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的客家氣魄:百年香火裡的生活文化,與那碗甜四神湯

聯合新聞網 張維真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8「藝術季,走進台灣裏風景」

「你藝術季了嗎?」隨手一算,全台下半年發生的藝術季有將近20個。藝術季是用身體實地行經,再一次認識我們生長的島嶼;當試圖串起蒐集作品的路徑,又可能在途中迷了路、遇見了誰、吃到了什麼美味、看見了難忘的風景⋯⋯而擁有一趟獨一無二的藝術季旅行。

那種獨一無二的經驗會成為鑰匙,打開我們對自身文化的好奇。此期500輯想邀請你起身,遇見與藝術和土地的共鳴。這是一趟身體力行之後,會持續思考和探索的旅行。

以往,我都是路過竹東。



大學在新竹市唸書的我,常常跟著登山社往山裡去。與新竹鄰近的山區,舉凡尖石、那羅,還有石鹿古道、大霸尖山等,入山前都必先經過竹東,我們常常在竹東補給點什麼,下山後如果時間有餘裕,也會在竹東吃碗粄條再回學校。



有一年冬天,我們社上開大霸賞雪親友團,那年雪況極佳,爸媽在稜線上玩瘋了,下山後跑去跟包車司機請託,等等帶我們吃頓好的。司機是客家人,他推薦的準沒錯。

後來我們確實吃上一海碗料好實在的客家粄條,食攤的客家媽媽看到山社幾個學長那麼會吃,連忙又切出一滿盤肥肥亮亮的紅糟肉,那是她原本準備晚上自己家吃的,分一半給我們大快朵頤。



竹東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重要的補給站,後來因為參與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設計導入專案,重新爬梳竹東的地理位置,才發現竹東連接著新竹市,是淺山地區的重要入口,也是周邊幾個客家農莊中,最大、最重要的集散聚落。




竹東是周邊客庄中最大的聚落,也聚集許多客家飲食店家。 圖/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飲食實...

擁有百年歷史的「惠昌宮」位於竹東鎮上,為此次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設計導入」展區之一...

如何閱讀一座客家廟:改造供桌、導覽細節



我非客家人,原本一句客家話也不會說,對廟宇之事也不甚熟悉,也因為如此,我想自己應該可以代表大部分外來的麻瓜,如果初次造訪竹東地區最主要的三山國王廟「惠昌宮」,把惠昌宮視為這個客家聚落的文容器,那麼,如何留下線索,讓身體進入,並打開感官,透過閱讀客家廟,理解客家文化,便是這個專案有趣的地方。



我們在去年冬天初次造訪惠昌宮,前前後後帶著不同的設計師來了數次,可能因為我們去得頻繁、問的問題太多,刷臉成功,慢慢與廟方說上話,建立起共同討論設計的夥伴關係。

改造前的惠昌宮,擺設傳統常見的方形供桌。 圖/吾然文化提供

惠昌宮董事會參與設計導入專案的討論。 圖/張維真提供

惠昌宮歷經四次改建與擴建,廟裡留有日本大正時期的百年供桌,也有最新的電子支付添香油與電子式點光明燈等,客家人念舊惜物的精神,加上因為敬天便把最新的、最好的科技也放入廟宇中,很像是母親節,幫老家的阿嬤換一台更大的液晶螢幕電視一樣,那樣的孝心。



這般新新舊舊、柱子又多的廟宇,許多細節如果沒有提示,很快就被淹沒了,於是我們與無制設計做了幾個調整;設計一個圓形供桌,把天井下方採光最好的位置讓出來,讓神跟人溝通的空間更加純粹直接。再來,建置一個廟宇內的微型博物館,加上導覽指引立牌,盡可能讓惠昌宮的細節可以被指認出來。除了空間上的嘗試,也與沐育文化以及竹東在地的曾紘彥老師合作,舉辦工作坊,打開對於廟埕空間的想像,或者創造年輕一輩的學子對於惠昌宮內眾神明的新認識,建立人與神的新關係。



設計導入,從來就不可能一方萬解,但過程中有廟方、在地居民與年輕學子一起加入,相互溝通與理解,讓一座百年客家廟做出更多的嘗試,像極了客家精神。

設計圓形供桌,讓出廟裡採光最好的位置,穿插柱子、擺放火爐的位置特做挖空。 圖/吾...

透過導覽指引立牌,強調參拜動線與廟宇特色,講述關於門神、香爐、繪師技藝等等的細節...

顛覆鹹甜的客家味



為了要理解惠昌宮空間的特性,我們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分別造訪,觀察廟宇的自然天光,還有周邊熱鬧的狀態。於是,民生大計——吃,便顯得極為重要。還好從早餐的粄條蛋餅、午餐的粄條,下午茶的菜包,晚餐再來一碗湯圓,客家人用100種米漿的形變化,餵飽設計師的胃。



跟廟方相熟後,就進入了「被餵食、被照顧」的模式,舉凡廟裡拜拜的客家紅粄與紅糟米糕、入夏後的仙草茶等,還有一次,惠昌宮董事長親自煮了一大鍋的四神湯請我們喝。(這邊需要停兩秒鐘,深呼吸一口氣)



這鍋湯用大勺舀起,滿滿的都是料:有竹東關西地區四神湯常出現的銀杏,還有常見的排骨與豬小腸。就口喝,先是四神湯料包的清香,再喝一口,差點失態打破碗——這碗四神排骨湯,是甜的。小小的島國台灣,台北距離竹東不到100公里,我卻是第一次喝到認真「甜湯甜」的四神湯。



此時廟裡其他客家人都說,對啊,四神湯就是喝甜的啊,「我第一次去台北喝到鹹的四神湯,表情也跟妳現在一樣對人生充滿疑問」,再喝一口,熟悉的四神排骨味道,再加上初次見面的甜度,我流淚了,原來,多的是,我不知道的客家事。



廟裡拜拜的客家紅粄與紅糟米糕。 圖/張維真提供

竹東鎮上有許多販售客家菜包與鹹湯圓的店家,可見客家人擅長米食的變化。 圖/林亞璇...

一碗四神湯之後,我對竹東客家人充滿敬意。

我們因藝術季的設計導入專案抵達竹東,設計可以介入的事,本就可大可小,無法一蹴可幾,也絕非一人一力可成;我們或許帶來擾動與討論,但遠比所收穫得小太多了。畢竟滋養我們的,是惠昌宮百年的香火,是客家人無法拒絕的熱情與照顧,還有那一碗碗或鹹或甜的客家好滋味。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Falabidbog花啦嗶啵」

展期|2023/6/24~8/27

地點|台北、桃竹苗、台中

官方網站資訊統整地圖

張維真|吾然文化負責人,主持2023浪漫臺三線藝術季設計導入「如何閱讀一座客家廟」專案。求學期間是標準的讀中文系的人,後投身文化創意產業,喜歡梳理文本,喜歡食物、喜歡旅行,喜歡因為不同的專案打開新的視野。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issue88 藝術季 新竹 飲食文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