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設計展】以城市水文為始,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6件作品、6種觀點,貫串歷史玩設計力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古蹟嘉義市立美術館成為2021台灣設計展場館之一,從一到三樓與戶外庭院展出《現域...

2021台灣設計展以「家意.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為主題,於12月24日在嘉義正式展開,一路跨越歲末直至明年1月2日止。一座城市、三種家的概念,集結超過20組策展團隊,其中12人皆嘉義出身或因熱愛嘉義而移居嘉義,以在地設計師眼光醞釀出品,一共13個展館與5個周邊活動,展露城市性格與文化,串連起生活與產業。

嘉義建城300多年,擁有歷史悠長的林業文化、傳統工藝與藝術底蘊,日治時代木造建築、老建物與古蹟遍佈這座低調美麗的古都,例如去年7月完工再造、10月對外開放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下簡稱嘉美館)透過古蹟活化,再度向人們敞開大門,透過不同單位構思策劃,成為今年的13個展館之一,並由台灣設計師連線擔任策展團隊,6組設計師從城市水文出發,作品錯落擺放於館內一至三樓展區與館外的庭院區域,展期10天隆重登場。

嘉美館前身為原日治時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與林百貨、台南美術館(原警察署)等建物同樣出自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之手,帶來端莊古典的建築魅力。本次在嘉美館裡,由台灣設計師連線邱乾珉主責策劃《現域》展覽,邀請曾熙凱、張家翎、宮保睿、徐景亭、吳柏翰與祁孝霖,以及當若科技藝術共6組設計師,圍繞於紅毛井、中央噴水池、杉池等庶民集會的重要生活地景,一共展出5件裝置作品及1件數位媒體作品。

1F|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

順著動線,一樓展區由設計師曾熙凱帶來首件精彩作品《不存在的噴泉》。中央噴水池是嘉義最具象徵意義的精神地標,然而隨著城市一步步邁向現代化,噴水池的灌溉功能喪失,其對於居民的意義卻未因此停止,歷經多次改建後,從成為市民休憩穿梭的公共空間,最後演變為水泥與鐵鍊圍起的景觀,不免引來物哀之感。

作品《不存在的噴泉》從一座明亮吊燈映照於地板上的噴水池顛倒景象,嘗試引起觀者對於...

台灣設計師連線、《現域》展覽主責策展人邱乾珉。 圖/沈佩臻攝影

設計師曾熙凱嘗試引起反思:「如果我們無法用身體去感受一個空間,那它還是一個『公共空間』嗎?它的使用權又是屬於誰的呢?」作品《不存在的噴泉》藉由高掛於空、無法觸及的明亮吊燈,以及映照於地板上的噴水池顛倒景象,在仰望與俯瞰之間,噴水池又出現了,絕美之餘,嘗試引起觀者對於公共意義的新思索。

設計師曾熙凱嘗試引起觀者對於公共意義的新思索,關於公共空間與使用權。 圖/台灣設...

2F|設計師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

步上二樓,設計師張家翎同樣以噴水池為命題,取材鵝卵石與綠色石頭,以環繞之姿排出直徑7公尺範圍,創作出作品《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設計師張家翎爬梳歷史,關注於日治時代時,噴水池作為宣揚現代技術的展現策略,戰後幾經更迭,原以卵石推砌的噴泉造景,被改建為紀念碑式台座,賦予某種權力表徵。

設計師張家翎透過現地創作,以意象方式建構出中央噴水池原始形貌,在今昔對照間,回應...

設計師張家翎透過現地創作,以意象方式再次建構出中央噴水池初始的形貌,並企圖拋出議題,當凝視擁有乾淨整齊切線的噴水池,「我們該將視線投向何方?我們是否可能跨越這道由卵石標示出的權力界線?」在今昔對照間,回應公共空間當中持續變化的權力關係。

作品《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取材鵝卵石與綠色石頭環繞出直徑7公尺範圍。 左圖/台灣...

2F|設計師宮保睿《貯物池》

隨著嘉義阿里山擁有珍貴林業文化資產,眾多建築與設施應運而生,其中包含日治時期堪稱東亞第一的嘉義製材工場,而位於其中的杉池(貯木池)即是本次主角。同樣位於二樓的作品《貯物池》,由設計師宮保睿透過重新編寫世代口耳相傳的貯木池傳說,並藉由象徵性的物件展示,喚起眾人共感的生活記憶,例如不小心掉入池中的鞋子、池中悠遊的魚等。

作品《貯物池》以嘉義製材工場中的杉池(貯木池)傳說為起點,藉由象徵性的物件展示,...

昔日是兒童嬉戲、大人垂釣之所在,今日則成為嘉義林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設計師宮保睿從嘉義八景之一的檜沼垂綸作為開端,提出一個可能、一個另類的存在。試圖把過去真實存在的貯木池,轉化成為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之間、真實與虛構之間,承載物件、人集體記憶與想像關係的場域,訴說著每個人心中,自己與他人共同的世界。

昔日是兒童嬉戲、大人垂釣之所在的貯物池,今日則成為嘉義林業發展的重要見證,承載物...

2F、館外庭院|設計師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

設計師吳柏翰、祁孝霖是本次參展最年輕的一組設計師,他們在作品《民間製造開源》中,透過現地影像採集、物件分析等方式,取樣嘉義街頭觀察到的庶人智慧,並深究其背後的思考。例如居民經常透過水泥、五金零件(現成物)等異材質,替街道上被忽視的傢俱加工,讓傢俱擁有嶄新生命與公共性。這樣來自民間製造的靈感,不僅顛覆一般產品設計慣性的思維及流程,也重新啟發人們對於設計的想像。

設計師吳柏翰、祁孝霖在作品《民間製造開源》中,透過現地影像採集、物件分析等方式,...

兩位設計師嘗試在常民生活中,挖掘最直白細膩的物件關係,從習以為常看見不尋常特色,另一例是家庭座椅出現在公共空間的景色,人們為了滿足使用者於特定公共空間之所需,透過低成本自製、現成物改造,甚至以非物品原本設定方式使用的物件,其實呈現了使用者面對需求最直覺的回應,本次透過設計演繹,再次落實於庶民生活之中。

從館外庭院與二樓,由設計師吳柏翰、祁孝霖在日常中挖掘最直白細膩的物件關係,透過設...

2F|設計師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 》

嘉義公園生態豐富,其中不乏不顯眼的地衣、苔蘚與菌類等有機體,而公園同時也是自然與人造物界線不明的矛盾產物,作為一種「再現自然」的載體。設計師徐景亭創造出作品《大地神經系統 》以苔蘚作為介質,並融入自身家庭背景,提出相關衍伸應用的奇思異想,藉以呈現人與自然並存的微妙關係。

設計師徐景亭從嘉義公園生態中,聚焦地衣、苔蘚與菌類等有機體,發揮想像力衍伸相關應...

設計師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展區。 圖/沈佩臻攝影

設計師徐景亭觀察到,嘉義領土面積不大,居住人口也不算多,卻有著極高密度的醫療資源,老醫院新診所錯落著,對上日治時代的嘉義樹木園實驗場,其實是一座生物的實驗場,以森林作為偽裝,醫院裡的醫事人員則是神經科學研究員,透過研究地衣與苔蘚生活的環境,期望找出淨化環境與神經傳導溝通的能力。

設計師徐景亭除了關照地衣,亦結合自身家庭背景與觀察,融合嘉義豐富的公園生態與醫療...

3F|當若科技藝術《###》

來到三樓,走進黑暗場域中,以嘉義市現存最古老的歷史遺跡「紅毛井」作為靈感核心,當若藝術科技打造出作品《###》,結合深度感測技術裝置來進行創作,隨著手部不同程度的觸控,放送描繪紅毛井的古詩朗讀,透過荷蘭文、河洛語兩種語言重新詮釋,彷彿聽見嘉義自身的喃喃低語,從投影中能讀取紅毛井不同時期的文獻、地圖等史料,藉此揭開不同時代的序曲。

當若藝術科技的作品《###》引人好奇,透過不同程度的按壓觸控程度,以荷蘭文、河洛...

作品名稱「# # #」由三個井字符號號組成,看似井字,又像是時空錯置的亂碼一般。策展團隊邀請觀眾透過不同角度,切入觀看方式,想像自己是流水,恣意與裝置互動。透過影像,將時間這樣抽象的概念帶入,象徵過去與未來的交融,將文化符號帶入互動體驗中。

作品名稱《# # #》由三個井字符號號組成,看似井字,呼應著紅毛井,又像是時空錯...

2021台灣設計展「家意 ‧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

展覽期間|2021/12/24(五)至 2022/01/02(日)

開放時間|10:00-18:00(週五、週六延長至20:00)

展覽地點|嘉義文創園區、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嘉義製材所、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舊監獄

參加方式|免費入場

更多資訊請見2021台灣設計展官網FB粉絲專頁

「2021台灣設計展」展區地圖。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台灣設計展 嘉義市立美術館 台灣設計師連線 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