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庶民到精品 潮流最前線|plain-me創辦人Tim: 東區有全台最好的生活平衡感

聯合新聞網 文/釋俊哲

一個街區的氣氛是如何形成的?是當地的食肆或Cafe?是巷弄的行人,又或特色的選物小店?東區駐點近20年、選物名店plain-me創辦人Tim這回和我們聊聊,東區的變化,還有東區最迷人的生活感,究竟是如何積累成形。

在Tim的自身觀察裡,某些特定的街道巷弄,形成「裏東區人」心中未曾言說的定義,例如忠孝東路223巷就是東區的「邊緣」、再往東走就是靠近國父紀念館的光復商圈。我們好奇問他:「東區」到底特殊在哪?他說東區有庶民感、有生活感、有便利性、有國際品牌,更有在地隱密小店,有讓人想去的咖啡廳、有餐廳,甚至辦公大樓,「東區有著全台灣最好的(生活)平衡感。」

Plain-Me共同創辦人Tim,不僅是老東區人,更對東區的街廓、生活感別有一番見解。攝影/吳致碩

回憶起東區近20年的發展,2005年時,東區商圈往東可及阿波羅大廈、plain-me所在的敦化南路一段161巷則在彼時剛起步,後來歐美平價時尚Zara進駐東區,則引爆東區後巷的小店潮、百花齊放;不過後來信義區興起,乾淨街道和精品的群聚導致了東區人潮散去。

然即便人潮退去,這幾年對Tim或plain-me反而產生了轉機,「我覺得以經營者的視角來說、跟五年前有非常大的不同,這個分水嶺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說法就是『接地氣』,我們好像或似乎找到了怎麼繼續經營下去的key,以及我們透過不同商品、在年輕人間有某種程度『現象級』的產生。」

Plain-Me共同創辦人Tim。攝影/吳致碩

原來一顆輕便的小包無意間在疫情期間成為plain-me的爆款,讓Tim反思,如何品牌在獨特選品和商業間找到甜蜜點。「我們透過這個小包找到了複製的、密碼的那個key;然後發現,選貨店要照樣經營、比例調整就好,不用整間店都是我們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慢慢切一部分是可以跟市場溝通的,以及消費者進來店面可以輕鬆帶著走的商品。」

不僅有著獨特商品,也在商業和個性間找到甜蜜點的Plain-Me,今日已成為東區潮流選品指標。攝影/吳致碩

當被問到為何選擇留在東區?Tim回應說道,「我覺得這兩三年我們繼續留在東區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享受過它的繁榮、興盛,我覺得我們好像也有責任繼續留在這裡、陪著它做一些事,我相信在這邊開超過十年的店都有這樣子的浪漫、一點的使命感。」他並理性觀察,廣義的東區早拓展至忠孝復興一帶,此外東區也有新的腹地清空、即將蓋起全新大樓。「不管是已經蓋起來、正蓋起來,其實有點像是為未來的復興埋下了種子,因為人勢必會回來這邊,人來這裡之後、其實就會慢慢改變這邊的樣貌。」

至於東區未來將誕生何等從未有過的質感街廓?且讓人一同期待,透過時間、城市街道與生活的積累,真切形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