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500盤評審/4foodie:美食應回歸到「好吃」初衷 用滋味強化記憶點

聯合新聞網 文/陳立儀
圖/500輯製作

不論是刁鑽、華麗的廚藝或專業的職人料理,美食的初衷必須回歸到「好吃」。

— 4foodie

用心吃遍各地美味、以新世代觀點分享味蕾之旅的美食自媒體平台「4foodie」,經營10年在IG已擁有破70萬粉絲,創辦人Ava徐詩晴與合夥人之一Victoria莊沐蓉本次共同擔任「500盤」評審,列出心目中最驚豔的10道菜。Ava表示,「4foodie」10年來不僅累積大批饕客同好,更發現大眾對於「吃」的消費觀與價值觀慢慢被教育起來,願意嘗試不同價位、更多元的美食,而「500盤」不僅為消費者建立了更親民、接地氣的篩選評鑑,對餐飲業來說也更有值得努力的目標與參與感。

Q:請問您個人成長歷程中與美食的連結?

A:我在台北長大,小時候每次放學都會立刻找爺爺或奶奶帶我去買點心吃,如果爸媽還沒下班,同學的媽媽也會帶我去吃吃喝喝,因此「吃東西」成了我每天放學最期待的事,那時候特別喜歡吃牛排,總有種「吃好料」的感覺。

長大後回想起來,我從小學時期起愛看的電視節目都是美食節目,例如《型男大主廚》、《料理東西軍》或是TLC旅遊生活頻道各種煮菜、做甜點、烘焙的節目,我都記得每個節目的播放時間,然後提前做好功課等著收看,「原來我喜歡美食其實從小就開始了,現在還變成我的職業」。

不過我在念書階段就知道自己不可能當廚師,因為我完全沒有任何想做菜的衝動,只是很喜歡廚師在烹飪時講解的各種細節、主持人評論菜色的滋味,以及欣賞大家吃到美食後的反應與心情。

關於這件事,我媽也覺得蠻特別的,因為小時候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不會特別去觀察孩子喜歡看什麼節目,就算孩子愛看也不會聯想到以後會從事同類型的工作,我也從來沒有跟我媽說要去學做菜或想上廚藝學校,但是我創辦了以體驗、分享美食為主軸的「4foodie」,可見熱愛的興趣真的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被發現、被栽培的,建議家長們要多觀察孩子日常中流露的喜好。

Q:人生中最愛的料理是什麼?

A:我很喜歡吃義大利麵,因為媽媽也愛吃,而且義大利麵是日常就能吃到、很平民的料理,但如果要吃Fine等級的話也有,範疇很廣。

其中,我對Carbonara義大利麵(培根蛋醬義大利麵)非常執著,之前看了很多影片,發現Carbonara是看起來簡單、要做得好卻非常困難的一道菜,我在家也會嘗試自己做Carbonara,只要去任何義式餐廳一定會點Carbonara,想吃吃看是不是最道地、最傳統的。

台灣很多Carbonara義大利麵都會加奶油,可是最正統的Carbonara是不加奶油的,所以我一直在尋找真的不加奶油,純粹用蛋黃、Pecorino Romano(羅馬羊奶起司)、Guanciale(豬頰肉)去做的傳統義大利餐廳,執著於心目中那道完美的Carbonara。我曾經在美國吃到很好吃的Carbonara,但是在台灣目前只有找到接近的。

Pecorino Romano(羅馬羊奶起司)、Guanciale(豬頰肉)都有鹹味,煮義大利麵時在滾水裡也會加鹽,我覺得Carbonara很難的一點是如何讓鹹度平衡;還有正統Carbonara使用的胡椒是用胡椒粒自己現磨,但很多餐廳都不會做這個費工的事,所以很少可以吃到Carbonara具備新鮮胡椒的香氣,而不只是黑胡椒的嗆辣感。

另外,我喜歡喝雞湯,像是能快速補充體力跟腦力的精神糧食,會有自己被充飽電的感覺。

Fine Dining不應只是和價格畫上等號,應從廚藝、創意、食材選料、用餐環境、服務品質等全方位打造。

— 4foodie

Q:您這次評選的標準為何?如何去定義一道好菜?

A:我們平常吃的食物種類非常多,如果沒有讓我特別有記憶點或特別好吃的,我就會完全遺忘,甚至會忘記我曾經吃過這家店,所以在挑選這10盤時,就是在回顧這幾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菜,代表是真的很有特色、非常美味。

我對一道好菜的定義很單純,就是「好吃」,不論是刁鑽、華麗的廚藝或是專業的職人料理,美食的初衷必須回歸到「好吃」這件事。例如燒鳥,如果把雞皮烤到極致、技術滿分,但客人覺得不好吃也沒用。

Q:在尋訪美食的過程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嗎?

A:之前跟我的合夥人去高雄,去吃了Marc L³餐廳,廚師Marc我本來就稍微認識,吃完整個套餐之後,我很替他開心。我們以前曾一起工作,他那時在當副主廚,只能依循體系之下需要他做的事,沒辦法盡情發揮自己想要呈現的料理,自從開了Marc L³之後,他可以完全做自己,店裡放的音樂也都是他喜歡的。

Marc(廖偉廷)有兩個很要好的兄弟,一個是NOBUO餐廳的Nobu Lee李信男,另一個是已經過世的朋友Lee,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一起學廚藝,說好以後要在這個產業共同打拼,但其中一個朋友離世,他就決定把朋友的這個願望一起帶上,開了Marc L³餐廳,L³就代表他們3個人。我跟我合夥人都覺得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很幸運,加上非常難能可貴的兄弟情,吃完之後蠻感動的。當時我們點了套餐,他把鴕鳥肉做得非常好吃,大約5分熟,像是很完美的牛菲力,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去年我去韓國,認識了當地一個餐飲集團的老闆,他帶我去吃他的餐廳,走現代化、年輕化的韓式料理路線,將韓國傳統菜色做成更新版,例如改良過的生拌牛肉,而不是像廣藏市場裡的生牛肉,海鮮煎餅也不像以往用麵糊,而全部都是韭菜,再加上大蝦、大干貝;還有一道鮑魚冷麵,是用韓國辣醬去做的冷麵,不僅讓我吃到韓國傳統的民生小吃,而且口感更精緻、新穎,我非常喜歡。

面對美食,我是一個很勇於嘗試的人,像是去韓國時,我們當地韓國朋友點了一碗蟲蛹,我覺得噁到爆,可是想到如果他沒有點這道菜,我這輩子絕對不可能點來吃,所以我還是吃了;如果到其他國家,有一些必吃的特殊料理,我都願意試試看。

Q:本次評選的10盤菜中最驚豔的是?

A:我有一些不愛吃的食物,像是羊肉或是很肥很油的鴨肝、鵝肝,但是在這次10盤菜裡面出現了布雍家Bouillon的「羊鞍」。我的合夥人很愛吃羊肉,這道菜她跟我說一定要試試看,很少有人把羊肉的皮做成像脆皮豬、烤鴨那麼脆,肉質很軟嫩多汁,也沒有太過可怕的羊羶味,真的很厲害,後來我再去吃還是會點「羊鞍」。

雞屁股原本也是我此生絕對不可能點來吃的食物,不論用什麼料理方式我都無法接受,結果到fumée嘗試之後完全改觀,他們把雞屁股烤得非常好吃,幾乎可以成為我最愛的一個部位,可能從前期的清洗、料理手法、到烤台上烤的技術,都要花非常多的心力,才能呈現這麼美味的一道烤串料理。

PASTi的「碳烤Pasta」讓我驚艷,將義大利麵放在濾網裡、直接在炭火上翻炒,炭烤香氣很重,就連麵條上都會有炭火痕跡,我幾乎沒吃過炭燒味的義大利麵,同時又可以做得很完美,麵體不會太軟或是太硬,也沒有任何其他多餘的味道。

鈉餐廳的「蟹肉燉飯」蟹肉份量非常澎湃,是西班牙海鮮飯的改良版,除了蟹肉高湯、松葉蟹,最特別的是裡面加了台灣當季的綠竹筍,為燉飯風味加倍提鮮,還有不同以往的爽脆口感。

鮨一田「車蝦握壽司」的蝦肉鮮甜、緊實Q彈,飯偏硬和重口味,是我很喜歡的組合。而樂魚料亭的「牛排釜飯」是出乎意料的一道菜,日式釜飯通常是用螢烏賊或海鮮類,沒想到搭配牛排也是一絕,帶點筋的牛排熟度處理得很完美,釜飯滋味非常濃郁,一起入口十分舒服。

Q:是否有觀察到近年來台灣美食圈的趨勢變化?

A:精緻料理、小餐酒館變多了,以往餐酒館多半只會提供較普遍的義大利麵、燉飯、炸物,但現在有一些餐酒館走精緻路線,例如莫乎小酒館、布雍家,我自己很喜歡。不過這些餐酒館可能因店內座位不多,客單價都拉得蠻高的,這件事情我並不樂見。時下昂貴的餐廳越來越多,Fine Dining也常見6,000元起跳,雖然通膨、物價、人力成本上漲等問題無法避免,但我還是覺得價格好貴,只能告訴自己要多賺錢。

以前「4foodie」介紹高單價的餐廳,底下留言就會有人罵「盤子」、「太貴」,但現在推薦這些餐廳時,已經開始有留言說「有去吃過,感覺很棒」,可見大眾經過長時間的洗禮,對於美食的消費觀與價值觀已慢慢被教育起來,我覺得蠻好。「4foodie」的粉絲可能從20歲跟著我們吃到30歲,也算是累積了一些經濟基礎,他們願意花更多的錢去體驗美食,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成就感。

雖然消費者願意嘗試Fine Dining的比例增高,但是我認為Fine Dining業者不應該把這件事當作拉高價位的基準,所謂的Fine Dining並不只是和價格畫上等號,應該從廚藝、創意、食材選料、用餐環境、服務品質等全方位打造。

「500盤」為餐飲業打造更親民、接地氣、透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 4foodie

Q:您對「500盤」的期許?

A:「500盤」並非單純去定義一家餐廳的好壞,而是由來自不同領域的評審推薦心愛的料理,對消費者來說是更好、更廣的篩選機制,知道到某家餐廳應該點什麼菜,現在又有「500碗」、「500甜」,對很多餐飲的創業者來說更有目標,也更有榮譽感與參與感,我覺得是一件好事。

如果我是一個想要創業的內場餐飲廚師,這些光環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動力,畢竟想要登上米其林殿堂之路太遙遠,但是「500盤」、「500碗」、「500甜」打造了更親民、接地氣、透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目標,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4foodie」的精選10盤菜

1.晶華軒:蟹粉撈麵

晶華軒:蟹粉撈麵。圖/4foodie提供

蟹黃濃郁無腥味,帶出蟹黃鹹甜口味,搭配晶華軒麵體,Q而不爛,吸附飽滿蟹膏入味又濃郁。

2.Logy:茶飯+滷汁

Logy:茶飯+滷汁。圖/4foodie提供

米飯吸飽茶香與牛排滷汁的靈魂,一入口,瞬間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滷汁不是傳統那種濃鹹,而是有深度、有韻味的旨味堆疊,融合牛肉的醇厚與茶的清香,鹹香中透出一股節制的優雅。米粒粒粒分明,卻又因滷汁變得溫潤順口,直接嗑了三碗。

3.赤綠:綜合生魚片

赤綠:綜合生魚片。圖/4foodie提供

薄得夠優雅、厚得夠有感。每一片都凸顯特色,相同點在於甘甜跟鮮味在嘴裡化開。一盤有柔軟卻有彈性、清爽但不單薄。

4.布雍家Bouillon:羊鞍

布雍家Bouillon:羊鞍。圖/4foodie提供

羊皮酥脆,肉質鮮嫩多汁,羊羶味溫潤得宜,不過騷。

5.fumée:雞屁股

fumée:雞屁股。圖/4foodie提供

雞屁股口感脆口,雞汁油香噴發。

6.鈉餐廳:蟹肉燉飯

鈉餐廳:蟹肉燉飯。圖/4foodie提供

西班牙海鮮飯的基礎做的改良版!松葉蟹肉滿滿鮮甜之外還加入了台灣當季綠竹筍,增添了不同的層次與口感。

7.PASTi:碳烤Pasta

PASTi:碳烤Pasta。圖/4foodie提供

炭烤香氣直接灌入到麵體裡,鹹香有嚼勁。

8.鮨一田:車蝦握壽司

鮨一田:車蝦握壽司。圖/4foodie提供

蝦肉緊實,醋飯入味,兩者融合在一起,十分美味。

9.夙席:金沙山藥

夙席:金沙山藥。圖/4foodie提供

金沙是用非常綿密濃郁的方式呈現,不過鹹不乾,保留沙沙的口感卻不卡喉。山藥外層微微烤脆,帶一點焦香,裡頭還保有水潤脆彈的口感,一口下去有層次、夠紮實,卻又不膩口—會想整盤舔光的那種好吃。

10.樂魚料亭:牛排釜飯

樂魚料亭:牛排釜飯。圖/4foodie提供

釜飯粒粒分明、滋味濃郁,牛排多汁又嫩,鍋氣十足。

● 500盤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dishesaward/

2025 第五屆500盤 The 500 Dishes Award 2025

#500盤2025 #500盤5周年 #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 #The500DishesAward2025 #500盤 #500dishes

主辦單位|500輯

指定用酒|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

指定銀行|星展銀行

合作單位|浪琴、inline、福華飯店、雙月食品社、台北101、新光三越

贊助單位|巴部農天然鹼性礦泉水、丸莊醬油、永豐餘生技、好食好事基金會、滋立燕窩、樹頂(Tree Top)、醫願診所 iHope clinic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第五屆500盤評審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