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Pro相機實測!從專業使用者思維而生的相機系統

聯合新聞網 詹筱苹

Apple於2025年9月發表的全新高階機型iPhone 17 Pro與iPhone 17 Pro Max,迎來3顆4800萬畫素鏡頭、首次登場的8倍光學變焦、採用A19Pro晶片,到底拍起來哪裡不一樣?這裡邀請攝影師林科呈,從色彩、低光源表現、鏡頭品質、8倍變焦、RAW檔、影像處理能力、畫素等8個測試面向,為大家實測iPhone 17 Pro相機,在專業攝影師眼中到底做了哪些細節升級?又為日常拍照帶來哪些微小,但非常有感的提升?

攝影師林科呈iPhone 17 Pro相機實測,8倍光學變焦。photo by James Lin

▍8倍光學變焦,是什麼意思?

在研究iPhone 17 Pro相機攝影功能前,先解決一個愚蠢的問題:iPhone 8倍光學變焦=等效200mm焦段,和使用4800萬畫素24mm焦段鏡頭拍攝後局部裁切,差在哪?光學變焦畫質會更好「這一代iPhone每一顆鏡頭都擁有4800萬畫素(8倍變焦需要開啟RAW檔),局部裁切低光源的情況下,難免會造成油畫感(糊糊的)。」但直接使用8被光學變焦,可以保證畫質完美。

(左)1倍變焦、(右)直接使用照片局部裁切,即使光線充足,畫質還是會非常破碎呈現油畫感。photo by James Lin

測試1|色彩表現|邁向「專業」影像處理的企圖

林科呈認為,過去的數位相機,在色彩編寫上會顯得太刻意,但iPhone 17 Pro「色彩的運算結果更往專業走,保留更自然的對比,成像也更真實,比較自然、立體感也更好。」他所謂的「更往專業走」的意思是,以職業攝影師的角度來看「專業數位相機『不會』為照片做太多加工加料,因為攝影師會使用保留更多現場資訊的RAW檔,讓後製有更大的操作彈性,而iPhone 17 Pro即使不開RAW檔,也可以保留可調整的幅度,更接近專業相機的表現。」

我們也想知道,是不是也因為現代人都會套用濾鏡,當照片更自然、保留更多可調整彈性,也讓套用濾鏡更自然?「雖然我還沒有試用它內建的濾鏡,但我認為以邏輯來說,這樣的說法是對的。」

(左)iPhone 17 Pro(右)iPhone 15 Pro,地面的陰影,17 Pro更深更扎實自然而立體,牆面的細節都沒有跑掉,也表示17 Pro顏色的立...

測試2|鏡頭品質|優異的「逆光」成像

「我自己買鏡頭的時候,很在意鏡頭耀光的表現,iPhone 17 Pro逆光的細節表現、降低耀光、鬼影、以及畫面乾淨的程度都表現得很好。」過去逆光拍攝時,畫面有時候還會出現糊糊,「這次三顆鏡頭都表現得不錯,每一個焦段,甚至到8倍變焦,逆光的髮絲都能表現銳利。」林科呈也提供拍照的小訣竅「想要拍出日系空氣感,可以嘗試逆光拍攝,iPhone 17 Pro逆光的清晰度優異,後製調整也不用擔心會失去太多細節,也有更多調整的餘裕。」

編按:iPhone對著光拍攝,常會出現綠色或黃色的小光點,這就是耀光,有時候也會糊糊的,這是鏡頭本身的正常現象,有時候是鏡頭材質、設計的問題,並不是壞掉。

測試3|高倍光學變焦|推薦使用變焦的自然「散景」

對林科呈來說,一直不習慣使用iPhone內建的人像模式,它是運算的結果,一直沒有克服邊緣假假的問題,但他建議,可以試試看長焦段拍攝,「iPhone 15 Pro的3倍變焦,可以拍到很好的散景,iPhone 17 Pro 8倍變焦的散景模糊也很漂亮,比人像模式更自然。」想拍人像虛化背景,善用8倍光學變焦相機是很必要的。

微逆光人物拍攝(左)4倍(右)8倍,推薦使用變焦取代人像模式,在高倍變焦時,可以獲得更漂亮的散景。也可以注意不同變焦在逆光時,完全沒有鬼影或耀光反應。photo...
微逆光人物拍攝(左)1倍(右)2倍,人臉的顏色到髮絲、地面的陰影都完整捕捉。photo by James Lin

測試4|低光源|細節較以往更豐富

林科呈特別選擇黃昏,整個天色糊糊的狀態下拍攝「iPhone 17 Pro可以處理以往不容易表現的部分。」他局部裁切1倍光學變焦拍攝(2400萬畫素)照片角落樹叢,「過去是沒辦法分辨出葉子,但現在即使低光源、局部裁切,葉子的邊緣還是很銳利。能在手機上有這樣的表現真的蠻厲害的,整體計算的精細度和畫素升級,都有補足以前的缺點。」

大景局部放大(原圖左上方)極遠處的山景,雲彩的層次和最遠端的建築,都還是清晰分明。photo by James Lin
即使在這麼大的一張照片中,局部放大左下角樹,還是可以看到片片分明的葉子,完全沒有糊掉。photo by James Lin
黃昏低光源的基隆港,以RAW檔拍攝包含夕陽、天空、海港景致、近距離的房子與植物,什麼都有的一張照片。photo by James Lin

測試5|3顆鏡頭|為專業攝影者而設計的焦段

林科呈以自己過去買鏡頭的經驗,如果想買旅遊鏡,大概會選擇18-200mm,也就是iPhone超廣角到8倍變焦的鏡頭設計,「我可以想像,他們應該是假設一般人購買鏡頭,會有哪些需求,可以涵蓋生活拍攝需求,所以取消5倍變焦是很合理的,這是很生活攝影化的思維,也意味著iPhone又更朝專業(想法)邁進一步。」

他也認為,iPhone 17 Pro全新的8倍光學變焦,將會是一個焦段的極限,「再往上就必須克服手震的問題,我們拍攝時,高倍數變焦都要上腳架,日常使用的方便性也會降低。」現在手持就有不錯成像的8倍變焦,「建議在有限制的環境裡,運用長焦段,讓視角有有特寫能力,讓景深有更好的壓縮感,閃避雜亂的環境,可以在平凡無奇的場景裡,拍到有趣照片。」他也再強調,「8倍光學變焦,不同於一倍局部裁切,能取得影像的壓縮感以及更好的畫質。」

RAW顏色編修後,左下角的樹葉葉片細節,依舊保留的很好。photo by James Lin
4倍、8倍變焦。photo by James Lin
1倍、2倍變焦。photo by James Lin

測試6|RAW檔|推薦RAW檔的使用時機

一直很推薦大家使用Apple ProRAW的林科呈發現,iPhone 17 Pro的RAW檔比以往更進步,如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適合開啟RAW檔,林科呈推薦「可以在極端情境下使用,例如光線過亮、過暗,相機很難處理;還有在黃昏,光線不足,相機處理能力有限。」使用RAW檔,才能完整保留現場光線與顏色資訊,為自己增加更多後製調整空間,「我使用Lightroom後製,大家也可以使用免費的Snapseed,或是直接在iPhone裡直接編輯。」

林科呈一張利用RAW檔拍攝的風景圖為例,「即使是邊角低光源的樹木,還可以被保留這麼多細節。」他也提到「風景照很怕光會爆掉,RAW檔可以把亮、暗的層次處理好,爆掉的地方都還是可以保留顏色變化和細節。」例如同一張照片,看起來最亮的天空「雲的顏色過度處理得很好。」總體來說,iPhone 17 Pro的RAW檔進步很多,可調整的顏色範圍也很高,對比iPhone 15 Pro的RAW檔「有可能是畫素不同,可以明顯看出iPhone 17 Pro的RAW檔更精細。」

RAW檔格式太大,太佔iPhone容量,林科呈建議,「每次拍完都上傳到電腦備份、編修,或是直接連接硬碟,存在硬碟裡,iPhone相簿會直接替RAW檔開專屬資料夾,可以很明確的把RAW和小檔案照片分開。」

RAW檔後製可以微調出照片的更多細節。photo by James Lin
使用RAW檔拍攝低光源,又想同時完整捕捉畫面中有亮有暗的大景時,推薦使用RAW檔拍攝。photo by James Lin

測試7|HEIC格式|推薦以HEIC格式儲存

林科呈也意外發現,iPhone獨有的HEIC檔比JPG小,但可被編修的範圍更好,以實拍的照片為例,原本全逆光的全黑樹葉,HEIC格式還可以抓到樹葉原有的綠色,「也就是在逆光黑化的物體的細節資訊,也會被記錄,編輯時可以再做更多微調。」如果不想麻煩使用RAW檔,HEIC也可以提供不錯的照片資訊。

使用HEIC檔,逆光拍攝時,即使近景的葉子是黑的(左),但靠後製拉亮,照片還是保留葉子的顏色(右),表示iPhone即使小檔案的HEIC檔,還是保留足夠的照片資...

測試8|畫素|到底要使用哪一種畫素?

iPhone 17 Pro拍照時可以選擇2400萬或4800萬畫素,到底要選哪個?林科呈建議,使用默認的2400萬畫素就很夠用,列印4x6照片也沒問題,「除非想要大尺寸輸出,可以掛在牆面上的照片,4800萬畫素可以印出很漂亮的成像效果。」想練習顏色編修,別忘了試試RAW檔。

RAW檔能保留最多場景的光線和顏色細節,後製編修時,可以找回更多細節,如保證遠方的夕陽和雲海,並找回近距離樹叢的顏色與層次。photo by James Lin
推薦使用RAW檔拍攝風景。photo by James Lin

iPhone Apple 2025新科技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