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男子的生活日常】在英國職場,工作彈性帶給員工正面動能
這幾年在英國工作,「彈性」是我最大的體悟,而這份可伸可縮的工作態度,在疫情期間更是來到了最大限度,算是病疫災難下的確幸,也迫使過去偏向保守的企業開始願意提供各種可能性,更加體恤員工的身心靈。
「小撇步提供給大家,不要在手機上安裝 Slack 哦!」
「Slack」是許多公司會使用的通訊軟體,某一次部門經理在群組拋出訊息,鼓勵大家不管是公務或私人手機,都不必要安裝Slack,下班時間才能完全放鬆、無需擔心被訊息通知壓得喘不過氣。當時不少同事紛紛附和,說他們已經實行好幾個月,堅持在正規上班時段打開電腦、登入軟體,其他時間都不需要回信或回訊息,讓生活更有品質。主管帶頭要大家「減少看訊息」,我在英國遇過不只一次,或許是因為產業型態使我們可以明確切割工作與私人時間,這樣的文化衝擊還是在我心裡引起不小的震盪,跟在台灣上班的朋友們提起,他們更是覺得不可思議。
「隔著一道無形的居家辦公牆,每個人都是有生活有家務的靈魂。」
疫情爆發之前,不少英國企業實行「居家辦公」已行之有年,我的前東家很早就開始為旗下兩千名員工安排Work From Home試驗,讓大家嘗試一週在家上班兩天,雖然後來因為疫情被迫提早轉換成全面居家辦公,但老闆也算是頗有先見之明的了。
過去這一年來,我在無數次小型的視訊會議(三到五人規模)中,看見同事們互相體諒的善意。剛放完育嬰假或產假的員工,可以循序漸進回到崗位,一週只上班3天,其他時間照樣可以照顧小孩。有家庭的同事也都格外體恤,為了接送孩子上下學,晚上班早下班都不是問題;開會途中小孩哭鬧了,那就讓他們臨時離線去照顧吧;小孩哭著要找爸爸媽媽,那就讓他們坐在鏡頭前跟大家打招呼,安撫孩子情緒。會議途中臨時離開座位去開門領包裹;需要離線兩個小時去附近看牙醫;晚一點有朋友要來家裡吃飯聚餐,提早下班去採買準備。一個個再日常不過的生活瑣事,是居家辦公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現實,串起了龐大的互助網,大家在私事與公務之間找到平衡,也相互扶持。
「不斷催促我出去散步的主管,在群組曬河濱單車日記的荷蘭人」
我的部門有不少同事散落在歐洲及中東各城市,每個人的生活圈、國籍背景和工作時區都有所不同——跟我一樣在倫敦的其他三位同事,只要見到陽光普照,就等不及放自己一個很長很長的午休,去散步,到附近公園晃一圈,走去另一個社區買麵包、坐在咖啡廳戶外座曬曬太陽,做什麼都行,就是走出家門,別一整天窩在客廳的辦公桌。除此之外,我的主管經常提早上班,為的是傍晚早一點離線去健身房或陪兒子踢足球。同事J住在阿姆斯特丹郊區,經常在群組裡分享午休去了哪個風光明媚的河濱騎單車。同事O住在愛爾蘭,會分享他的酒吧日記。同事N住在莫斯科,分享她臨時決定去海濱小鎮工作一個月,擁有一片迷人的窗外景色。
神奇的是,做這些事你不需要「報備」,只需要「告知」,不必獲得誰的同意。更神奇的是,我們身處世界最大的科技巨頭之一,每一件事依然運行得流暢自如,我們沒有怠慢工作,依然在時間內完成所有公務。在某些僱主的眼中,這些彈性造就懶散,但這其實這才是帶給員工正面動力的能量。
責任編輯:胡士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