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電影風格獨具 杜琪峯:現在拍片變自私 不再以票房作為創作依據
國家影視聽中心於今夏推出「奇峯無邊,銀河無際:杜琪峯與銀河映像」活動,集結20部電影,古惑仔、警匪槍戰、無厘頭等經典港片精髓連番上映。而導演杜琪峯直言,現在拍片只為自己。
此次由香港知名影評人卓男擔任策展人,選映19部銀河映像製作的電影,同步加碼一部以杜琪峯為主角的紀錄片,完整紀錄杜導的創作軌跡與影響幅射。已經拍了這麼多經典之作,對於未來,杜導卻看得很淡然:「我也想拍一些票房很厲害的電影,但我已沒了這個能力、也沒有這樣的興趣。」
杜琪峯說:「我目前不太以票房跟觀眾作為拍電影的依據,而是我自己在想什麼、我想拍什麼電影。我變得比較自私一點了。」他直言,觀眾喜歡就來看,不喜歡就不要看,他現在只以自己的電影歷程去考量。
例如他曾有一部戲,拍了10天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決定不拍了,理由是「如果我自己都不相信,要怎麼把它給觀眾呢?」那三年間,他就待在家裡看麻雀在花園裡吃麵包。
杜琪峯說,他也注意到香港有一些高票房的電影,如《破. 地獄》或《九龍城寨之圍城》,但他自己現在不太會拍這類的商業電影,「應該要等待一個想法出現,做出來,再看觀眾喜歡與否,而不是刻意去拍一些商業電影。我想我已失去了這部分的能力跟靈魂。」
但杜琪峯也笑說,像《嚦咕嚦咕新年財》這樣至今一到春節還被拿出來播放的電影,也是意外之喜,畢竟當時趕時間,一天24小時趕拍了一個月,竟然20年了,還被人喜歡。
不過,「杜氏風格」已成,杜琪峯點出「不喜歡一直說對白」、「畫面比較重要」、「拿捏時間和速度的節奏」三個特色。
杜琪峯說,可能跟童年常在電影院放映後方看電影的經驗有關,畫面是相反的,反面的字幕又都是英文,小小年紀的他只能靠猜測。「我是在這樣的背景裡長大,所以希望畫面能做到的事就不要用對白來展現,不喜歡坐著一直講話一直講話的電影。」
杜琪峯覺得畫面更重要,電影是「moving picture」,是動的畫面,是由畫面加聲音組成,「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拍這麼多動作片,因為畫面始終都要有動起來的感覺。」再加上對時間跟速度的掌控,因為電影可以從慢變快變慢或從快變慢變快,這是電影神秘且具活力的地方,他說:「如果能拿捏到這個時間跟速度,就是拿捏到電影的靈魂。」
杜氏風格除了技法上,還有他對「道德模糊性」的詮釋,好人會變成壞人,壞人也能做出正義的事。杜琪峯說,人類本有善惡面,端視在何時有何種選擇,哪一部分會多一些、哪個部分會少一些,人性不同,行為就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可能。他認為:「就是會在這轉變裡讓人物更加立體,讓故事發展得到延展。」
在杜琪峯看來,電影是情節一環扣一環而達到不同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solution,要怎麼解決,再加上人物性格及主題的配合,他一直都是以這個邏輯來完成作品。
很多人透過杜琪峯的電影去認識一部分的香港,他也承認,靈感都是源自生活,他常在同一個結果看到可能產生的分歧。舉例來說,一場車禍是結果,但如何導致這個結果的故事不一樣,意外或非意外?這又產生不同人的那些背景?是在那個剎那做了什麼決定?杜琪峯再看這些值不值得放進故事裡。
他是透過這些現實生活來刺激自己跟時代接在同一個節奏上,因此激發靈感,生活環境的遭遇就是創作的來源。杜琪峯也笑說:「不同導演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一些人可能在山裡面比較能想到故事,我還是從身邊的人出發。」
本次活動有三個子單元:「峯迴路轉」集結9部由杜琪峯執導的作品,包括《鎗火》、《黑社會》、《華麗上班族》等;「雙劍合璧」是與韋家輝聯手,包括《鍾無艷》、《我左眼見到鬼》、《大隻佬》和《神探》等;「系出銀河」選映五部銀河映像出身的導演之作,包括《暗花》、《跟蹤》等。
● 購票網址:https://tfaitw.pse.is/7wz3hy
● 更多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ilmAndAudiovisualInstitut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