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永豐計畫/與海拔河、翻轉漁村!宜蘭「廢墟餐廳」傳承百年牽罟文化

聯合新聞網 500輯

「讓海邊有人、村莊有人,環境保持乾淨,地方才能好好發展。」

廢墟餐廳X無牆美術館駐村夥伴林子祐(左)、顏耀騰(右)。攝影/吳佳瑾

提起宜蘭「廢墟餐廳」,許多旅客和美食家都不陌生,「廢墟餐廳」位於壯圍廍後社區的一處廢棄眷村,這裡原本住著48戶從浙江大陳島跟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居民,經過60多年,現在只剩寥寥幾戶人家。閒置、破舊的房子,有的連屋頂都沒有,逐漸淪為遊民聚集、犯罪的溫床,人煙稀少的海岸,垃圾越積越多。

6年前,一群宜蘭青年返鄉創業,他們看見壯圍擁有「龜山八景」優美的海岸線,但卻髒亂不堪;廢棄眷村斷垣殘壁、叢生野草中寫滿故事,但已無人知曉。出於對土地的疼惜,他們決定留下來,守護宜蘭的沙灘、海景和文化。

廢墟改造而成的餐廳,吸引許多旅客慕名而來。攝影/吳佳瑾

整理廢眷村工程浩大,經過3年的努力,他們終於把這裡改造成歐式鄉村風餐廳,結合當地小農食材製作特色料理,提供饕客「在廢墟享用法餐」的衝突美感,創造人氣打卡景點,甚至還有國外旅客慕名而來。

除了美食餐廳,這群年輕人也運用藝術造村的概念,串連木工、藝術家,用漂流木製作家具、版畫,打造「無圍牆美術館」,吸引旅客駐足和體驗,將廢村落轉化為充滿文藝氣息的活躍場域。

團隊藉由藝術造村聚集人潮。攝影/吳佳瑾

百年牽罟文化,串起稠濃漁村情

長期蹲點經營也讓他們與在地漁村居民產生更深的連結。像是社區長輩常談起的「牽罟」,就是以前漁民們會乘著舢舨、把漁網撒到海裡、網子兩端固定在岸邊,待魚群入網後由岸上數十人合力把漁網拉上岸,漁獲由參與的人一起共享。

「雖然牽罟從現今漁獲產值的角度看來,不是那麼具備經濟效益,但這是一種與海洋共好的永續漁法,象徵互助合作的精神,也展現先民運用雙手和大自然搏鬥的勇氣。」駐村夥伴顏耀騰認為,傳承牽罟不僅發揚漁村核心價值,也能讓在地長者與青年們產生社區文化認同。

漁民乘著舢舨,到海中央灑網。圖/廢墟餐廳提供

我牽罟,我驕傲!與海拔河捕魚趣

為了凝聚社區的向心力,並創造觀光效益,青年團隊於去年舉辦第一屆「亞洲最大牽罟節」,為古老技藝注入節慶感,邀請民眾體驗拉網收漁、「與海拔河」的海客文化,享受團結、辛勞、豐收的喜悅。同時,宜蘭冬山盛產金棗,壯圍有「瓜果之鄉」的名號,民眾流了一身汗以後,還能逛市集品嚐在地小農自製的金棗汁、西瓜汁,或是到「廢墟餐廳」用餐,搭配音樂、手做木工藝品,打開五感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不管是誰,看到海都會很興奮!」顏耀騰認為,牽罟節不只能讓地方一下子熱鬧起來,對在地長輩來說更是別具意義,長輩們在活動中分別擔任「指揮官」、「掌舵手」等要務,號召拉網的民眾齊心合作,「很多長輩因為這個活動,開始以自己的文化為榮。」

舉辦「亞洲最大牽罟節」,號召民眾來體驗古法捕魚、互助合作的樂趣。圖/廢墟餐廳提供

如同山上原住民傳統的打獵、農民採收蔬果挖番薯,漁民牽罟捕魚,也是很重要的文化資產,值得被傳承下去。

顏耀騰和夥伴們希望能把「亞洲最大牽罟節」一年一年更有系統地辦下去,並開放有興趣的民眾預約體驗,讓更多人認識先民自食其力、與海共生、保育海洋的生活方式,也吸引遊客前來壯圍,欣賞最美海岸線、在海邊網美鞦韆拍照打卡,體驗古老的捕魚方式。「希望後代子孫聽到『牽罟』,會說『我有牽過』,或至少知道那是什麼。」

小店永豐計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