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民力量推動聲音公共藝術 風行者讓世界聽見台中的聲音

聯合新聞網 曾俊林

你是不是已經習慣城市裡巨大的環境噪音?噪音往往遮蔽人對環境的感受,但是透過聆聽聲音,是有可能重新串起人與環境的。這是台灣史上首次以捷運站附近的聲景創作來進行公共藝術的實績,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台灣聲景協會,透過兩年的執行推動「風行者」台中捷運地景音樂計畫,讓綠線沿線的18站有了屬於自己專屬打造的在地進站音樂,同時讓更多人能夠沿著捷運去感受台中市不一樣的環境亮點。

「風行者」計畫為臺中捷運綠線18站專屬打造在地進站音樂。圖/台灣聲景協會提供

用捷運音樂創造台中的感官風景 喚起生態關懷

風行者」聲音地景的計畫中,除了展現「聲音」在捷運站所具備的服務功能外,並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力量,來關注站體的聲響空間,回應場域與附近環境音的相互融合,邀請市民以聽覺來感受空間,並進一步呼應視覺「光與風的飛翔」一同打造臺中捷運的感官風景。

在音樂方面,「風行者」聲音地景的計畫結合多元藝術,為了進站音樂,臺中捷運特別向全世界進行徵件比賽,總共受到1459件作品,來自德國、美國、巴西、日本、泰國等多國作品參賽。這次獲選的18站的作品不但可以現場聆聽,相關的創作理念也可以在網站進一步欣賞。同時也可以聆聽到專業錄音師在捷運站附近所採集的聲音線索,包括了菜市場、學校、公園、寺廟、夜市、蟲鳴鳥叫等日常生活軌跡再現,並結合音樂家的設計來進行聆聽交織,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環境。

同時在捷運站體中,引入創新的閘門警示音,除了提供乘客舒適的音樂體驗,更突顯臺中捷運的生態連結。為了創造出一個能夠抵禦臺中市繁忙的交通噪音的音效,專案團隊結合了科技的力量,進行詳細的現場考察,最終決定選擇了最接近人類耳朵舒適度的自然音效,將鳥鳴聲納入音效設計。

音樂藝術專案的設計理念不僅僅在於提供音效,更是希望引起更多對生態保護的關注。此次設計結合了臺中捷運沿線不同的主題,對應著不同的常見鳥類的鳴叫聲,如白腹秧雞、白頭翁、鳳頭蒼鷹、綠繡眼、白耳畫眉、五色鳥、黃嘴角鴞,讓人在城市中也能感受自然界繽紛的聲音意象。

風的意向展現社服、永續、科技應用 用聲景紮根教育

執行單位台灣聲景協會表示,風行者所要打造的「聲音風景」,正式以音樂透過風的意象展現「社會服務」、「環境永續」、「科技應用」三大主張,在科技應用上,這次藝術的概念並不只是以捷運站作為音樂的展演地點,而是要關照如何讓人能夠在空間中活得舒適的聆聽感受,於是特別和逢甲大學電聲實驗室林葳教授團隊合作,結合環境的空間聲響資訊的量測與模擬,讓聲音的設計能發揮服務的功能,也能創造一種美好的聆聽體驗。本次專案也進行了在地的教育推廣的行動,包括帶著大鵬國小的孩子來到水湳市場以及搭乘捷運學習當小小錄音師來採集聲音,用行動教室的方式來聆聽自己家園的聲音,同時也教導孩子打造自己的聲景音樂創作,同時也舉辦公民聲景走讀工作坊,去聆聽北屯站、南屯、四維國小去聆聽在地的歷史與自然的聲景。

台灣聲景協會到國小舉辦聲景工作坊,帶領孩子聆聽家園的聲音。圖/台灣聲景協會提供

風行者」所要啟動的核心理念,正是希望透過風的意象,隨著聲音的波瀾起伏,讓城市有了屬於自己的歌聲。捷運列車串起每個地區的光影變化、人文歷史,樂聲如風,交織起每個人的情感與日常沿著捷運的線索,展開一場獨特的寫聲之旅。這是沿著捷運站展開的聲景採集創作,透過藝術家細膩的感知,傾聽著台中的日常。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透過這次的聲景公共藝術創作案,不僅能夠提供乘客更愉悅的出行體驗,還有助於加強城市與環境與自然之間的聯繫,提醒我們共同守護都市中的環境,並創造更美麗悅耳的家園。

風行者舉辦快閃音樂會,搭捷運也能聆聽優美樂音。圖/台灣聲景協會提供

風行者-臺中捷運地景音樂計畫

官網:https://www.tmrtsoundscape.com/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9142832026

台中 公共藝術 臺中捷運 音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