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文化】網路上的我,是一個理想的我

聯合新聞網 盧奕樺(Pip Lu)
「Virtual M3」系列作品。 圖/o.oo提供

這件作品是我的研究所作品,它是在三個系列作品中的最後一件,這四張一組的系列海報叫做「Virtual M3」,其中的「M3」則是「ME」的意思,在這整個系列的創作中,所講述的是「自拍」這個動作的前後因果關係。

在網路社群勃發展的時代,受到的資訊刺激不再只是來自上一個世代或是生活周遭的社交圈,而是來自虛擬網路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使用者。而在兩代價值觀差異過大,諸多不認同的想法與自我定位不確定性的狀況下,新一代人逐漸產生巨大的壓迫感,他們開始透過虛擬網路空間尋求多種身份的探索和實驗,藉由塑造人格並渴望得到他人的注視,同時自己也成為觀察者。

在網路3.0的時代,人們可以刻意重新編撰自己的自傳,並將全新的自己呈現給廣大的虛擬群眾;換句話說,這樣的自己與「真實的自我」之間,可能幾乎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人們也可以透過這樣嶄新的自我獲得更多的滿足、快樂,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擁有自由的人格,讓人們暫時逃離現實生活中來自多方的壓抑以及對自身的不認同。

圖/o.oo提供

許多網路使用者刻意利用網路重新塑造自己,並且暗自期望透過這樣二維的虛擬途徑漸漸影響三維世界的人們,讓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變得更好、更受歡迎、更有吸引力,回過頭來,其目的也不過是在逃離人們自身的框架限制而已。

社群媒體的使用者,運用各種方式不斷展現自我個性,同時以這種展示的方式逐漸完善對自我性格的填充,無疑給這部分渴望「表演」的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台,藉此平台,我們在「表演」的同時,也扮演著自身影像的「觀影者」角色,在這個舞台上,他們不斷循環進行著「表演與觀影的角色轉換」,即使離開了舞台,我們還可從他者的鏡像中瞭解到自己的表演情況,通過這種「台前、台後」的交叉互動來共同完成對自我的建構。

這群使用者想像自己在他人面前展演、想像他人可能的回應, 在此眞實又夢幻的情境裡,他們既是行動者也是觀眾。風格既是人們想要成爲的對象,也是人們想要別人觀看他(她)們的方式,因而造就當今追求獨特自我風格的社會。

「Virtual M3」這系列作品是以我的面貌作為視覺的主要元素,透過影像重新處理、分色與裁切之後投影於不同平台上面。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中,發現到現今社會因為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我們可以輕易得到、發佈各種資訊,自己就可以成為媒體的來源。

圖/o.oo提供

但人們為了讓自己融入這樣的社會並且被他人關注,反而必須將自己分解,以非完整的人格出現在各種平台之上,像是一種支離破碎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已不再只是依照不同的場域去扮演單一的角色,而是一個時空下同時扮演者多種角色,從真實到虛擬,在扮演的同時也需要成為一位觀眾,接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用者的各種反饋,不斷進行一場又一場的表演。

在這一連串的扮演中,在長時間黏著於網路時,我們很難真正找到與線下相符的真實自我,雖然在網路上,我們可以輕易展露自己理想的樣貌,並透過觀察他人與模仿理想的對象,進而找出自我的價值與認同。只不過在線上被認同的人格,卻不一定能夠在真實生活中延續,導致「現實的我」可能無法融入真實社會。

在享受網路影像視覺的饗宴,以及輕易展現自我特色的同時,我們在線上與線下的身份卻是不斷在被拉扯的狀態中同時存在。更不用說未來,科技大量開發虛擬環境的體驗真實化,我想,日後人們在真實與虛擬之間會更難切換。

圖/o.oo提供

圖/o.oo提供

自拍 網路3.0 虛擬實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