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模仿不如創造潮流,opm主理人鍾想想:花藝有無限可能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5「植物是一門好生意?」
植物熱潮在台灣持續盛行,不只是陪伴日常,也形塑出「即便生活在城市,也要盡可能親近自然」的生活態度。然而在一波波熱潮下,我們發現有愈來愈多人投入植物生意,這類生意多半源於小型計畫或純屬興趣,創作者先是療癒自己,進而服務身邊親友,再經由社群網路擴散,生意自然而然成形,不僅提供更貼近消費者的服務,甚至會主動開發客人需要的體驗和產品。本期是《500輯》創刊以來第二次以植物為題,這次不只談生活,我們更關注生意。有多元、豐富的新型態生意,有意思的生活風格才能走進日常、逐漸成形。
為歌手9m88創作〈月亮代表我的心〉單曲封面、張羅Longchamp新品發表會、為可不可熟成紅茶製作飲品上市主視覺,鍾想想是台灣新銳花藝創作者,她的作品其實不像所謂柔美「花藝」,更像是美感特異、顏色大膽的雕塑品。
從國內到國外的花藝師之路
一開始接觸花藝,鍾想想曾經一邊在花店打工,一邊上證照課,同時也兼差做婚禮會場的佈置。「證照課並非考照用,更是學習花藝基本技巧,而找出空檔接活動deco是想挑戰對大型花藝裝置與空間的掌握度。」多管齊下讓她累積出紮實的實戰經驗。
有了基礎,下一步便是建立個人風格。鍾想想透過Instagram與網路搜尋,逐漸理出自己嚮往的模板——紐約花藝師 Brittany Asch的作品,深深吸引她的目光,「原來花可以拿來創作,形塑個人風格,這件事對我來說蠻震撼的,我從沒有想過。看了Brittany的作品後,我找出她的訪談,裡頭聊到她做過服務生,因為某天被桌上美麗綻放的花朵打動,於是她辭掉餐廳工作,嘗試突破走出不同的路。」
輾轉在台北幾間花店流轉,但其實鍾想想一直希望能在國外生活,經常在下班後感到憂鬱,一種明知心有所向卻還困在此地的念頭揮之不去,「我就是想要出國試試,必須經歷我才知道到底合不合適。」2019年,她申請了效期僅六個月的觀光簽證,隻身前往倫敦找尋花藝工作機會。
為什麼是英國?「我喜歡歐美的花藝風格,自由奔放且有創意。」她在倫敦認識不同類型與風格的花藝師,得到許多啟發,「我在英國的老闆,整間公司只有他一人,但他總是自在地和各個花藝 freelancer 配合,完成許多大型案件。像這樣沒有彼此拘束綑綁,大家尊重彼此專業的工作氛圍我很享受。」不過她也提到,在沒有海外工作經驗的狀況下,展現自我實力很重要,那是別人願意與你一起工作的根本。
訂特殊花材開課,建立品牌風格
回台遇上疫情爆發,鍾想想開始著手成立品牌與工作室「opm」。剛開業時遇過只有一名學生上課的窘境,後來靠著社群分享經營,把幕後創作過程放上,吸引更多學員與品牌商業合作的注意,工作室慢慢步上軌道。
鍾想想的花藝課很受歡迎,「工作前,我一定會先到花市逛整圈,看一輪後先挑最打動我的花。我偏好在花種上嚐鮮,愛用沒看過的材料,也常請花商幫我往國外訂花。」花與葉就像創作媒材,雖然都是植物,但觸感相異、型態也不盡相同,她大膽把植物拿來堆疊、製造層次,嘗試不同組合方法,「我會建議有花藝基礎的學生試試我的思考方式,並跟她們一起微調作品,創作最重要的是擁有願意探索的心。」
鍾想想與opm引領了自己的潮流,讓花藝有了別於過往的審美角度。她的作品像一件件難以再製的藝術,隨著創作當下的心情留下開放式答案,有時她甚至會在花朵上噴漆,在塑料感重的火鶴上製造出迷幻效果,想想說,她的美感沒有配方,經驗與直覺會混搭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由於風格特殊,鍾想想也曾被學生模仿,對方開了九成相似度的授課內容,她這樣回應:「當有人開始學我的用色或配花,我只想說『拿去吧,我沒關係。』因為當我持續往前邁進,那就代表他已經過時了。」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