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新工藝」高雄駁二塔登場:國產木竹石、回收魚鱗與陶瓷,自由無拘的台灣媒材實驗

聯合新聞網 沈佩臻
「半熟新工藝——工藝轉生」展覽於今起至8月15日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貨櫃候船室登場...

為了建立森林永續經營,林務局將2017年設為國產材元年,提升木材自給率、降低仰賴進口。在國產材復興階段,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自2020年底至今,攜手工藝創作者運用台灣木竹材進行製作,也將永續思考放眼陶瓷廢料等材料,透過參數設計以3D列印與機械手臂創作工藝作品,即日起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舉行「半熟新工藝—工藝轉生」展覽。

工藝中心曾於2021年參與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OM(Maison&Object and More)線上展,並於同年濃縮為實體展在台北信義誠品登場。今年工藝中心延續概念,將現場搬到高雄駁二塔,除了木材工藝品,也一起呈現手藝、數位工具交融的跨域技術,探索在地媒材運用的更多可能。除了從源頭提升自給率,也透過不同切入點逐步進行木育,讓更多人了解木材文化、用途與意義。

林景騰製作的梭織椅。 圖/COOPERAPHY攝影

現場展出台灣木竹材、石材、陶瓷廢料、生質與智能材料共四大類工藝媒材選品,由不同專...

取名半熟,亦即面對未知,沒有拘束,持續探索新工藝方法的實驗創作。本次展覽展出以四大類工藝媒材——台灣木竹材、石材、陶瓷廢料、生質與智能材料——的跨域選品,參與展出的年輕工藝家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專長領域,並於不同專長的相互激盪下,解開傳統工藝的束縛。

工藝中心展出許多曾參與法國巴黎MOM展覽的傑出工藝之作。 圖/沈佩臻攝影

一樓以國產木竹材為素材進行創作,從樂器、屏風到座椅等各面向都有。 圖/沈佩臻攝影

亮點作品

台灣木竹材

擁有建築背景的李柏均,在攀登百岳過程中,親見過樹木的萬千姿態,因此活木作為發想,結合數位參數運算生成,創作出有機仿生的造型,展謝木材本身的生命力。陳羿如則運用設計長才,從植物細胞不規則的排列中歸納出脈絡,透過極小曲面的原理結合參數式設計,與工作半徑2.8公尺的機器手臂,將細胞單元體的秩序感,構築於排列組合下達到視覺上的多樣化。

陳羿如作品〈Gather〉。 圖/COOPERAPHY攝影

展場二樓。 圖/沈佩臻攝影

李伯均作品〈雲間〉。 圖/沈佩臻攝影

由一日設計與禮拜文房具合作的鋼筆筆盒,使用香杉與黃銅創作,順著軌道開關筆盒,散發細膩深沉的原木氣質,未來有機會於禮拜文房具少量販售。國家級工藝家黃俊傑亦帶來乾德、坤儀、安貞共三件作品。

禮拜文房具筆盒細節。 圖/沈佩臻攝影

一日設計與禮拜文房具聯名合作筆盒。 圖/沈佩臻攝影

石工藝

二樓展區中,由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建佑,攜手工藝中心資深石藝人才培育工藝家許慶福共同創作的刀架組、刮鬍刀架,取材自國姓鄉砂岩石、花蓮白色大理石、中寮鄉化石、南投埔里黑膽石與花蓮墨玉,是一組傳統石材、金屬積層製造技術(3D列印)巧妙結合的異材質實驗性作品,將粗獷石材轉譯為新穎食具。

許慶福、李建佑合力運用石工藝、金屬3D列印打造刀架組。 圖/COOPERAPHY...

生質與智能材料

擁有數位設計、設計運算、數位製造等背景的李建佑,拋開媒材窠臼,廢棄魚鱗也能成為創作實驗的一環,為始於2020年Bio-recycling計畫的一環,深度研究魚鱗漿立體成型的潛力,透過數位運算設定紋理,將廢棄魚鱗漿體材料以3D列印成型創作。現場的作品有些破碎坍塌,李建佑指出,目前仍在實驗階段,魚鱗極易受到溫度影響而收縮嚴重,但是即便實驗失敗碎裂,也可以成為肥料的一種,現場有可作為植栽用途的鱗土、鱗盆。

回收魚鱗製作的鱗土,可作為肥料使用。 圖/COOPERAPHY攝影

李建佑運用回收魚鱗製作的鱗盆。 圖/COOPERAPHY攝影

陶瓷廢料

同樣運用3D列印方式打造的清酒壺,也是回收廢棄陶瓷並重新組構。由李建佑帶領,利用寫入參數設計,呈現一圈一圈的細線波紋,極具質感,為選入MOM參展的作品之ㄧ,今年也有望至巴黎現場展區。

李建佑、陳瓊茹、張政凱運用陶瓷廢料、釉料、參數設計與3D列印製作的清酒壺。 圖/...

半熟新工藝——工藝轉生

展覽日期|8/2(二)至 8/15(一)

展覽時間|11:00-18:00

展覽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貨櫃候船室

「半熟新工藝——工藝轉生」展覽於今起至8月15日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貨櫃候船室登場...

工藝 創作 展覽新訊 500續 永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