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以永續為核心,發現在地之美的遊樂園:基隆和平島公園

聯合新聞網 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1「公園裡有我熱愛的生活」

公園變得不一樣了。隨著人們居住、移動和休閒需求的改變,除了藍天綠地、開放與公共性,現代公園多了從設計藝術、商業生意、自然環境等面向的思考與建設,擁有更鮮明的主張與性格。身處大口呼吸都是奢侈的時代,說公園是終極的第三空間(Third Space)再貼切不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園?」本期專題跟讀者一起探索人與公園的新關係。

一座擁有兩千萬年地景、四百年歷史的風景區公園可以怎麼玩?十多年前和平島公園處於三不管地帶,遊客自由戲水、烤肉、釣螃蟹,還少有愛護環境的意識;後來因為天然災害、地質脆弱與安全考量,地質園區封閉長達七年。直到2018年,本身就是基隆小孩、也曾覺得家鄉就是「過路」城市的黃偉傑,帶著九成員工都是基隆人的團隊努力維繫在地對公園的認同,他們導入永續旅遊、品牌化等概念,開創跳脫傳統風景區的管理方式與玩法,讓遊客體驗公園的娛樂與教育潛力。

和平島公園經營團隊導入永續旅遊、品牌化等概念,開創跳脫傳統風景區的管理方式與玩法...

管制性開放地質公園,傳達永續理念

和平島公園佔地十公頃,年平均入園人次超過60萬,規劃各區域的使用方式與規範是一大難題。「我們希望在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間取得平衡。」黃偉傑採用管理式開放岩石地景園區,以收費導覽篩選遊客量、加深每次的遊覽意義;其中每年只開放五月到九月、以豆腐岩和日出美景聞名的阿拉寶灣,為解決落石區的安全疑慮,團隊鋪設「生態石籠步道」拉開遊客與山壁的距離,施工時避開生態豐富的區域,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基隆和平島公園是一座擁有兩千萬年地景、四百年歷史的風景區公園。 圖/和平島公園提...

採用管理式開放岩石地景園區,以收費導覽篩選遊客量、加深每次的遊覽意義。 圖/和平...

日出淨灘。 圖/和平島公園提供

永續原則在團隊中內化,化作影響遊客的實際作為:票亭採用數位票券入場、商店推廣使用環保杯,面對戲水遊客帶來的塑料瓶罐洗潔劑,則用多元柔性手法宣導,在遊客中心入口以海廢裝置藝術無聲表達立場,商店販售沐浴鹽、方便一次使用完畢的手工皂,透過引導消費行為讓遊客成為參與永續的一分子。「和平島公園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當遊客能夠理解進而認同,和我們的黏著度也會越來越深。」黃偉傑說。

打造公園品牌,打開更多公園玩法

除了以價值認同培養回頭客,黃偉傑知道要經營品牌才能長遠有效,他找來在地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系統,將島嶼日出、岩石地景等公園特色意象融入,園區內的指標、行銷活動、社群內容、周邊商品等都有一致性的視覺呈現,讓公園事務的溝通更有說服力。

園區內的指標、行銷活動、社群內容、周邊商品等都有一致性的視覺呈現,讓公園事務的溝...

遊客中心賣店選物。 圖/和平島公園提供

品牌印象仰賴每次行動不斷深化,和平島公園在去年疫情降級後推出「換換氣」海邊野餐行程,迎接大眾想到戶外透透氣卻擔心人群的心態,針對不同客群提供海景小包廂、瑜伽、水上活動等體驗;其中「自由空氣」召喚長期居家育兒需放鬆的父母,讓專人帶著孩子去小島探險、手做課程,父母可以在沙灘上偷閒、乘獨木舟看海。而在當屬淡季的冬天,公園策劃「掀風潮」體驗,設置藝術互動裝置、邀請藝術家創作、舉辦工作坊與市集等活動,讓冬天的和平島不被忘記。接下來他們還想規劃「夜間和平島」,帶遊客夜訪潮間帶、觀賞日出;將遊憩水域從泳池更向海打開,可以玩sup、浮潛和潛水,不斷創造讓遊客一來再來、喜歡上和平島的理由。

將遊憩水域從泳池更向海打開,可以玩sup、浮潛和潛水,不斷創造讓遊客一來再來、喜...

公園策劃「掀風潮」體驗,設置藝術互動裝置、邀請藝術家創作、舉辦工作坊與市集等活動...

在地認同是推廣的根

十幾年前基隆人還習於在公園採石花菜、石蓴,撿貝類、打海膽,現在則是禁止生物採捕、僅能採集海菜,中間的不滿質疑聲音沒少過,黃偉傑與團隊慢慢溝通、重申尊敬自然的原則,也培育在地人成為導覽員,建立和平島與遊客更深厚的連結。「希望把三十幾萬的基隆市民都當成我們的推廣員,讓這座公園的價值被更多人知道。」

接手和平島公園四年多時間,黃偉傑觀察到客群的體質有了改變,從前多是來玩水看風景的團客,現在有更多喜好藝文活動的年輕散客,還有帶著孩子體驗環境教育課程的父母;永續經營的理念也吸引不少企業、環保團體、教育單位來淨灘、聽導覽。這裡除了是屬於基隆人的地方公園,也正在長成一座持續挖掘教育意義與美好風景的遊樂園。

環境教育行程。 圖/和平島公園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

基隆 和平島公園 Issue51 公園 500續 永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