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500盤評審/作家平路: 食物是快樂溫暖的記憶 讓人一瞬間充滿想像力

聯合新聞網 文/袁世珮
圖/500輯製作

對我來說,食物是讓人快樂溫暖的記憶,會讓人在一瞬間充滿想像力,好像跳上另外一個精神上的能階,非常奇妙。

— 平路

作家平路首次擔任500盤評審,也藉此回憶了許多深藏在記憶裡的美食經驗,其中有父親的身影、有藉美食看見世界的好奇、也有初次探觸葡萄酒世界的驚喜。對她來說,好吃的食物就能帶來最大的快樂。

Q:請談談您童年的飲食經驗。

A:第一次當500盤的評審,也因此回憶起一些童年食物或已經歇業的餐廳。味覺牽連著記憶,尤其直接牽連腦中海馬廻的記憶,那屬於長期記憶;而貯存的記憶也牽連著對食物的敏感度,像是兩股扭在一起的鍊子。

我們家是公教家庭,,父親在教書,來自北方的他會下廚做水煎包、韭菜盒子。我還記得他一身都是麵粉的樣子,還有水煎包開鍋時滿室的香氣,童年記憶中有這個畫面。

父親雖是舊世界的讀書人,可是他有小男孩般的好奇心,當家裡有一點餘錢,也許是他多改了幾份考卷、或寫了一篇文章,賺了點外快,就會帶家人上館子,那種愉快、新鮮的氣氛,是我記憶裡很重要的家庭情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帶我去吃西餐,那是台北很早的西餐廳「中心餐廳」。餐具、餐巾,對我來說都很新鮮,我第一次吃到熱的奶油小圓麵包,太好吃了,好像向外打開了一扇窗,至今我對西餐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

大學時,父親又帶我第一次進入「通天閣」,當年,那是一家位於長安東路的料亭,這是我對日本料理的啟蒙。

記憶中,早期很有限的餐廳經驗曾是想像力的勾引,會覺得「哇,那真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吧」。怎麼會把軟而香的奶油夾在熱騰騰的小麵包裡?怎麼會有生魚片這種滑而韌的口感?這些都是非常特別的引信,讓我想像外面有另一個很不一樣的世界。

還有一些特別的經驗,那時我在國外,在我完全無法分辨品牌/年份的時日,有次喝到葡萄酒,搭配食物,突然間,奇蹟發生了,食物不再是原先單調的滋味,在口腔內形成某種複雜的變奏。後來,只要吃西餐同時點酒,我都會暗自期待,「變奏」在瞬間再度發生。原來,餐酒會帶給食物不同的滋味,真的有機會(不是每次都碰到)跳上另外一個能階。第一次發生時,像是小時候第一次在西餐廳吃夾著奶油的餐包,為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閃亮的感官印象。

或者,又因為這份「變奏」會不會發生,它不可預期!是機率、是偶然,它不是每次發生,跟酒的價格或菜肴價格也無關。我猜,為什麼這唇舌經驗對於我帶來極致的快感,化學反應上,它連繫著食物分子與酒中礦物質的碰撞,又因為它難以預期,像是中獎的機率,每一次在有葡萄酒的塲合,我心理上更熱切期待!加上它難以形容,無法向沒有經過這種高峯經驗的人解釋,對於我,那是私密的等待、也是私密的快樂。

我是沉迷感官帶來快樂的人,好吃的東西菜會讓我感官受到勾引,譬如我很喜歡spice辛香料,辛香料跟食物的組合,出現說不出來的神秘感,開發出可能自己之前都不知道的感官敏感性。

— 平路

Q:您對好吃的定義是什麼?

A:第一是要讓我快樂。有時是因為跟某些記憶相連,就像現在去西餐廳,我依然很期待最先上桌熱哄哄的麵包。對我來說,食物連繫到溫暖的記憶,好像跳上另外一個精神上的能階,非常奇妙。

另一個是想像力。好吃的東西會開展向外探索的世界,我期待新鮮的體驗,如果眼前那盤菜讓我猜不出來㕑師的靈感來源,我會多麼樂意參與這個唇舌遊戲。

我是沉迷感官帶來快樂的人,好吃的東西菜會讓我感官受到勾引,譬如我很喜歡spice辛香料,辛香料跟食物的組合,出現說不出來的神秘感,開發出可能自己之前都不知道的感官敏感性。

Q:您平常下廚嗎?

A:留美時,想念台灣的家鄉味,我唸書在美國中西部,什麼都沒有,就盡量自己從零開始動手做,回國後,到處都有更好吃的,自然就沒做了。

我比較拿手西餐,請客都是做西餐,少去中菜的鑊氣,這對於備菜的廚師兼女主人是從容的,一邊慢慢準備,一邊可以聽音樂喝紅酒,我家常西餐都可以上手,也喜歡做印度菜、印尼菜。

譬如紅酒牛肉,牛肉放入烤箱燜,自己一邊喝一點紅酒,對穿著圍裙的我,那是渾然一體的感覺。

出國時我很希望吃很道地的食物,真正融入當地,吃當地人吃的。

— 平路

Q:出國時會探索當地的美食嗎?

A:我很希望真正融入當地,吃當地人吃的。如我現在人在西雅圖,本地的蠔和鮭魚就新鮮又美味。

我好奇心重,就算偶爾踩雷也無所謂,包括很多人說去印度不要隨便吃,我只要回想到印度,記得的就是「食物好好吃」,喜歡他們繽紛的味覺。我在東南亞一定會吃路邊攤,很希望知道當地人是怎麼過生活的。

日前去南韓參加書展,半夜一個人,跑到旅館附近的深夜食堂吃魷魚辣炒年糕,辣到胃痛也覺得開心,食物有奇異的穿透力,似乎可以立即了解當地人真實的日子。

至於fine dining,偶一為之,米其林餐廳非關我的目的地。

Q:本次推薦的標準是什麼?

A:有些,讓我感覺到其中的感情,例如1117,很簡單的麵,但我能感覺到主廚的用心。

有些則是聯繫著我的記憶,例如馬介休球。我在香港期間去澳門吃葡式料理,就很喜歡馬介休球,TUGA的這一道,勾起我的昔日記憶;我選紅綿,也有記憶的分量。而好春好然鰻魚捲,讓我想起小時候吃拜拜,甜鹹混搭,溫暖的記憶。

另一個原則是想像力。可能是味道的對撞、或色彩,甚至名字奇特,例如悄悄話,就是豬舌頭鑲嵌在豬耳朵的膠質裡,還沒入口之前,已經充滿愉悅的想像。

Q:對500盤的建議?

A:重點是我們自己台灣人的味覺,而且以一樣菜就可以入選,鼓勵了許多小店家,它們不會是米其林的標的,突出的不是服務或其他,譬如之前有一家入選的小店,賣韭菜盒子,對專志做少少幾樣菜的店主人,這是莫大鼓勵,他(她)因此更會堅持做下去,就是要有500盤這樣的獎勵方式。

● 平路的精選10盤菜

1.紅棉:甜醋豬豬凍

「紅棉」店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店主人的香港記憶,也有我的。絲絲縷縷的豬肉絲,以及充滿膠質的口感,滋味非常特別,特別到令人瞬間回魂,像枚時空膠囊,齒頰生津的一刻,飽含令人追憶的感情。

2.請客樓:悄悄話

請客樓:悄悄話。圖/台北喜來登提供

名字充滿巧思,菜色紋質細膩,帶來視覺上的美感。還沒動箸已勾引出五感想,膠質豬耳與包裹的豬舌相得益彰。

3.TUGA:葡式炸馬介休球

道地而特殊的葡萄牙風味,細緻卻不失質感,肉質有韌性,加上肉荳蔻的調料,與其他魚料理區隔開來。或許是香料中東西合璧的混種性,想著葡萄牙食物留有當年殖民餘緒,讓人心思漂流到遠方。我曾在澳門多次行旅兼田調,愛上這道平民菜,台北這家店竟能聯繫到我心裡「大航海時代」的昔日風景。

4.嶼我:炙燒鱈魚肝

精緻在於細節,碎洋蔥、花椒粒、生菜,幫著去腥去油,薄鹽輕炙,突出鱈魚肝的滑嫩質地,唇舌感知到多層次滋味,一口就動人心魄。

5.山海樓 :蒲瓜封

山海樓:蒲瓜封。圖/山海樓提供

我喜歡它的色調,紅蘿蔔加上櫛瓜,淺色的紅綠交織,視覺已經帶來美感。亦喜歡它充滿想像力的名字,滋味「封」在其內,細細品味,櫛瓜的清鮮揉和了紅蘿蔔的甘甜,堪稱雋永。

6.好春好然:手工鰻魚捲

呈現的方式有童趣,食材豐富,小小一捲,卻有古早手路菜的繁複。舌頭跟不上內中變化,有時甜鹹紛至,有時五味雜陳,立即讓我勾連孩子等著吃拜拜的心情,是一道帶來快樂心境的菜。

7.江南春:片皮滋飯糕

福華大飯店江南春掛爐烤鴨餐有多種吃法。圖/台北福華大飯店提供

片鴨酥脆,甘貝絲鮮美,加上起司,加上滋糕飯,合奏中亦有層次,尤其它脫離了原先對菜系的預期,甚至有些不中不西,舌尖試著分辨,多少是高難度挑戰。下嚥前,難以分辨是什麼這樣好吃?挑戰就帶來想像、帶來逸趣,

我一向這麼認為。

8.玉麵堂:菜飯

綠菜(多為青江,偶爾芥菜)很新鮮,似乎為飯粒鎖住水分,不油不膩,卻有噴香的鑊氣。一般餐廳的菜飯為了滋味,常是油多了,這家卻做得如此家常,如此讓我心神盪鞦韆。我真不知道一道菜飯可以這樣可口,叫做「秀色可餐」,每次明明已經吃飽,總是又添上一碗。

9.1117 一起cafe:山苦瓜鯷魚麵

顏色如淡墨畫,滋味卻悠長,與一般對義大利麵的印象不相同。瓜片微苦;鯷魚有點睛之妙,配合苦瓜的脆爽,麵的軟硬度恰到好處。吃在嘴中,感受到店主人素樸的誠意吧。不只開胃,到盛夏、尤其端節過後,我必點,亦是清心解熱的一道菜。

10.阿標海產店:蚵煎

蚵仔顆粒實在,裹在麵粉中卻又入口軟Q,吃起來像韓式海鮮煎餅,又比海鮮煎餅粗獷,配上免費的地瓜飯或炒米粉,已經是客人的完整一餐,令我回憶起漁港邊小吃的實惠原味。

● 500盤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dishesaward/

2025 第五屆500盤 The 500 Dishes Award 2025

#500盤2025 #500盤5周年 #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 #The500DishesAward2025 #500盤 #500dishes

主辦單位|500輯

指定用酒|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

指定銀行|星展銀行

合作單位|浪琴、inline、福華飯店、雙月食品社、台北101、新光三越

贊助單位|巴部農天然鹼性礦泉水、丸莊醬油、永豐餘生技、好食好事基金會、滋立燕窩、樹頂(Tree Top)、醫願診所 iHope clinic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第五屆500盤評審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