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電影/明天會更好!這4部華語喜劇,陪你一掃開工厭世感
虎年春節連假9天飛逝,假期的歡樂時光一去不復返,到了初五生活漸漸回歸平常,陸續開工迎接新的一年。然而,長假過後的開工不盡然都是煩悶與緊繃,也能透過其他方式放鬆心情,例如——看一部喜劇電影。本篇文章就鎖定華語電影範疇,介紹4部風格迥異,卻都能會心一笑、重振士氣的作品,透過「喜劇」類型一掃開工的厭世感,歡喜迎虎年。
《同學麥娜絲》/麻吉、黑色喜劇,Netflix播映
黃信堯第2部劇情長片《同學麥娜絲》,延續其一慣的「黑色幽默」風格,而大佛搖身成了同學,黑白影像置換成彩色風格,銀幕比例也從1.85 : 1拓寬,片名中的諧音趣味則從普拉斯(Plus)變成麥娜絲(Minus),若兩相對照黃信堯的長片風格,《大佛普拉斯》從短片《大佛》延伸;《同學麥娜絲》靈感則從紀錄片《唬爛三小》而來。
而《同學麥娜絲》表面嘻哈、笑鬧,實則裹藏男人心事的悲傷底蘊,透過「減法哲學」講述人與社會間的層次關係,實則「豐富多變」。
《同學麥娜絲》中對土地、人文的底氣是和台灣社會緊緊扣連的,黃信堯這代五、六級生的台灣人,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之際在上一代的年輕時期遭遇,台灣光景迅速變動,不斷變化。上一代的中年男人心事,被黃信堯紛紛寫進了《同學麥娜絲》。
至於黃信堯的人生與社會哲思,就從鄭人碩飾演的角色跳湖的這場戲透出,黃信堯透過旁白淡淡說道:「事後問電風為什麼跳下去,他只有懶洋洋地回答,就想要跳。科學家說宇宙的起源是來自一場大爆炸,產生了時間與空間,但大爆炸之前呢,可能就只是一片混沌。我想人生也是一樣,我們花很多時間,找尋人生的答案,但說不定,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在黃信堯的電影世界觀中,跳湖或許能對應成現實中的跳樓,而其成因皆極難探究,無法單一歸因,但柔軟的湖水取代跳樓必死的頑固命運,輕輕洗滌背負重擔的人,轉化成另一種可能性,「活著就好」成了黃信堯的中年溫柔,承接住社會中搖搖欲墜的失意者。
從《普拉斯》到《麥娜絲》,能發現無論加法或減法,黃信堯的心靈雞湯,嘗試以幽默調性道出小人物的掙扎困境,並溫柔俯拾社會底層的甘苦, 且重要的是,黃信堯在這兩部劇情長片中,確立了自身的獨特作者印記。
最後,在《同學麥娜絲》的「唬爛三小」之後,觀眾或許會記得,劉冠廷片中猛喊的那句「明天會更好!」,就成了虎年開春聲嘶力竭、振奮人心的醒世良言。
《逃出立法院》/政治、活屍喜劇,Netflix、myVideo播映
導演王逸帆在2018年以《洞兩洞六》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之後則帶來口碑極佳的短片《伏魔殿》。以此兩部作品成名於短片界的王逸帆,首部劇情長片就是大開政治玩笑的活屍笑鬧片《逃出立法院》。
《逃出立法院》在2020年先是於台北電影節亮相,而後去了多倫多影展「午夜瘋狂」單元,而後入圍金馬最佳女配角、動作設計兩項大獎,最終拿下動作設計。特別的是,《逃出立法院》是由《麻醉風暴》、《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誰是被害者》、《紅衣小女孩》系列製作方「瀚草影視」製作,在「懸疑、奇幻」類型下奠定的基礎有目共睹,而當「瀚草」遇上王逸帆,台灣首部在立法院拍的電影就此而生,令觀者腦洞大開。
此片以立法院為背景,描述眾多立委、官員都遭感染成了活屍,而在活屍爆發之際,叱吒於職場、政壇的大佬們,該如何逃離人間煉獄。
事實上,《逃出立法院》作為台灣難得一見的活屍奇幻類型作品,製作團隊將ACG、廉價感、噴血漿等「次級」元素玩得淋漓盡致,換句話說,這是一部道道地地的「B級電影」,導演王逸帆將所有台灣次文化融於一爐,透過視覺效果、動作設計等媒介,烘托「立法院」場域的荒謬性,這恰恰呼應台灣近代社會對於立院官員們的不信任,甚至牽引出末世人性的低廉道德感,這些都是「次級的」,就在這種次級當中,王逸帆洋洋灑灑地完成了大膽生猛、別開生面的台灣電影,甚至在次級之中,就有了令人發噱的會心一笑。
然而,《逃出立法院》用心雕琢於「次級感」,視覺、動作等元素皆做到位,但敘事卻無法跟著推進,僅流於表面,無法再更深一層地挖掘活屍電影該透出的人性辯證,王逸帆在「立法院」中跟著活屍猛衝直撞,卻也僅是在自我設定的場域中,像隻無頭蒼蠅般無法拉出更寬闊廣大的視野,實為可惜。
不過,在充滿厭世感的初五開工日,《逃出立法院》左砍活屍、右打立委,大噴血漿的莫名爽快感,應該還是能讓新春充滿喜洋洋的「紅色氛圍」,且也能讓平常看不慣立委作秀的眾多百姓,大洩心頭之恨,上班時就能擺脫活屍糾纏,精氣神一次到位。
《男兒王》/酷兒、職場喜劇,Netflix、CATCHPLAY+播映
要說2020年金馬影展口碑最熱的一部作品,當屬來自新加坡的喜劇《男兒王》,片中男主角李國煌渾然天成的銀幕魅力,加上後天努力的喜劇風格,無論戲裡還是戲外,皆擄獲台灣觀眾的心,甚至在2021年的奇幻影展以「K歌場」亮相,《男兒王》成了近年最無厘頭卻能打動人心的華語喜劇之一。
《男兒王》述說一名中年失業的上班族,為了養家活口,陰錯陽差踏入「變裝世界」,李國煌從一名臭直男,逐漸理解扮裝皇后文化。簡單地從故事大綱檢視,讀者應該能迅速理解導演王國燊試圖透過影像傳遞的意念,不過,縱使本作以議題為導向的選擇性較為明顯,但全片毫無令人反感的說教,反倒成功找到自然的切入方式,讓無數影迷跟著李國煌,深入淺出地理解遭社會壓迫的另一種族群樣貌。
然而,《男兒王》從扮裝皇后文化延伸而出的諸多意象,歌曲從〈看我七十二變〉唱到〈I Will Survive〉之外,也進一步拉扯出諸多社會議題,例如中年失業危機、有毒的男子氣概、社會家庭的經濟結構等等,這些社會的沉痾、窠臼與遺毒,導演王國燊都找到了相對容易甜蜜入口的轉化方式,進而轉為幽默詼諧的人生態度,極為討喜。
綜觀來看,《男兒王》確實是一部真摯不造作的電影,除了編導的成功之外,最大功臣就是主角李國煌,成功賦予角色靈魂,將一名面臨中年失業危機的上班族,從不解到理解,最終與自己、家庭、變裝皇后們和解,其中既矛盾又寫實的演技極富層次,演來游刃有餘,絲毫不顯匠氣,因為有了李國煌,《男兒王》才能刻骨且銘心。
從上述諸多視角切入,相當適合初五開工重返職場的厭世勞工們,跟著《男兒王》笑一笑、唱一唱、跳一跳,沒什麼大不了。
《怪胎》/愛情、冤家喜劇,Disney+、myVideo播映
曾擔任《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六弄咖啡館》等國片執行導演的廖明毅,終於在2020年自編自導首部劇情長片《怪胎》,且這部作品全程使用iPhone XS Max拍攝,打著此形式出發,讓台灣電影發展出更多可能性。
雖然以手機拍攝電影不是新鮮事,西方影壇有西恩貝克以iPhone 5S拍出《夜晚還年輕》,達米恩查澤雷也才用iPhone 11 Pro拍出短片《The Stunt Double》,但《怪胎》仍開創東方影壇先例,成為亞洲首部長片應用iPhone拍攝的作品。
由於是以iPhone拍攝,自然缺乏專業攝影器材該有的景深強度等等,因此,創作者需要更精準的構圖、調度支撐影像畫面,而《怪胎》聚焦於強迫症患者,從演員的節奏、走位、造型、畫面比例等細節,都需深思熟慮,才能將「形式」與「敘事」內外疊合,不至兩兩脫鉤。
顯然,廖明毅深知該說什麼故事,以及手上擁有的武器特質,他善用銀幕比例變化暗喻強迫症患者的心境轉折,透過1:1的方形畫面呈現強迫症,讓觀眾窺見「規矩」的牢籠之感(甚至符合社群媒體IG的方框構圖),而當強迫症患者脫離病徵之際,再以16:9的橫幅畫面呈現強迫症之外的想像。此手法的經典知名案例,當數札維耶多藍的《親愛媽咪》,廖明毅雖稱不上首創,但他的確知道形式與文本該如何輝映。
除了畫面比例之外,廖明毅也懂得利用「造型」呼應人物性格,林柏宏飾演的角色,其髮型從整齊到散亂,也呼應了角色心境,至於服裝的大膽撞色,則轉換成強烈的視覺風格,呼應焦躁、鮮明的情緒,最後,廖明毅更利用「鴿子」符號,象徵群體/個體的互文關係,並轉向望見病症的轉變,從上述細節來看,《怪胎》的處心積慮,成了創作者的特有語彙。
《怪胎》的主軸核心談愛情、談認同、談依存,廖明毅將角色稱之為「怪胎異類」,在這樣的「特殊性」當中找到愛情的「普世性」,以iPhone層層堆疊的影像,討論了當代男女的感情觀,更試圖帶領觀眾換位思考,梳理感情世界的複雜性。
換句話說,《怪胎》實際上並非聚焦於小眾特殊疾病,而是大眾的情感習題,廖明毅透過怪誕的特質架構出愛情世界,立足於此種觀點上,你、我、每個人都是怪胎。最後,祝福每位「怪胎」,讀完文章、看完電影之後,春節開工就能虎虎生風。
◎ 責任編輯:沈佩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