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菸1936文化基地,大博物館計畫的核心館所
2022年2月底,屏東市中心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以下簡稱屏菸)正式對外開放。老建物改造的文化基地,除見證產業歷史外,也象徵了屏東的「大博物館計畫」悄然展開。
設立於1936年、前身為「屏東支局葉菸草再乾燥場」的屏菸,自日治時期就負責屏東菸區的各項業務。雖然菸廠在2002年停止運作,但屏東縣政府在20年間針對歷史、文化等面向深度檢視,不僅在2017年將全廠登錄為歷史建築,更以前瞻性視野與高效行動力規畫成今日的文化基地。
開館以降,多面向展館好評不斷
事實上,當人們理解歷史,自然能深知接納多元的重要性。屏菸不容錯過的首推常設展的「菸葉館」,將過往保留的機具透過投影與聲光音響,以五感帶來嶄新體驗。現正展出的「台灣No.1原創沉浸劇場」,則將原住民心中的「聖山」大武山,借助沉浸式體驗,自山腳親近、一路漫遊林間以至登頂,猶如一場大武山的神遊成年禮;位於菸葉館2樓的客家館常設展「六堆印記」,則以時髦的室內設計與投影形式,讓不少客家社團也為之驚艷,發現原來客家印象也能如斯呈現。
而除了選擇以美和藝術豐潤生命,屬於孩童的未來,更是所有人心中最柔軟的一塊,需要細心呵護。
大博物館計畫拓增多元面向
事實上,屏菸仍在進化,並可視為屏東大博物館計畫的一部分。原來屏菸將在未來拓增「原民」、「親子」、「藝術」的三個不同面向:專為親子打造的「兒童探索館」將以運動為主題,並具備可邊學習邊玩樂的遊具搭配科技性的展示手法。規畫中、約為兩層樓空間、1,600坪的「縣立美術館」則將由建築師石昭永負責,未來除了希望能有藝術家進駐,也期盼能有常設展,以更有系統的方式爬梳屏東美術史,也期待解釋菸葉館、原民館、兒童探索館、縣立美術館的彼此組成關聯。
文化的形塑不難,理解過去、包容多元、探索藝術與美的當下,不忘擁抱未來,而屏菸的明日,或也正是眾人的理想文化風景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