的財富是什麼?是銀行的數字?新買的超跑?還是生活中的體驗和智慧的追求?這些無形的財富讓生命有更多可能性。因此我要「理」的不僅是錢這個水庫,也有時間的水庫,去盤點自己有多少時間,要多少時間花在培養個人專業,多少時間陪伴家人,多少時間閱讀等。而什麼是投資?投資是選擇。今天種下種子,時間過後會得到結果。在專業上,我是個價值投資者,選擇長期越來越有價值的資產。而在生活中,處處都是選擇,投資的定義應該不限於金錢。例如,健康就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種子,而我也不過直到最近才在開始種下這種子,每天規律的做點簡單運動。我也一直在更新和探索我對於理財和投資的想法,我認為大家可以脫離他人給予的公式,去定義自己的理財人生,投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

林雷惇|價值投資者,從大學時開始著迷研究價值投資,年輕已具備數十億元基金操盤和企...

Q2:哪一個人生階段,你意識到需要「理財」和「投資」?

林雷惇:我接觸到投資是個意外,在網路意外發現巴菲特與芒格兩位老先生,因爲他們的幽默與智慧而愛上了價值投資的思維。而理財就不太一樣,我開始重視理財,不是因為年紀,而是責任。當小鳥離開鳥巢時,才發現需要學會覓食,開始學習承擔更多自己和他人的責任。我進入職場時,開始累積自己的儲蓄,試著讓自己與家中的帳務慢慢分離,才發現原來自己如此沒錢啊!接著開始設立目標,逐漸轉變管理水庫的方式,開源節流,把錢省起來投入在真正重要的地方。隨著人生的成長,工作與生活上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無論是廟裡和尚、企業老闆、國家領袖,還是像我媽一樣的家庭主婦,都至少各有一本帳要管。如果用花園來比喻,隨著植物越來越多,理財管好水庫,才不會讓植物枯死,才能生生不息。

Q3:一路走來,你做過最有價值的「投資」是什麼?

我做過最有價值的投資是選擇夥伴。幾年前,我跟我家人說,我想離開台中到台北與幾位夥伴一起冒險。數年過後的今天,種子開始發芽,我很珍惜現在每天能與一群有理想、有能力又有意思的朋友成為事業上的夥伴。這些經歷的體驗,學習到的經驗,還有正在努力創造的改變,都讓我人生更豐富和有更多可能性。

Q4:30歲前後關鍵的理財思維和操作是什麼?如能時光倒流,你會做得不一樣嗎?

林雷惇:雖然價值投資是我的投資理財的基礎,但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投資理解也持續變化。最初只是個投資人去分析資產,試圖找出好的買賣價格去賺錢。後來更像個金融人,用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資本配置與風險管理。現在我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創業者,讓自己結合思考與實踐、短期與長期、風險與機會、投資與創造。這樣的生命更完整,能貢獻的地方更多,遊戲也更好玩。如果時光倒流,我不會做任何改變。我看見之前有過很多很蠢的跌倒,但現在回頭看,這些跤都很有意義,只要不摔死就好。就像投資一樣,過度重視風險反而沒有空間成長。有不確定性才有創造性,有波動才有生命力,不然一直平平的多無趣,對吧?

◎責任編輯:林崇發、胡士恩

投資理財 風險管理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