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 C. 陳穎/讓社群行銷回歸尊重專業,養成健康業界生態

聯合新聞網 Ying C. 陳穎
任何作品在呈現之前,都經過專業心血淬煉,付出合理代價取得才是正途。圖/Ying ...

前幾日美國媒體Insider報導,澳洲有兩位網紅聯繫當地餐廳,詢問對方是否有興趣「合作」——希望藉由在Instagram上分享影音動態方式,交換餐廳招待試吃。結果餐廳老闆不買單,回覆表示兩人在完全不了解該餐廳,卻提出免費試吃要求非常惡質,尤其在新冠肺炎肆虐超過兩年、許多小型企業還在掙扎生存的情況下。

他以自己為例說明,平日除了經營餐廳還得兼職才能付出員工薪水,建議「或許一年過後再看到時狀況,以及你們是否有足夠的粉絲數真正為店家帶來收益,而非讓對方單方為你們帶來好處。」最後加上,「付費飲食而非乞求,或許才是你該做的事。」餐廳老闆的回應引起熱烈回響,但兩位網紅也表示,她們「從未要求企業提供免費食物,只是樂意協助有願意投資社群媒體行銷的公司」,並指出「99%在我們帳號上露出的餐廳,皆是自行買單消費。」她們很感激餐廳老闆願意分享在疫情之下經營餐廳的觀點,但「鍵盤之後的人通常忘了對方是個有感情的真人。」她們認為該事件演變成網路霸凌,兩人甚至因此收到死亡威脅。

以社群媒體露出交換免費商品、服務,是目前常見的社群行銷方式。雖說「合作邀約」 按理是在雙方皆衡量過相關成本與收益後同意才能進行,但由於互不了解對方的專業與付出,糾紛經常時有耳聞。在此篇報導中,輿論偏向餐廳老闆,而網紅則成為批評箭靶,但實際業界運作狀況並非總是如此。許多時候收到要求免費交換社群發文、影音邀約的,其實是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社會大眾看到的表象是少數成功者名利雙收,但收入微薄甚至面臨生存危機,才是99%的專職自媒體經營者的日常。

以我自身與同樣經營自媒體的朋友為例,經常收到形形色色的合作邀請,其中當然有專業公關公司或品牌行銷人員願意提出合理的預算,但「免費交換」占了絕大多數。我就曾經在周日收過希望下周立刻進行的「採訪邀約」,要求示範「2至3道簡單甜點」,但絲毫未提及食材與製作費用與相關器材、場地安排,甚至直接假定我已同意,「再麻煩提供可以的時段」。

另外也有出版社來信邀約合作書籍推廣,在完全未提供書籍參考的情況下,要求我免費「導流量」至對方在購物平台上的促銷活動;還有希望我免費示範書中食譜與合作抽獎贈書,並將寄送書籍給得獎者的正常業務包裝為「老師不必負擔任何費用,這是我們的一點小小心意」。

製作甜點、拍攝、寫稿、準備講座、社群經營,其實都是專業成果的展現,也需要時間精力的投入。以設計甜點為例,需要思考受眾、當地季節、食材與設備限制、技巧難度、最後呈現畫面等,沒有所謂「簡單」可言。

譬如夏天常見的水果帕菲,看似只需將水果、冰淇淋、雪酪、醬汁、裝飾等層層堆疊就能完成,但水果如何取得與處理,冰淇淋與雪酪、醬汁、裝飾元素如何製作,都需要各種細節考量與準備時間。所需器材與設備當然也不只是承裝容器,而包括冰淇淋機、均質機、烤箱、各種鍋具、爐具與相關工具等。食物攝影在實際拍攝前,需要事先準備攝影器材、空間、杯盤器物、背景版與裝飾道具等,另外還有事後選圖、修圖等工夫。

而讀者們花個三到五分鐘看完的文章,在寫作前需要搜集主題、閱讀資料、構思,寫作與編輯完成後還需搭配相關照片。若寫作主題與甜點製作有關,或是設計教學課程內容,便需把製作甜點、食物攝影、寫作與編輯流程全部走一遍,方能完成一篇文章或一個教案。成果無論是在何處發布,作者本人需以自媒體流量協助宣傳、甚至被視為主要宣傳管道,更是業界常態,因此還需額外付出社群經營成本。

無論是哪一種工作,都不是魔杖一揮就能端出成果。只有尊重自己與對方的專業,才可能養成健康的業界生態。

陳穎 社群媒體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