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10副眼鏡】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丸山正宏 MM-0017:不對稱設計,打破對眼鏡的認知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3「最好的10副眼鏡」
懂得選戴眼鏡,就能創造截然不同的自己。眼鏡是近/遠視者的必備品,是潮流型人的穿搭配件,是喜愛工藝之人的珍藏逸品,它不只關乎個人品味,也紀錄著一個人長大熟成的種種改變。本期專題邀集十位對選戴眼鏡有想法之人,分享近期心目中「最好」的一副,看見眼鏡背後的故事和Lifestyle!
我幾乎每天都戴不同眼鏡,出門會多帶一兩副在身上才有安全感,回到家也會換上比較舒適放鬆的款式。我入手第一副真正喜歡、符合自己審美的眼鏡,是角矢甚治郎的賽璐珞眼鏡,由廣告圈前輩領路,在民生社區一間已經歇業的眼鏡行買的。它有著當時我著迷的份量感和手工感,裝在以日本古老工藝製成的漆器木盒裡。後來意外被兒子折斷了,但眼鏡殘體和木盒都還是好好保留著。
我覺得熱愛一種物件的樂趣,是學會「判斷」的過程,學會看它的版型、如何保養整理等等。早期著迷手工賽璐璐鏡框溫潤的質感,但後來接觸到越來越多眼鏡類型和品牌,才發現在台灣以功能取向的傳統或連鎖眼鏡行之外,國外在眼鏡設計上有很多好玩的形式。
2013年第一次在網路上認識丸山正宏這個日本眼鏡品牌,不對稱設計打破我對眼鏡的既定認知;後年到大阪旅行時特地去眼鏡行挖到這隻「MM-0017」,有多處無框、金漆、切角等刁鑽的設計。在台灣配鏡片時,因為原廠特地附上鏡片模具,要求下緣要有特殊角度,鏡片要穿洞才能栓上鏡框⋯⋯ 一度找不到敢接的店家,但這種難搞就是一種品牌精神的倡議,讓我很被吸引。
眼鏡對我來說是必需品,也是一種收藏搭配的樂趣,並沒有想刻意經營某種形象而去買特定類型的眼鏡,而是隨著每段時間喜歡的樣子而變化。我會盡可能挑選有差異性的款式,以便在不同場合或心情下使用,挑選的最大原則是「適合自己」,不希望戴上眼鏡後和人的感覺是分離的;像在小細節搞怪的款式就蠻適合我,太戲劇性、誇張、類飾品的就不是我的類型。
物件會投射使用者的氣質,我不確定自己一路來的個性有沒有改變,但看到十幾年累積下來的眼鏡,會很清楚覺得「嗯,這就是王宗欣會有的東西」。每副眼鏡我都很愛惜,每年都有一些保養或換鏡片的例行公事,並不是像手機或衣服,可能用了兩三年、舊了壞了就要汰換,而是幫它調整好狀態後,覺得又可以再陪伴自己一段時間了。
「最好的10個 __ !」系列專題
《500輯》於2023年春天發起的生活研究題型,一季一回,每回擇定一樣生活物件,邀請十位受訪者談論近期心中的「最好」。藉由人與物的選用關係,看見生活的可能性,收集細小卻帶來靈光的碎片與思考。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