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老老實實地活著,戲劇自然而生
當手錶長短針於下方集合,時間來到5點半,身為父親的黃致凱,早在幼兒園等候著兒子下課。這位接觸戲劇近20年、現為「故事工廠」藝術總監的中生代劇場編導,誠摯地活成了他口中的「唯有踏實的生活,才會懂得表演。」的模樣。
以《三個諸葛亮》、《莊子兵法》、《小兒子》、《一夜新娘》等多部舞台劇為人所知,黃致凱與戲劇的緣分,早在30年前的一堂小學國語課,預演了他的未來人生。
戲劇是童年最忠實的玩伴
兒時好動的他老早被老師鎖定,總介於被罵與即將被罵的狀態中。一次被老師叫起表演課文中老虎角色之時,他天外飛來靈感,自行加入老虎嘶吼、張牙虎爪的戲劇姿態,獲得同學大笑的滿堂彩。那是第一次,非成績、非體能考試,以性格本貌,成為舞台上絡繹不絕的掌聲蒐集器。「那時就是好玩,誰知道老虎怎麼演?電視怎麼播我就怎麼演啊,看大家開懷大笑,發現自己有逗樂別人的能力。」黃致凱這樣說。
出生在並不富裕的家庭,煮飯燒水還得手添柴火,平日娛樂是跟著阿嬤一起看的歌仔戲、布袋戲,消遣則是拿塑膠袋、紙杯,粗糙手製的塑袋人偶。一路,黃飛鴻、周星馳等喜劇陪伴他的成長,快樂地不得了的童年,戲劇是他的玩伴。
理解戲劇與生活互為表裡
高三那年,喜愛中文的他,原已決定報考中文系。彷彿命中注定般,選填的那一刻,戲劇系突然出現在腦海中。「我壓根沒想過念戲劇,我連戲劇是什麼都不清楚,但直覺就是有意思,學什麼、念什麼、出路是什麼,根本沒想法。」在那之後,他說服媽媽,把簡章上一堆專有名詞,活靈活現地編了江湖大夢,一如兒時扮虎般,半哄半騙地讓媽媽點頭答應。
黃致凱成了台灣大學第一屆的戲劇系學生。原以為有趣的演戲,卻成了自卑與困惑的開始。「台大同學的家世驚人,珍奇野獸的化石、骨董散落在家裡各處,歌劇院、百老匯、歌舞秀,從同學口中說出,就像說自己去公園踏青般自然。」貧富差距是他在當時弄懂的。
讀戲劇系的頭兩年,優美卻距離遙遠的外文經典戲劇,讓他的內在產生極大的衝突與疑惑。他努力想理解語言中的意涵,又始終對於文化隔閡感到困擾。「『喔,莎拉,我沒有辦法停止想妳。』『喔,莎拉,我不能再認同妳更多了。』⋯⋯我們生活中根本不會有人這樣講話!」黃致凱笑談。聊往事雖有起伏歡笑,卻更將他推向「戲劇是殿堂的產物、有錢人才看得懂」的理解層級。直至李國修老師的出現,終於讓他醍醐灌頂,通透戲劇即生活,生活即戲劇之意,也才有今天,深耕社會寫實劇的基礎。
布幕後方匯集各路價值觀
印象中,回到生活,國修老師從未聊過創作理念,而是帶他逛漁市,與魚販聊天問候,研究一夜干的曬法,老老實實地活著,戲劇自然而生。
2017年,「明華園」《散戲》巡演到台東時,台上少一位演員,其他人即興講台詞,驚覺有異的他衝向後台,發現某演員手臂骨折如彎曲的湯匙,他忍淚調度,把台詞分給其他演員講,讓演出得以進行;當布幕升起,全場觀眾笑翻,而那位受傷的演員正送往醫院急診。台上演出窮途末路的歌仔戲班因演員受傷,只好角色大搬風;而此刻後台也上演同樣的戲碼。30年前,那個玩塑膠袋看歌仔戲的黃致凱,意想不到他的今天,是在台下做戲:演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
近些年,北中南大型歌劇院逐步建構開放,提供國內表演藝術團體優質的環境,大小劇團百花齊放,也拜科技所賜,大玩跨界IP轉移,如小說著作、電視劇改編舞台劇等,更開放網友投票決定劇情走向。「戲劇想把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應該被討論卻討論不足的議題,以通俗寫實的生活,引起共鳴與反思。」表演把人生先預示一回,讓觀眾看著角色的選擇,在布幕垂降後,回頭好好過自己的人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