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季璁全新個展《照見》:發表新作〈寫生習作〉系列 ,探索光與時間的蹤跡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藝術家吳季璁全新個展《照見》即日起至10月2日於TAO ART登場。 圖...

藝術家吳季璁的作品與兩件事密切關聯,一是光,二是時間性,自2000年代至今二十年來,以此為核心陸續進行當代實驗,近期由研究者王嘉驥擔任策展人,策劃吳季璁全新個展《照見》,巧妙運用展場空間動線與光線明暗,以呈現藝術家不同時期對於影像的嘗試與探索,而吳季璁以重要佛像館藏及台灣風景錄像進行延伸的新作〈寫生習作〉系列亦首度發表,即日起至10月2日於TAO ART登場。

早期作品〈自畫像〉、〈雨景〉,嘗試以光代替畫筆

TAO ART創辦人陳薇捷於空間成立時,邀請吳季璁為茶室空間創作扇形《氰山集》作品,成為此展誕生契機。TAO ART由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操刀設計,空間中廊道曲折多層次,過往幾檔因應展覽多維持明亮觀展體驗,此次吳季璁與本策展人王嘉驥選擇以幽暗靜謐的純然空間凸顯作品內蘊,完整展現《照見》的精神性。

藝術家吳季璁扇形《氰山集》作品。 圖/沈佩臻攝影

展覽以吳季璁2004年學院時期作品〈自畫像〉為起點,他在黑暗中拿著手電筒照亮自己,將相機調成長時間曝光,在極度緩慢快門下,如同畫筆般移動手電筒光線並記錄下軌跡,於底片顯影;另一件同年錄像作品,年紀輕輕的吳季璁拿著V8,對著鏡子拍下自身抽菸姿態,短短兩秒共71個影格,他透過堆疊影格與往前往後調整時間,讓影像緩慢而不間斷地循環模糊到清晰的畫面,可以看見藝術家持續探索自我、叩問真實與思考創作的初始面貌。

藝術家吳季璁個展以2004年學院時期作品〈自畫像〉揭開序幕。 圖/TAO ART...

另一件2002年作品〈雨景〉,相對於前述作品的慢速快門,這件則以高速快門1/8000進行拍攝,當時就讀北藝大的他,從住屋處向外拍攝關渡大橋、淡水河、街道車流,看似尋常風景,卻因高速快門,將本該模糊的雨滴清楚呈現顆粒感,一滴一滴不斷落下。當年,能展現他心中時間感的器材與技術相對有限,然而從本次新作〈寫生習作〉中,則可以感受到吳季璁長年揣想著、實踐著光與時間性的概念,掌握度成熟,加上科技進步輔助呈現出獨創效果。

藝術家吳季璁。 圖/吳季璁工作室提供

新作發表〈寫生習作〉,在光裡與佛對話、關照海洋與市井

在〈寫生習作〉系列作品裡,吳季璁化光為筆,影像為畫布,與TAO ART「胡不堂」的五件珍貴佛像館藏相互對話、為其寫生,包含西元六世紀北齊時代以石灰岩雕刻的清秀佛首、展現極致工藝的宋代木雕弟子像阿難、留有殘彩的隋代菩薩首等。作品與雕塑間亦採取並置展示,相互對照,與提供觀賞千百年歷史雕塑的嶄新視角。其中,策展人王嘉驥在展現隋代菩薩首上別有用心,本次捨棄傳統凸顯戲劇性、崇高感的側光打燈法,改以兩顆切光燈從側面照下,將暗部留在中央,精準投射、展現力量。

本次展覽將作品精神融合TAO ART空間與廊道設計,以光與暗呼應《照見》主題。 ...

策展人王嘉驥表示,這一次吳季璁借光照見佛像,明顯出於藝術創作的探索,與佛家參悟虛幻現實的依歸具體有別。雖然如此,經他轉化的佛像形影,在幽暗中逐漸轉明,從局部到全部,倒是讓觀眾如實目睹了照見之美,「吳季璁召喚佛像內蘊的精神力,顯現其神祕性,也使觀賞變成一趟豐富的發現過程。」

〈寫生習作001‒海景〉(左)與〈寫生習作002‒台北市景〉(右)呈現光影流動、...

〈寫生習作〉中,另一展現吳季璁已然隨心所欲掌握時間媒介的作品,還有其中的「海景」與「台北市景」主題。他在龍洞拍下海浪拍打岩石、在大稻埕錄下市井川流,分別注重亮部、暗部進行數位運算與即時操作錄影影格,正如同〈雨景〉般流動與靜止同框,以更細膩的手法為觀者跳脫觀看慣性。之所以選擇大稻埕,一是吳季璁深受出生於大稻埕且經常以此地為題材的畫家郭雪湖所影響,希望以當代技術重新詮釋經典題材;二是畫面中拍攝到城隍廟,象徵著人間的紅塵俗世。

照見:吳季璁個展

時間|即日起至 10/2(六)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預約|TAO ART官方網站 (為落實分流管制,需至少提前一日預約)

TAO ART 吳季璁 氰山集 寫生習作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