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DJ小樹:聽的音樂跟大家不一樣,真的沒有不對勁

2020-12-25 22:20 胡士恩

小樹長期關注各種年輕創作,擾動音樂生態,希望能創造更大的交流。 圖/小樹提供
小樹長期關注各種年輕創作,擾動音樂生態,希望能創造更大的交流。 圖/小樹提供

今年9月,小樹以「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拿下第55屆廣播金鐘流行音樂節目獎,以及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幾乎所有同行都肯定這個獎頒得實至名歸。從事廣播業25年,期間小樹做過電視台節目企劃、音樂雜誌總編輯,擔任音樂獎項的評審、活動總策劃,也出版文字作品,難以一言以蔽之的工作,其實都直指同一核心:他長期關注各種年輕創作,擾動音樂生態,希望能創造更大的交流。

社群時代讓所有人陷入困境。本來聽得音樂不一樣是很酷的事情,但現在,沒跟上話題反而讓人焦慮。小樹用自己的專業傳遞真正的多元:不一樣沒有不對勁,娛樂不等於低俗搞笑,感動不一定要掉下眼淚。《500輯》邀請這位資深廣播人和音樂人,談談自己的質青時代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小樹:我退伍就到飛碟電台工作,當時是台灣廣播第二次發展,聽廣播、當廣播DJ是很時髦的事情。我在「宇宙大樂兵」當企畫製作,只待了半年。有一天我跟當時的小主管說我就做到今天,我想走了。烙下這句話前,節目出現一位來賓叫陳珊妮,她來宣傳第三張專題《四季末的唱遊》,也帶了喜歡的音樂來放,放歌的空檔麥克風關著,我們大聊喜歡的音樂、非常開心。後來珊妮跟我要了聯繫方式,引薦我接下Channel [V]的part time工作,幫VJ寫稿。

大概兩年後,水晶唱片行的老闆任將達,接下大樹下廣播電台,當了台長,他找來我們這些小朋友,說可以自己挑時段做節目,陸君萍、小應(應蔚民)、馬世芳、秀秀(徐千秀)這一批全被找進去。

我記得秀秀曾經在一個早上把The Verve整張專題播完,現在哪能做這種事?連當時國外最激進的電台也不可能。那時我常去「2.31」咖啡館裡的唱片行,在那裡敗掉幾乎所有的薪水,每個月抱一盒CD回家。「2.31」的老闆謝典銘是後來誠品音樂館的主要採購。90年代那些看起來很微小的人,幾乎影響後來台北整個面貌。

25歲的我就是個假文青吧,覺得自己靠近稀有的音樂和書,或是一些文化展演的東西,會有個期許想說:「我也可以是這樣的人了嗎?」

2000年後,我意識到假文青時代該停止了。我接近很酷的事,但並沒有真的吸收進去。比如我買理論書、翻譯書看,但我並沒有真的讀懂。後來發現,根本不需要用那些東西墊高自己,我本質就是很娛樂的人。這個使命應該是2010年後、我開始在StreetVoice工作,才比較理解這整件事的意義。

小樹(右)以「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拿下第55屆廣播金鐘流行音樂節目...
小樹(右)以「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拿下第55屆廣播金鐘流行音樂節目獎,以及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圖/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臉書專頁

500輯:什麼機緣發現自己是很娛樂的人?

小樹:應該這麼說,我們對娛樂的想像非常狹窄,大概就是看綜藝節目,但不是只有這種。比方小時候看黑澤明的電影,我沒有看懂;前陣子重看一遍,我被裡面的場面調度嚇死了,什麼年代的電影竟然做到這種程度。我認為,娛樂是指專業技術可以帶來的震撼,不管用技術或任何思考過的方法,只要那東西完整被消化過,很容易打中人。

有些作品試圖要感動人,但感動的證明不是只有眼淚。我常常跟樂團講,歌好聽是首要條件,一旦上台表演、尤其是售票演出,就沒有獨立跟主流的分別,不管是賣十張、一百張還是一萬張,意義是一樣的,你要對買票的人負責。娛樂不是討好觀眾,是你把東西做好,觀眾自然會感動。不要把練團的樣子放在台上,不能用情懷去呼攏觀眾,所有樂器在一種氣氛狀態,拆開來看都不堪檢驗,然後這樣的人一直說「我希望更多人聽到我們的歌」,就算更多人聽到,也只是一頭霧水而已。

500輯:「菜鳥夜哨」是你早期的代表節目,這個節目怎麼開始的?是你採訪樂團的起點嗎?

小樹:當時東森電視台買下快樂聯播網,但對電台沒有想像,找一些電視人、名人做節目。有個主管問我,晚上空很多時段,要不要試試看?我說可以啊,「菜鳥夜哨」就這樣開始,每天凌晨一點到四點,週一至週五。一開始很開心,但做一陣子就感到困擾,一天三小時,我根本沒這麼多話可以說。所以我開始找認識的朋友上節目,反正凌晨嘛,他們也都閒著、還沒睡。訪了幾個之後,其他人也會想來聊天,大家都來了。

「菜鳥夜哨」播出頁面旁邊有個線上聊天室,我在那認識很多人,有時候會刻意播很長的歌,比如挑一首Pink Floyd,七分鐘,這樣才有辦法聊天。我慢慢認得幾個名字,Tizzy Bac的貝斯手哲毓就是聽眾之一,他的代號叫「sleepyhead」,正準備組團,錄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們還約在星巴克,他拿demo給我聽。

當時我根本沒有意識到「主持」這件事情,就只是有人一直跟你講話。後來回想,才發覺「喔對,這應該就是整件事情的開始了!」我可以這麼自在跟樂團聊天,知道聊什麼、問什麼,原來20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小樹主持2020金音獎「亞洲音樂大賞・FOOTING 論壇」。 圖/小樹提供
小樹主持2020金音獎「亞洲音樂大賞・FOOTING 論壇」。 圖/小樹提供

500輯:25歲前後的你如何看待挫折和失敗?

小樹:我當然害怕挫折,很幸運地一直以來的工作都不是「沒做好會立刻被檢驗」的狀態。我不為人生做什麼周全規劃,也沒辦法預想兩、三年後要做什麼,常常是生命丟了任務給我,就做了。剛好老天給的任務都有點像,一路做了這些事。

25歲最大的挫折應該是感情吧。我是從小學就知道自己身份的人,但大概到專科、進了世新後,才確認這個身份叫做男同志。我開始閱讀,開始知道在這行如果碰到男同志,那些人會長什麼樣子;如果是另外一個圈子,他們又會長怎樣。慢慢分出自己是哪一種、別人是哪一種。

一開始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種。內在的我自認是個假文青,但外在還找不到定位。很多人會給建議,說不要戴眼鏡、應該怎樣才適合,可是我做不來,就算換了眼鏡,或換成當時gay比較愛穿的衣服,我還是非常、非常沮喪和焦慮。我跟一個要好的世新同學常開玩笑說:「我們上輩子是不是殺人放火?為什麼這輩子這麼難找人。」那個挫折感是,你想要進入屬於你身份的生活,但那個圈子完全沒有要接納你的意思。

當時的我很沒自信吧。現在好很多了,反而會不認同去符合某種類型,為什麼大家要長得一樣?從身材、衣著、音樂電影的喜好,都要符合某種主流價值觀,非常可怕。

500輯:在那個時期,有沒有一句類似座右銘的話?

小樹:我的人生沒有座右銘。今年廣播金鐘獎上台拿獎的時候,我忘了感謝我爸媽,我的成長環境非常普通,基本上沒有管教方式,我甚至想不出來他們管過什麼。我媽媽的邏輯是,出去就當丟了、回來是撿到。他們從沒有對我的發展有任何期待,我自己長成現在的樣子,沒有參考什麼,這可能是沒有座右銘的原因吧。

小樹與Street Voice夥伴催生「大團誕生系列演唱會」,把新生代 圖/Th...
小樹與Street Voice夥伴催生「大團誕生系列演唱會」,把新生代 圖/The Next Big Thing臉書專頁

500輯:聽說你的作息很規律,每天起床上Street Voice聽新歌,數十年如一日。你如何摸索出自己的工作模式?

小樹:規律並不一定來自紀律,而是身體告訴你必須這樣對待它。我在StreetVoice快12年了,大概第二、三年養成這樣的習慣。進入快40歲的時候就不能熬夜了,現在我大概12點睡、七點醒來,否則會疲累不堪。

我不是一個擅於管理時間的人,之所以能消化那麼多種工作、比方錄節目或講座,那是因為除非是我不熟的人,否則我幾乎可以不用準備就開始訪問。樂團或圈子的動態業內天天在討論,已經是工作的一部分,給我一個團名、一個話題,我馬上可以告訴你,我整理出的想法是什麼。

若真要說工作模式,應該是透過「感官一條通」整理出來的,因為這個節目跳脫我以往的守備範圍,會有不同領域的創作人來上節目。比方說電影或戲劇的來賓通常不只一人,而且是第一次來,我要怎麼開戰?我得聽出說話的語速、習慣用什麼字?是什麼性格狀態的人?有沒有防備?如果透露這樣的訊息,我下一秒就會讓他覺得「我懂」,讓對方敞開心聊天。其實就是在每一次狀況下,練習接住那些人。當然,我有時候也會懊悔「可惡今天那個球漏接了」,或「明明有一刀要砍下去為什麼沒有出手」。

500輯:在音樂雜誌工作對你的影響?如今你還是認為一本好的音樂雜誌必須存在嗎?

小樹:我從小看雜誌長大,90年代有很多英文雜誌,英國、美國、偶爾會買日本或歐洲其他國家的。以前有個美國連鎖唱片行「Tower Records」,現在全球都倒光了,只剩下日本。當年他們來台灣,在西門町和東區接連開店後,推出一本雜誌《PASS》。

我的第一篇音樂長文,就是寫在《PASS》。小時候有《余光音樂雜誌》、《非古典音樂雜誌》,但還沒有資格寫,等到我們開始可以寫東西,就差不多就是《PASS》的年代。在我們這一輩心裡,都還留著——儘管非常不合時宜——「應該要有一本音樂雜誌吧!」這種想法。

後來我去《HINOTER 映象集》工作,那時候剛好台北開始流行Lounge Music,有好多Lounge Bar、包括現在還在的「inHouse」,播著有異國情調、軟的電子音樂,《HINOTER 映象集》搭上那波潮流,我們還幫「inHouse」做了一套雙CD選輯,賣了十幾萬張,奠定做雜誌的基礎。

就算現在仍然想像著那樣的刊物,不論它是實體還是數位,但好像也在抵抗著——這個時代可能不需要這樣的東西了。當閱讀習慣被完全改變,以前雜誌六千字起跳的feature,就算寫得極好,但現在到底有沒有人要看?可能偶爾還是會有,像李桐豪寫的人物專訪,還是很多人看。可是放在音樂雜誌上,它似乎就不太成立了。這個時代所有從音樂延伸出去的東西,都讓人覺得要在數位上完成,很難訴諸實體。

「感官一條通」探索這個時代不同工作型態的可能性。 圖/StreetVoice未來...
「感官一條通」探索這個時代不同工作型態的可能性。 圖/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臉書專頁

500輯:多年前,你曾經提過:「做節目要去質疑人物本身或作品背後要傳遞的訊息,是不是真的有料、真的值回票價。」你的想法有改變過嗎?現在做節目的想法是什麼?

小樹:我不記得那是在什麼脈絡下講出來的。我現在會讓專訪在一個相對快樂、有娛樂感的狀態裡完成。那個使命不是去拆解什麼,而是把那條路打開,讓更多人聽到節目的時候,願意走進去那個世界。

我會考慮到節目的功能性,或是說社會化好了,我現在更社會化一點,知道自己在這個行業裡,應該要起一定程度的協助作用,讓娛樂向上發展。至於那種真正要扒開創作者的事,有更多樂評人在做。

有些專輯確實不夠好,但在這個時代、這個時間點,你很清楚它未來有機會可以更好。所以我的動作會是——推一把,讓它更好,而不是急於把它打下來。大概是這個心情。就像當初大家不會這麼嚴格檢視張惠妹的第一張專輯。

500輯:「感官一條通」做了超過40集,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會給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小樹:「感官一條通」節目裡,很多人做的事是20年前想像不到,但現在可以支撐某個人的工作型態。所以,永遠不要去假想不可能。但好像也不能隨便給人鼓勵,你還是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困難,以我自己的例子,我從來沒想過當年買那麼多CD,竟然成為工作的基礎之一,而我至今仍很難描述我到底在做什麼,因為我同時做這麼多,看起來相關又不一樣的事情。

社群時代讓大家陷入一種極度焦慮,以前跟別人聽得不一樣才酷;可是現在,聽得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竟然會讓人焦慮。

如果你相信並且喜歡你做的事情,那就想辦法吸收更多。我們一直在講多元,麻煩大家真的實踐這件事情好嗎,感官要打開,不要被族群限制了你的吸收和想像。常有小朋友會問:要從哪裡開始聽?我會說,你至少知道一個歌手的名字吧,就算只聽蔡依林好了,蔡依林的歌打開,你會看到製作人、編曲人,你就繼續聽啊,把這些名字都找出來,會有樹狀圖從此展開。你只要一個名字就可以打開這個世界,為什麼不做?

小樹 小檔案

1974年台北出生,曾任多屆金曲獎及金音創作獎評審,現為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見證大團誕生系列總策畫,廣播節目「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Podcast節目「感官一條通」主持人。著有搖滾樂小說《1982》、音樂文字作品《關電台司令什麼事啊?》。

最新文章

葉怡蘭將以「閱讀,飲食的風土」為主題,於「週三讀書會」展開連續4週的系列講座。 ...

【週三讀書會】葉怡蘭:以閱讀 見證風土學風起雲湧

2024/10/29
入圍第59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唐福睿及《愛...

首次執導即入圍金鐘獎——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與《愛愛內含光》導演唐福睿、黃婕妤

2024/10/17
詹宏志本次讀書會談消逝的文學物種。記者袁世珮/攝影

台中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十月主題:詹宏志談消逝的文學物種

2024/10/02
洪愛珠將以「也談食物也及人——人在異地,飲食遷徙」為主題,於「週三讀書會」展開連...

【週三讀書會】洪愛珠:人在異地與飲食遷徙構成的文化交響曲

2024/09/05
廖亨利原是第一代時尚部落客,如今領軍打造KOL王國。記者吳致碩/攝影

從初代時尚部落客到流量管理締造者 廖亨利打造時尚圈的網紅王國

2024/07/31
台中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楊双子登場一個台中作家的養成。攝影|陳佩芸、圖|楊双子提供

台中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楊双子登場 一個台中作家的養成

2024/07/23
羅柏麟於台北徠卡之家的《Ideal Type》個人攝影首展。圖|徠卡

攝影師羅柏麟:我想拍下人們想被記得的樣子

2024/04/30
Ivy是知名的攝影師,也是西恩CNFlower漂亮的老闆娘。記者吳致碩/攝影

陳沛緹|曾是岩井俊二劇照掌鏡人 Ivy Chen的攝影與花藝生活美學

2024/02/17
譚光磊創立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以文學、小說的版權代理打出名號。記者王聰賢/攝影

譚光磊|藏身在出版界的奇幻阿宅 眾多翻譯暢銷書背後的版權經紀

2024/02/06
子樂投資總裁詹偉立敢於突破框架。記者沈昱嘉/攝影

從華爾街回到台灣 詹偉立破框之舉 再造都市新天際

2024/01/12
擁有「曼谷餐飲界金童」封號的Chef Ton,今年還不到40歲。記者吳致碩/攝影

2023亞洲50最佳餐廳第一!Chef Ton以提升泰國菜地位為使命

2024/01/07
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集結了10位資深文化人(由左至右分別為)李惠貞、詹偉...

詹宏志領軍!10位講者齊聚【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 哲思妙想「跨」讀2024

2023/12/28
蔣雅淇(後排左四)帶著兒子關義(後排右一),攜手國際名廚江振誠(後排左三)、「S...

蔣雅淇「暖廚家味」計畫助急難家庭 江振誠、陳耀訓、楊柏偉、彭天恩、魏幸怡響應

2023/11/13
對於斜槓人生,林逸心始終保持熱情。記者王聰賢/攝影

人工頭骨下的遠大夢想 林逸心斜槓出精彩人生

2023/11/07
林芸慧(中)成為高級酒店業裡少見的女性高階管理人才。圖/上海艾迪遜酒店提供  ※...

台灣女孩闖進國際酒店高管層 上海艾迪遜酒店總經理林芸慧:有熱情才能做得好

2023/10/26
許茹芸《適合相愛的時辰》:乘風破浪之後 芸式唱腔再創事業新高度。圖/KKLIVE...

許茹芸《適合相愛的時辰》:乘風破浪之後 芸式唱腔再創事業新高度

2023/09/22
Fermi Pasta創辦人James Sharman,在「Pasta Bar」...

【質青創業】 Fermi Pasta創辦人、星級主廚James Sharman:供應「真食物」,讓我每天晚上睡得安穩

2023/07/13
林幼航性格開朗樂天,但面對工作卻又相當務實穩健。攝影/沈昱嘉  ※ 提醒您:禁止...

【質青創業】不只是喝酒 「米凱樂」共同創辦人林幼航:精釀啤酒教會我們生活

2023/05/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