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永豐計畫/偏鄉生態的綠色經濟力 「小森時光」打造森林裡的低碳旅遊計畫
看著導航越來越接近目的地,原本的自然風光被整齊劃一的永久屋取代,這才發現,位於高雄杉林區的「小森時光」,正隱身於15年前八八風災後許多山區受災居民落腳的杉林大愛村小巷弄中。
築夢踏實 在地農產變身創意甜點
一手打造「小森時光」的郭建德,其實並非高雄當地人,而是因八八風災之故來到杉林協助災後產業重建,以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協助居民學習新的謀生技能,沒想到一來就留到了現在。而小森時光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店舖,原本是與當地居民共同成立「築夢新故鄉協會」,初期開設職業訓練課程,輔導居民取得職業證照,經過2、3年開始出現創業的念頭,想把學到的技能變成產品販售,才一步步從烘焙教室、烘焙工作室,到變成現在店面的樣子。
在與當地居民討論要開發什麼具有當地特色農產品時,大家想到了美濃湖附近眾多的野蓮(水蓮)田。農民在整理野蓮要販售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捲不起來的剩餘段落,只能丟掉,因此決定將剩餘的野蓮段落再利用。中間嘗試過打成汁、做成麵條,成果都不盡滿意,最後與大學合作,用科技化的方式將野蓮加工磨成粉,花了約1年的時間,找出最適合的溫度、時間,終於做出品質穩定、味道好的野蓮粉,可以維持漂亮的綠色,體積縮小、也容易保存。
加工後的野蓮粉味道有點像是海苔,居民們拿來嘗試與很多食材搭配,最後發現與乳酪的味道非常協調,再加上在地契作紅豆畫龍點睛,就變成小森時光最有特色的「野蓮紅豆巴斯克」,不僅徹底運用了各種在地食材,也將甜點變成健康的高纖食物。
目前小森時光也持續運用野蓮粉開發更多點心,除了巴斯克,也打算作成餅乾、蛋捲等烘焙產品,希望運用生態友善原料,結合企業ESG目標,用農村資源幫助企業開發低碳伴手禮。
特色低碳旅遊 走訪150年前文史古道
郭建德建立地方產業連結的願望不僅僅是運用在地食材打造一家讓附近居民來走逛、聚會的店,而是積極運用在地文化特色,連結地方的森林生態、農業資源、低碳飲食,規劃出一套綠色旅遊方案。也從2年前開始與杉林區公所、地方組織、店家、農民等,共同規劃杉林地方創生,致力於推廣以湯姆生文化路徑為主軸的文史相關工作與遊程。
這條「馬雅各湯姆生多元文化路徑」,是距今150多年前,蘇格蘭攝影師湯姆生(John Thomson)來到打狗(高雄),在最早來台的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士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的邀請下,一路北上來到台灣府(台南),接著再朝內門方向,一路進入番界,從杉林翻過玉山山脈到六龜走過的路線。最重要的意義是留下50多張極為難得的珍貴史料照片,不只是平埔族、高山族最早的影像紀錄,同時也成為族群文化歷史考察最早依據,沿途拍下的植物照片,也是現代植物調查、植物復育的早期重要資料。
郭建德攜手各界學者專家,將湯姆生古道的杉林—六龜段規劃成了生態旅遊、植物復育、動物觀察與紀錄的山徑健行體驗路線,全長約6.7公里,垂直爬升約300公尺,路途中還包含了一段1.5公里的淺平溪流。「溪流終點有個小瀑布,我通常會帶著大家在那邊野餐之後再回到杉林。」與其他全程走在山裡的古道相比,湯姆生古道不僅具有豐富歷史意涵,沿途景觀變化也非常有特色,一年四季除了颱風季節都可以走。
這條路線今年也規畫進行環境教育場域的認證,未來就可以帶孩子認識這條古道的歷史、生態,也希望可以讓這條古道成為企業實踐ESG、低碳旅遊的最佳場域。
古道經濟 打造「永續綠色旅遊產業鏈」
因為有這條蘊含自然人文景觀資產的古道,郭建德與其團隊下一階段的目標更遠大,透過以下幾個方向,希望能打造可以持續活化地方的「永續綠色旅遊產業鏈」。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低碳旅遊的規劃與推廣,依照季節農作物設計的低碳餐點、餐盒也持續進行中,另外在地農產加工的低碳伴手禮預計今年7月左右會完成。透過高雄市政府所設置「淨零學苑」所開設的碳足跡計算課程,學習計算每個產品、遊程的碳足跡,朝旅遊碳中和邁進。
除了產品,導覽人員的培訓也相當重要,今年6月預計會再開設導覽培訓課程,希望能進一步籌組導覽組織,進行在地導覽培訓,為不同遊程安排專責的導覽員解說。而小森時光作為青年培力工作站的任務也持續進行中,討論、輔導、串連周圍一起發展,成為在地產業供應鏈重要的核心角色。
另外,目前也與杉林區公所、正修科技大學協力,預計8月辦理「杉林地方創生論壇」、結合八八風災15周年活動,透過論壇讓更多議題能夠找到不同方向與可能性。暫時跳開在地生活的思考角度,聚集不同領域專家學者,替杉林找出未來產業發展產官學各種解決方案,持續活化地方,打造在地經濟循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