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永豐跨域名人串連體驗/提升在地產業與文化、美學接軌 可可雅米與御鼎興的再創之路

聯合新聞網 文/顏甫珉

在台灣的各個地方中,都有著獨特的人文、產業發展,但如何讓更多人看到在地的特色,甚至從台灣踏上國際舞台,提升在地產業與更多元素間的彼此串連,讓大家看到西螺醬油、屏東巧克力的更多可能性。由永豐基金會發起的第二屆小店永豐計畫中,關心與投注資源給在地小店,讓小店成為地方的力量,更舉辦一連串「小店串連」活動,邀請第二屆入選小店中的屏東可可雅米巧克力工坊,以及來自西螺的傳統手工醬油,來場精彩的對談。

走入產地 探訪巧克力製作過程

攝影/黃東森

小店串連活動中,可可雅米先帶領大家走入產地,探訪可可樹,以及巧克力的製作過程。造訪之時,屏東剛受到山陀兒颱風侵襲,眾多種植10年以上的可可樹,不幸傾倒,讓可可雅米受損嚴重,更透露明年台灣自製巧克力的產量將會受到影響。

攝影/黃東森

屏東是台灣少數適合種植可可樹的地方,主要產地包括內埔、萬巒等,可可雅米創辦人鍾孝勇返鄉種植可可樹十多年,創立可可雅米,從種植、發酵、製作、銷售巧克力完整的一條龍產業鏈,更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肯定,在當地人彼此串連與努力下,逐漸成為屏東重要的產業代表。

攝影/黃東森

從種植可可樹,到發展出自己的巧克力品牌可可雅米,看似成功完整產業鏈,鍾孝勇卻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各司其職」,從可可樹到成為巧克力,至少需要12道工序,單一品牌的投入,卻不見得都能做得好,他反而認為,應該要讓每個關鍵工序,都有適合的人來製作,大家一起彼此串連,才不只是單一品牌被看到,而是整個產業健全發展,更能利基於此站上國際舞台。

再振手工醬油 御鼎興讓傳統品牌加值再創新

攝影/黃東森

來自西螺,同樣是在地產業再創新的御鼎興手工柴燒醬油,在第三代謝宜澂、謝宜哲兄弟接班後,讓御鼎興堅持手工釀造與柴燒的特性,並發展出飛雀餐桌、雲林食通信等橫跨體驗美食、行銷推廣在地的多樣態,謝宜澂此次也跟著探訪可可雅米的巧克力製成。

「實際走訪後,才發現可可與醬油的發酵很類似」,謝宜澂從原本逃避家族的醬油事業,到決定回來接班,內心還是不捨家族經營許久的品牌與事業就此失傳,而2012年接手後的謝宜澂,目標就是「翻轉」醬油產業。

攝影/黃東森

「換包裝只是表層,但更需要重新進化內在深層的部分」,謝宜澂指出關鍵在「創新要在傳統之上,並清楚知道想要傳達的訊息與資訊」,他以御鼎興為例,建立品牌與在地的連結,分有不同的部分,「從建立品牌信任開始,透過文化梳理,加強知識、應用與情感面,才能提升價值,最後以系統化的方式,把產業文化輸出,讓不只是台灣看到,更能站上國際舞台」。

御鼎興從堅持專做手工柴燒醬油開始,建立品牌信任,串連起西螺當地與醬油產業的文化歷史脈絡,與附近國小進行食農教育,讓小朋友知道餐桌上的食物、醬料從何而來,整體產品對外包裝加入美學形象,更進一步建立醬油品評系統,「鼓勵更多人來到產品,實際感受與品嘗,就能進一步了解產業,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關係人口』,就能對在地產業有著認同感」。

可可雅米致力標準化生產 文創與觀光的共同結合

攝影/黃東森

在聽完謝宜澂的分享後,鍾孝勇也深也同感,他也是希望透過可可雅米,建立起屏東在地的可可文化,現階段目標是「建立屏東可可製程流程的標準化,以透明低碳的生產方式,實踐Tree to Bar的流程」。

攝影/黃東森

愛護產業就要從愛護土地開始,可可雅米推動友善耕作,利潤共享,建立起從產地到餐桌的營銷計畫,更進一步加強食農教育,邀請小朋友來到可可雅米,認識可可樹與製作過程,「建立起有意識的購買良善巧克力,改變商業可可豆的血汗供應鏈現況」。

攝影/黃東森

流程建立中,鍾孝勇還聯合更多夥伴,成立台灣可可與巧克力產業協會,讓外界看到培力基地的成果,與食農教育的獨特性,更與在地文化連結。從他自己出發,「可可雅米的巧克力包裝上,都能看到文史地景的圖畫,讓巧克力與屏東在地文化有了深刻的串連」。

攝影/黃東森

即使面對可可樹受到天災而毀損,但鍾孝勇仍舊信心十足,在入選永豐基金會第二屆小店永豐計畫後,有越來越多人實際來到可可雅米,到地方「走走看看吃吃買買」,深入了解屏東可可文化,一點一滴的匯聚,終究能讓更多人看到台灣各個地方小店,正在熠熠發光。

小店永豐計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