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住所】一人成家,飲食工作者毛奇:我意識到選擇之外有更多可能

聯合新聞網 林亞璇

飲食是她的日常重心也是專業,毛奇勤於在深夜更新社群、分享她的料理習作,今年11月,她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廚房。結束十多年租屋生活,在山間常起冷霧的時節,她搬進士林外雙溪、老公寓二樓的新家。21坪小屋,格局方正,採光通透,讓毛奇幾乎一見就屬意。「我本來就喜歡接近自然的空間,也會去爬山、走古道,疫情間揀了陽明山的農用水圳路來走,發現北邊的山好美,住在這一帶好像很不錯。」

結束十多年租屋生活,毛奇搬進士林外雙溪、老公寓二樓的新家。 圖/Evan Lin...

裝潢適度留白,與親友共同打造

新家最迷人的,是白天灑進來的光,毛奇看著看著,腦中自然長出理想畫面。「光打在帶肌理(texture)的牆面,會有很美的散射效果,想到這立刻和設計師說我想要『牆壁有點表情』。」他們找到混土的自然塗料為牆壁上妝,塗料廠商更為毛奇客製,讓她動員藝術家老爸,挖來彰化老家的土,成為新家的一部分。褚紅色的溫暖,被毛奇爸命名為《最純的思念》。「還有位朋友是大學森林系的老師,自己用FSC(永續森林認證)國產材做了一張木桌送給我。家人朋友參與打造新家的過程對我來說很珍貴,像是祝福,讓我有信心一切會順利。」

除了考量裝潢預算有限,毛奇也有意識的保留空白,讓空間呼吸、乘載日後的變化。「規劃新家時看了很多案例,發現普遍都把裝潢做得很滿,那對我來說是something wrong;家裡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生活狀態也會變,怎麼可能保持完工時的完美狀態?」她將預算集中在視覺面積最大的牆面與地板,還有生活重心的廚房——偏黯的藕粉色菱形磁磚,搭上收薄的不銹鋼檯面、木頭廚櫃,五金把手也細選過,細膩但不柔弱,是理想廚房的樣子。

褚紅色牆面,被毛奇爸命名為《最純的思念》。 圖/Evan Lin攝影

在大學森林系任教的朋友,用FSC(永續森林認證)國產材做了一張木桌送給毛奇。 圖...

有限制的選擇,成為認識自己的路徑

朋友們讚嘆她的美感、對元素搭配的強勁直覺,毛奇自覺在義大利唸書的生活經驗影響她許多:「義大利很多老房子和教堂的牆壁都是自然塗料,一面泥牆、帶點綠意、光線灑下來,加入金屬或木頭元素的家具,隨便擺都好看,是一種歐式的侘寂感。」當地隨處可見中古世紀以降的百年建築,在空間原生條件足夠美麗、不應過度掩蓋的使用條件下,義大利人學會「不做太多、做到剛好」的本事與克制,成為毛奇思考新家的提醒。

「把打造空間的過程全部放手給設計師很可惜,因為實在太好玩了。」當一個個緊貼日常的選擇來到面前——每天要看好幾遍的那片牆、每次下廚會觸碰的檯面⋯⋯甚至是室內植栽該選哪一棵,都成為毛奇探問自我的直球:我想要嗎?我覺得這樣好用嗎?要取捨的話哪個對我比較重要?「新家落成就像完成一個大型勞作,我從限制和選擇中更認識自己,也知道有些喜歡並不適合現在。」

毛奇和設計師找到混土的自然塗料,讓牆壁有了表情。 圖/Evan Lin攝影

重建家內家外的生活習慣,想像新可能

「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對家的定義是『可以放心煮東西和睡覺的地方』,這很接近我對理想家的定義。」有別於從前和室友分租,新家空間的機能劃分更為分明;開放式廚房連接餐桌,是毛奇最常工作的地方;沙發區承接窗外綠意與充足光線,待在這裡最放鬆;房間只擺床、前屋主留下的壁櫃,也不把書帶進房裡讀,「進房間就是單純睡覺,可以把平常資訊量很滿的狀態關掉。」

黯的藕粉色菱形磁磚,搭上收薄的不銹鋼檯面和木頭廚櫃,是理想廚房的樣子。 圖/Ev...

開放式廚房連接餐桌,是毛奇最常工作的地方。 圖/Evan Lin攝影

長年住在市區建構起的生活動線與習慣,也隨著山居新家有了大挪移;以前毛奇常跑公館一帶的咖啡店、和朋友去喝酒;現在她常不想出門,喜歡買茶在家喝。她摸索士林的菜市場和老咖啡店、找新的健身房和理髮店⋯⋯一點一滴認識陌生的區域,建立起新的生活地圖,也想像著另一種移動方式與尺度。「若買車的話,生活範圍會整個展開,過一座山就到金山海邊,那是不同於滿足民生需求的生活選項。」

毛奇喜歡接近自然的空間,也會去爬山、走古道。 圖/Evan Lin攝影

走到能夠自得生活、卻仍會想「什麼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年紀,擁有新家給毛奇很大的穩定感,她想起從小父親一直告訴他們:要有獨立的能力,才有愛人的能力。「我從買房前覺得不太可能,直到經歷這段『成家』的過程,自主掌握、倚賴自己完成一個全然屬於我的東西,這讓我感到自由。」

要毛奇用一道料理形容新家的感覺,她的語氣慢下來,「日式高湯鍋,裡面放很多蔬菜,喝起來很舒服。」說這句話的時候,她已經在家了。

經歷成家的過程,讓毛奇感到自由。 圖/Evan Lin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

理想住所 毛奇 空間設計 Issue48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