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eamLab共同創辦人豬子壽之!「teamLab Biovortex 京都」是創意的集大成之作
「teamLab Biovortex 京都」於2025年10月7日開幕,約1萬平方米、帶來超過50件作品、更是目前全日本最大室內美術館。在「teamLab Biovortex 京都」開幕之際,我們也有機會能與共同創辦人豬子壽之Toshiyuki Inoko對話,除了從「teamLab Biovortex 京都」作品介紹,認識這個全新場館外,也帶大家從創作者視角,近一步理解teamLab,以及「teamLab Biovortex 京都」作品在絢麗、沉浸的光影背後,更深層的teamLab世界觀。
【teamLab Biovortex京都】超過6小時體驗整理9大觀展重點+15個作品巧思
探索無物質|京都最特別的作品是什麼?
作品《Morphing Continuum》是充斥著圓球的空間,如果沒有外力干擾,它們就只會靜靜的躺在那裡,teamLab把空間(透過風的吹動)打造成有秩序的構造體,能不斷創造無數個如雕塑般的藝術品,因為它不是以物質形成的,所以它的輪廓模糊、一直變換樣貌,即使被破壞(例如人的走動,擾動風向)還是能恢復原狀。在這個空間中,這件藝術品會不斷地消失能量、復原、重組成新的秩序構造、形成新的立體雕塑,如此往復。
我們思考的是,至今人們創造的藝術品都以「物質」為基礎,而我們認為,世界上很多東西是以「能量」秩序」創造,我們想透過作品來傳達這個概念,創造「無物質」的雕塑。
樓梯間的作品《Levitation with Satellite》也是同樣概念,我們沒有使用線吊掛它,而是透過能量秩序,讓這些看起來像是巨石的物體懸浮在梯間裡。
我這裡說的雕塑、藝術品,只是用一種大家好理解的方式定義,我想表達的是,teamLab嘗試在一種非物質、變動的基礎上,透過能量,讓形體是可控的,進而創造出一種新藝術形式。
探討永存|京都最有挑戰的一件作品是什麼?
我們在Megaliths樓層,有多件作品交匯(包括巨石、青苔、下雨),這些作品會交互影響,真的傷透腦筋,我們也為了在室內培育植物,做長時間的研究,因為植物有自己的姿態,又是在沒有陽光的室內空間,是很大的挑戰。
京都是保存日本近代文化建築,做得最好的城市。江戶時代京都流行園藝,當時全日本只有一顆櫻花,透過園藝師的培育與改良後,新品種櫻花被截枝繁殖於全日本,讓全日本都有櫻花勝景,這是當年很流行的事。我想說的是,過去植物被認為無法永存於世,所以藝術家透過自己的畫筆,讓優美的自然景緻,留存在房間的和紙上,但這種材質會隨時間劣化而消失;反觀現代,藝術品已經可以在封閉環境中,被妥善保存,甚至成為高價拍品被轉賣、被收藏,而Megaliths樓層的植物,我們也嘗試讓「自然」在開放的空間裡,被永存。在Megaliths的植物,從布展至今已經經過3-4個月,依舊維持的很好。有生命的植物,在空間體系裡永遠保存,達到「永續性」,對我來說是更有價值的。
挑戰認知|最喜歡哪一件作品?
當然全部都作品我都喜歡。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是,在這裡,我們帶來:球體《Morphing Continuum》、樓梯間巨石漂浮物《Levitation with Satellite》、由光點形成的光暈《Massless Suns and Dark Suns》等,這些都不是基於「物質」結構創造的,我們更想探討的是「新的意念、新的存在」擴張大家思維認知。這些都是這次特別用心打造的部分,「teamLab Biovortex京都」是這些理念集大成,也是我自己很喜歡、很重視的作品。
其中,漂浮在空中的雕刻《Massless Amorphous Sculpture》、光點形成的光暈《Massless Suns and Dark Suns》,我們花了8年左右,不斷地研發、修正、更新,才有今天大家看到的作品。
持續創新|「teamLab Biovortex京都」還會有新作品加入嗎?
有些空間會依據不同季節,而改變不同的作品(例如花朵,會順應季節而開出不一樣的花),也會在既有的空間裡,陸續加入新的創意;這個場館也還有空間沒有被打開,未來也會持續加入新的計劃。不只是京都,全球teamLab的常設展館,都會不斷更新作品內容。讓大家每次造訪,都會有新的感受。
teamLab的底氣|越來越多的沉浸式展覽,teamLab如何保持優勢?
我們一直很專注於自己的創作,其實很少注意別人做了什麼(笑)。但我們的作品,都是有扎實的理論結構基礎,深刻的思考如何讓觀者得到我們期待的沉浸感受?在空間自由走動時如何融入作品?我想大家感覺到我們和別人不同,應該在於理論基礎的起點就不一樣而導致。
再現自然|作品中有很多花開花謝的表現,是否也傳達某種生死觀?
我對生死輪迴沒有特別的想法,作品裡的花開花謝想表達的是,世界上有很多很美的東西,在時間流逝中如何「被再現」,在teamLab裡可以很好的讓大家理解,我們也讓大家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各種美好瞬間。
無邊界的夢幻之地|京都使用了大量的鏡面,有什麼特別的用意?
這裡的作品,想要體現沒有邊界的概念,鏡面是表現「無邊無界」最好的素材。
teamLab與台灣特殊的緣分
teamLab和台灣有一份非常特殊的緣分,特殊到草創teamLab成員的teamLab Integrate代表松本明耐和豬子壽之,分別在2024年與2025受訪時,都很想分享這件事。
故事要倒轉回2012年,創立於2001年的teamLab,第一場大型個展,不是在日本,而是在台灣。2011年在台北藝廊Kaikai Kiki Gallery(已歇業)、2012年移展台中臺灣美術館「We are the Future(藝術超未來)」特展,松本明耐回想「2012年在日本的藝術展覽,都是靜態的,而那一場台灣teamLab展,居然有好多小朋友開心地參與其中,當時令我們驚訝的是,週末帶著小孩子參觀美術館的家長非常多,父母們似乎非常希望讓小朋友接觸藝術。小朋友在美術館內發出各種活動的聲響,那裡的人認為小朋友熱鬧是很正常的,這樣熱鬧的場景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驚喜和啟發。」豬子壽之也說:「當時,我們展出的作品之一是有一個作品可以讓很多人在同一個空間同時互動,這裡聚集了很多小朋友,他們盡情玩耍。小朋友們正在合作,有意識地進行非常有創造性的活動,就是因為這個契機,讓我們發展出『共創!未來園』的概念。」「teamLab Biovortex京都」有一整個設計為運動之森Athletics Forest的樓層,也是來自台灣靈感、給大人小孩玩樂的「共創!未來園」空間。
2024年「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開展時,松本明耐細數teamLab過去20多年來的辦展經歷,「台灣是我們辦過最多次展覽的地方。」每次teamLab在台灣展出就受到極大歡迎,也意味著台灣人認同也理解teamLab理念,「我們一直想傳達的是,在學校裡,需要把學到的知識好好的記下來,必須以不斷地反覆背誦達到學習的目的,卻很難撥出時間,讓學生真正從共同合作出開創性藝術學到更多事物,但我們相信出了社會,在工作場域是需要靠不斷共創、打造出有趣的事(就是teamLab團隊的工作環境,以及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我們就是以這樣的概念打造teamLab樂園,因為大家的支持,我們可以更確定自己做的是對的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