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續/打造「100%可回收再製」手機殼 犀牛盾創辦人:塑膠也是循環經濟的一環

聯合報 張瑞傑

塑膠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必需品之一,面對「易製造難回收」的困境,如今有不少企業著手研發新材料來取代難以回收的塑膠。像是台灣手機殼製造商犀牛盾以「單一材料塑膠」來打造100%循環再生手機殼,希望從源頭製程來改善回收效率,創辦人之一的王靖諭直言:「畢竟塑膠當初被發明的初衷並不是當作一次性產品,塑膠應該也可以是循環經濟的一環」。

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王靖諭(左)與品牌暨永續發展中心總監林希展(右)。記者吳致碩/攝...

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塑膠手機殼也被大量消費,據統計,近5年全球每年售出超過10億支手機,以每支手機對應至少一組保護殼,更換週期3.5年計算,每年至少將有3500萬組閒置或廢棄手機殼;若以台灣每年售出約600萬台手機推估,將產生至少150萬組的廢棄手機殼。

理工科出身的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王靖夫、王靖諭兄弟,於2013年推出「耐衝擊保護貼」,強調以創新材料科技打造超越軍規防護力;次年則推出品牌首款抗摔防護手機殼,在成功研發高強度的手機殼後,公司開始步入正軌,然而他們卻在此時開始反思關於「塑膠手機殼」所造成的環保問題。

犀牛盾看到塑膠的回收問題後,第3年開始便改變營運方向,轉向可回收塑膠材質研發,以...

賺錢固然重要 但地球只有一個

王靖夫、王靖諭認為,手機殼對應手機世代的快速更迭,同樣屬於快時尚的一環,易生產、難回收的特性容易對環境造成更多的負擔。

「我們是研發、製造起家的科技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企業的核心精神;看到塑膠的問題後,我們就決定研發可回收再製的塑膠材料。」第3年開始、犀牛盾營運轉向,從「搶市占率」的積極拓展市場的方針,轉向可回收塑膠材質研發以及塑膠回收機制為目標。

談起市面上所謂的「不可回收塑膠」,他分析,這種塑膠又稱工程塑膠,或稱為熱塑性彈性體,是十分成熟的塑膠產業,內部組成的塑膠成分多元,通常不易回收;若要拆解達到可回收的標準,後續耗費的成本可能更高,「因此塑膠產品很少人回收,造成市場上生產多、回收少,最後變成跟電子3C產品一樣的結果。」

犀牛盾歷時三年研發、全台第一個能100%循環再生手機殼上市。記者吳致碩/攝影

可回收材質+回收網點 循環回收的經濟網絡

隨後,犀牛盾歷時三年研發、全台第一個能100%循環再生手機殼「CircularNext」上市,採用100%回收殼與邊角料再生、零廢料製程,更首度啟用循環產品履歷、能有效進行回收材料溯源管理,僅需要掃描手機殼內側的QR Code設計,就能完整知道手中保護殼的循環次數等生產資訊。

有了可回收手機殼,第二階段就是建置回收「逆物流」,讓消費者未來的二手手機殼方便回收。犀牛盾增加門市回收箱、網點,以及邀請經銷商加入回收計畫,犀牛盾自2022年中啟動台灣市場的「循環生態圈回收計畫」,於全台陸續開設7家直營門市外,並攜手地標網通、燦坤實業等全台經銷夥伴,共同拓展近百處回收據點。

最後,也是最需要時間的一步,便是建立消費者的意識。王靖諭表示,談到環保產品,消費者的刻板印象常認為回收再製的成本高、售價貴,甚至品質比較差,「我們的單一材料塑膠手機殼能夠重複分解、製造6次,完全不會影響再製手機殼的品質,而且售價並不會更高。」

王靖諭分享,犀牛盾的單一材料塑膠手機殼能夠重複分解、製造,並維持一定品質。記者吳...

積極辦展、與環保團體合作推廣知識

為了要建立消費者的永續意識,犀牛盾邀請創新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發起全台首個手機殼回收環保素養調查,並與「回收大百科」共同推廣回收知識,一同致力推動環境議題、傳遞減廢、回收及循環經濟知識上的專業,落實「源頭減廢」的生活可能。

此外,犀牛盾也透過舉辦展覽來與大眾創造互動,犀牛盾品牌暨永續發展總監林希展表示,從2023年開始,犀牛盾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例如與齊柏林工作室合辦攝影展、對應出環境意識強的族群,分別在北中南辦了3場展覽來介紹微型材料的應用;而目前正在松菸展出的「RHINO LOOP:0 犀牛盾循環概念展」則展現塑膠的各種可能性,以及可以回收做出各種產品的應用。

犀牛盾自2022年中啟動台灣市場的「循環生態圈回收計畫」,讓二手手機殼方便回收。...

2年沒有新品上市 不斷研發重來

至於研發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在於以往合作的廠商很少人願意跟他們一起從頭做起;王靖諭說,「研發就是一直做實驗、一直失敗一直重來。」除了試錯的成本之外,還有跟內部員工的溝通問題,「不少員工曾質疑為什麼我們做不贏同業?為什麼不多搞一些聯名?為什麼再回收產品的材質局限性這麼高,甚至抹殺了許多同仁的創意。這些疑問與爭執,一直到新產品上市後,才逐漸平息。」

走過的內耗成本,犀牛盾如今樂於分享自身的經驗,王靖諭直言,「我們的目標就是成立回收的共享平台,將自身已經成功的『塑膠管理』模組化,讓有意投入回收再製的同業廠商可以直接合作」,「我們的願景就是讓越多人一起參與越好,最後將手機殼做成像寶特瓶一樣可以直接回收。」

他進一步表示,生產可回收材料、建立回收機制的過程,不同產業之間應該要一起討論、組成聯盟,讓他發展成完整產業鏈,最終達成一個規模經濟。「透過『塑膠管理』讓塑膠可以被有效利用,畢竟塑膠當初被發明的初衷並不是當作一次性產品,它天生就應該是循環經濟的一環。」

王靖諭認為,透過「塑膠管理」,讓塑膠可以被有效利用,讓塑膠真正回到循環經濟的一環...

塑膠浪費終將過去 更多可回收塑膠產品可望上市

永續對於全世界來說都還算是新議題,不過許多國家對於法規早已明確,台灣腳步稍慢。王靖諭表示,國外對於「永續產品」的定義,需要經過政府認證才可以使用,其次,其他外國廠商要跟你合作,同樣會有嚴格的考核。「犀牛盾」已取得國外的企業認證、再生材料商品的認證以及生產認證;而台灣的「永續法規」在今年底才會規範出來,因此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永續品牌都處於各自表述。「無論如何,塑膠浪費的時代會過去,走向塑膠生命週期與資源分配的時代來臨已是趨勢。」

除了手機殼外,犀牛盾下一個投入循環經濟的項目又是什麼?王靖諭直言「everything is possible」,舉凡水壺、手機支架、手機掛繩,未來還會有更多單一材料的可回收塑膠產品面世。

犀牛盾未來還有更多單一材料的可回收塑膠產品面世。記者吳致碩/攝影

500續 永續 環保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