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永豐計畫/時尚與工藝的完美交融 讓百年藺編再現嶄新風華

聯合新聞網 文/高婉珮

在苗栗苑裡擁有近300年歷史的藺草工藝,如何因一間溫暖小店以及兩個熱情青年的8年投入,開展出令人驚喜的全新風貌?在和煦春光中,我們走進位於苗栗苑裡鎮信義路的藺子工作室本店,首先迎面而來的,是清新淡雅的藺草氣息,彷彿是一股清新的微風,在滿室手工藺編製品的環繞下,引領人們進入藺編技藝的世界,感受到自然與工藝的完美交融。

藺子工作室創辦人李易紳(左)、廖怡雅。攝影/Kris Kang

位於苗栗苑裡的藺子工作室本店。攝影/Kris Kang

全心投入社區及產業 與在地職人編織信任感

「你一定要先有一個想像力,你才會熱情地去投入要做這件事。」藺子工作室創辦人廖怡雅與李易紳,是一對7年級生夫妻,他們因爲藺草工藝而相遇相知,在2016年時決定攜手創業,希望以人為核心,與在地藺編職人合作,延續老藝師手路,同時也致力於藺編工法紀錄與人才培訓,營造健全的藺編產業環境。

雖然心中懷抱著願景,廖怡雅與李易紳更在創業前便已投入苑裡的藺草工藝社區工作,但回顧這8年的創業歷程,卻是一連串不斷重新學習的過程。「一開始我們找不到太多願意跟我們合作的藺編職人阿嬤。」廖怡雅回憶:「阿嬤會懷疑,『年輕人會不會只是一時興起來創業,一年以後就不做了?跟你們配合,到底有沒有未來?』」

「我們即使請願意跟我們配合的阿嬤,幫我們介紹更多藺編職人,阿嬤一開始也還在觀望,不會輕易這樣做;因為若她介紹她的親朋好友來,就等於有點幫我們背書的意思。所以一開始跟我們合作的藺編職人很少。」廖怡雅表示,大概過了一、兩年,阿嬤發現我們真的把她做的東西賣出去,持續都有跟她下單,她才會覺得我們是真正認真在做這件事,彼此之間才慢慢建立出信賴感;而與藺子工作室合作的藺編職人阿嬤人數,也從創業之初的個位數字,增加到現在的近50人。

每一頂草帽都有藺編工藝師的名字。攝影/Kris Kang

讓傳統藺編技藝永續保存 營造出健全的產業環境

由於曾經親身參與苑裡的社區工作,廖怡雅很清楚地知道,如果只是告訴大家,沒有你的支援,藺草工藝就快要消失了,所以需要大家購買產品來支持,「出自這樣動機的消費,通常是一次性的,客人當下因為覺得感動而買,但是買回去以後都沒在使用,只是放在一邊而已。」廖怡雅表示:「所以我的切入角度是,客人是不是能夠因為看到這頂帽子實在太好看了,想要戴在身上而買?買了以後,會經常在生活中使用,甚至變成『藺子』的粉絲,願意一再回購。」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廖怡雅與李易紳除了在設計面與產品細節上不斷精進,也希望透過開設中高階藺編課程、後續加工成型技術的提升,以及機具與相關模具的持續改良,讓傳統藺編技藝永續保存,除了創造出經濟價值,也營造出健全的產業環境。

「我們希望透過開設課程,讓更多的人具備更高層次的技藝,才能把這個產業真的打開來。」李易紳指出,藺子工作室目前面臨的狀況是,團隊把設計圖畫出來了,但是具備實踐這個設計的工藝技藝的阿嬤,「可能30個裡面,只有1、2個;我們在思考的是,有沒有辦法透過課程,讓這樣的人變成5個、10個、甚至20個呢?因為唯有能夠做出更多元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入更大的市場、穿透更廣的消費年齡層。」

藺子工作室積極開發錢包、花瓶等生活用品,讓藺編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攝影/Kris...

藺子工作室的各式藺草帽是人氣品項。攝影/Kris Kang

藺草工藝也可以很時尚 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看見苑裡

為了開發新帽型,讓身為旗下主力商品的草帽能夠更具現代感、更貼合當下時尚潮流,藺子工作室更在2019年透過集資平台,購買新的製帽機,同時開發具有時尚感的新帽模。「因為有客人跟我們說,你們的帽子越來越老氣,都是50年前的帽型,難道你們沒有新的嗎?」廖怡雅表示:「我們現在算是整個苑裡,唯一有能力去開發新帽款的團隊。東方人的頭型比較圓,跟西方人不一樣,透過新帽模,我們可以做出更適合東方人的帽子形式跟比例。」

除了國內市場,藺子工作室也積極思考進軍國際。「我們曾經到日本去考察,也有人來跟我們談經銷。」廖怡雅指出:「但是我們發現我們吃不下來對方要求的量,在成本方面,目前也無法負擔對方要求的經銷折數。」李易紳說,藺子工作室目前的產能仍有侷限,「比較有機會的方式,可能是以獨家專賣的方式,跟海外少數店家合作。」

除了產能上的限制,藺子工作室目前還面臨到手編製品的標準化問題。「阿嬤手編草帽需要一些輔助模具,這些模具她們可能都用了幾十年,這些帽模可能尺寸不一樣、大小不一,造成我們在加工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出規格一致的新設計。」李易紳指出,「好比我的帽簷設計是6公分,但若阿嬤的模具稍大,帽簷會變成6.5公分,原本設計的比例也就跑掉了。想要進軍國際市場,就不可能在交貨的時候,交出大小不一、規格不一致的產品,所以我們的下一步,就是建立符合標準規格的模具,交給阿嬤使用,這也是我們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的地方。」

藺子工作室雖然是小小的自創品牌,但是為藺草工藝所做的努力,卻一點都不小,甚至是傾注全家的力量全心投入。李易紳的爸爸在退休後,親自投入藺草田的種植與復育,成為藺草供應者;由於能夠處理藺編加工的車縫師缺工嚴重,原本不是從事藺編相關行業的李媽媽,也親自跳下來學,成為專業的藺編車縫師。在廖怡雅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有一天,當大家想到台灣的草帽品牌,會想到在苗栗苑裡有一家用藺草編織的『藺子』。」

李易紳(右)與廖怡雅,因藺草工藝而相遇相知。攝影/Kris Kang

藺子工作室開發新帽模,在帽子手工編織完成後,進行加工成型。攝影/Kris Kan...

小店永豐計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