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面料做衣服:「FYNE」是服裝品牌,更像環保公司

聯合新聞網 張議

服飾產業為全球第二大污染源,身為消費者,我們即便吸收各類環保知識,但不易理解如何貢獻,以及產業中更複雜的議題,例如廢棄衣物處理——產製完成後售出,後續產品的控制與追蹤困難。在這個龐大產業的環境議題中,產業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坐落在中山區新光人壽大樓的FYNE,正嘗試為世界性議題提出一個解法。

FYNE品牌主視覺。 圖/Fyne提供

環保面料解決不了的問顯

走入FYNE辦公室,門口的LOGO下方寫著:「Everything is FYNE.」這是個願景,但面對世界的環保議題,明顯everything is not fine。「人們每天都需要考慮該穿什麼,可往往不知一件T恤、一件牛仔褲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一件牛仔褲所耗費的水資源約為一萬公升,可供一個人飲用約十幾年。「據統計數據,每年服裝產業所丟棄的垃圾高達九千兩百萬公噸以上。」快時尚是其中一點,而消費者永不滿足的消費欲也是一點。

「比起服裝品牌,FYNE比較像環保公司。」創辦人王志仁(Jacky Wang)過去職涯以電商為主,來到事業成功的人生中場,他決定以FYNE重新開始。Jacky提及,近年許多品牌也帶有環保、綠色時尚的主張。普遍的舉措是透過回收寶特瓶抽紗製衣,立意良好,可衣物廢棄的問題依然存在。「將原本已是垃圾的寶特瓶,回收製成衣服,我承認這是好事。」Jacky說道,「但當你不穿這件衣服後,它依然是垃圾。」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與穿衣習慣,不管是不是寶特瓶回收製成,不穿的衣物最終還是會被丟棄,依然是掩埋場或焚化爐中。

FYNE創辦人王志仁。 圖/陳冠凱攝影

100% 循環回收的可能

FYNE 五月推出了「傻瓜計畫」,鼓勵消費者將不需要的衣物交給 FYNE 回收,消費者則可收到回饋金。而品牌將透過初步劃分服飾的產品狀態、顏色、材質等等,將不可回收的部分壓縮作為燃料棒使用,而 FYNE 的商品系列中,屬於聚酯纖維 Polyester 可回收的面料,最終都再次進入製程,成為「re:FYNE 100% 無限循環系列」,背後的一大助力,便是合作廠商新光紡織旗下的零碳排紡織廠。

re:FYNE之所以稱為無限循環,因每件單品從紗線、鈕扣、布料甚至領標及洗標均為單一聚酯纖維Polyester 材質,無異於寶特瓶原料,可本質更為純粹,消費者未來若選擇回收該系列的單品,工廠無須花更多步驟分解,「如果我每年回收一件衣服,市場上是不是就少掉一件衣服的垃圾,也少掉一件新衣服所需的原料。」透過這樣的模式,達到 100% 循環回收並非空想。

舊衣回收、分類。 圖/Fyne提供

FYNE 為了提供消費者不過時與經典的衣櫃選擇,同樣下足苦功。目前推出單品主色調以黑、白、中性色調為主,不追隨季節性,舉凡如 polo 衫,外觀看不出有任何改變,可仔細感受面料便可發現觸感相當不同,而西裝外套也善用輕巧的台灣機能面料,重量大減且變得容易整理,「雖然我不是紡織業背景出身,但我是一個消費者,我以消費者的痛點出發,創造產品的附加價值。」

生產再製。 圖/Fyne提供

改變的開端

Jacky深受齊柏林的紀錄片和在淡水的齊柏林空間所感動,「紀錄片最初在台灣推出時引發很大社會討論;我們可見台灣之美,卻同時見到滿目瘡痍的污染。」在紀錄片中提出的問題,依舊懸然未解。後於某次活動中,Jacky與紡織業友人的對話,聊到百分百完全回收衣物的可能,也造就了FYNE的成立,「與其說為了全人類,不如說我們為了下一代的生活做些事情。」籌備半年多,今年4月品牌正式成立。大改變由小的每步開始——改變不能光倚靠品牌,同時要寄望在消費者身上,改變消費習慣。「若能讓廠商、消費者多加留意相關資訊,就達到了這個計劃的初衷,FYNE只是個開始。」

◎責任編輯:林崇發、胡士恩

時尚永續 服裝設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