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埕外的新舞台 讓全球旅客在國際機場感受台灣文化律動
在機場候機時,旅客或許預期的是免稅店的琳瑯滿目,或是一杯咖啡伴隨登機前的短暫休憩。但在台灣,機場不再只是國際移動的中繼站,而是意想不到的文化展演現場。舞龍舞獅、三太子遊行、八家將、布袋戲——這些原本只會出現在廟埕或地方慶典的藝陣文化,如今躍上國際機場航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相遇。
當「廟口」搬進國際航廈
在人聲鼎沸的候機大廳,還沒到演出時刻,座位早已坐滿,四周也擠滿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觀眾。他們或拿著登機證,或拖著行李箱,卻在此刻停下腳步,將目光投向這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展演。
當代的國際機場早已不只是單純的交通樞紐,更化身為充滿藝術氣息與文化底蘊的展演空間。無論是等待登機或轉機的片刻時光,旅客皆能沉浸在濃厚的台灣文化氛圍中,從節慶佈置到藝文展覽、傳統表演等,猶如走進一座流動的藝文殿堂,為旅途增添獨特且難忘的文化體驗。
每逢農曆新年,機場內常可見書法名家即席揮毫,為旅客送上手寫春聯與新年祝福;不定期更新的藝術展覽,也讓本地藝術作品能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欣賞。此外,廟會藝陣、舞龍舞獅等民俗演出穿梭於航廈之間,使機場充滿節慶活力。這些精心規劃的文化活動,讓國際機場成為旅客接觸台灣人文風采的第一站,也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女子八家將、宋江陣:剛柔並濟的震撼
現場最吸睛的,莫過於全台首創的女子八家將——振宗藝術團。她們以遊行結合表演的形式展現,將神將威儀與女性的身姿融合,步伐鏗鏘,神情莊嚴,讓旅人見識到台灣傳統藝陣的剛柔並濟。
高雄內門三平社區年輕人更帶來「宋江陣」。這源自地方草根的武藝隊伍,強調節奏感與隊形變化,演出時氣勢如虹。許多國際旅客紛紛拿起手機拍攝,眼神中閃爍著驚喜與好奇。
桃園晨曦武藝表演團的藝術總監陳明陽直言:「以前我們也曾出國交流,但第一次在機場表演,觀眾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真的很新奇也很感動。」團員李承霖則笑說,他從小學習武術,最初是為了強身健體,但如今站在機場舞台上,更希望讓全世界看到宋江陣的獨特精神。
讓靜態「動」起來的藝術
除了動態演出,機場展覽區同樣精彩。國寶藝術家林智信與北藝大教授戴嘉明合作的《迎媽祖版畫》及《會動的迎媽祖版畫》,將傳統版畫以多媒體技術賦予動態效果。觀眾凝視作品時,仿佛真的置身於媽祖遶境的人潮中,聽見鑼鼓喧天、感受信仰氛圍。
另一項創新體驗「聲動跳龍樁」則打破了傳統觀演模式。旅客透過麥克風發聲,聲音的音高決定舞獅的跳躍動作。這種互動設計,讓「看文化」轉化為「做文化」,觀眾不只是旁觀者,更成為參與其中的一份子。
機場化身文化策展場域
這是昇恆昌免稅商店旗下財團法人昇恒昌基金會推動的2025昇恆昌「逗陣.藝起」藝術季系列活動。從台北松山、桃園、台中到高雄,國際機場的廊道被轉化為文化舞台,旅人們在登機前的短短片刻,卻能親身走進台灣廟會的熱鬧氛圍。「希望讓全球旅客,一踏進國門就能感受台灣文化的律動。」
從「候機」到「藝份子」
國際機場是一個過渡空間,人們通常帶著「即將離開」或「剛抵達」的心情。昇恒昌基金會近年持續將文化活動引入機場,每年舉辦上百場演出、展覽與DIY體驗,從音樂、工藝到傳統藝術,內容多元,,這裡成了文化發生的現場,讓旅人短暫卻深刻地與台灣文化相遇。
「很多人說,旅行最難忘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中的意外發現。」有旅客在社群分享,自己原本只是無聊等待登機,卻在機場看見台灣藝陣,這段插曲成了旅程最珍貴的回憶。
基金會的嘗試,讓「候機」不再只是等待,而是進入一個文化展演的場域;而旅客,也不只是旁觀者,而是因參與而成為台灣「藝份子」的一員。
台灣文化的國際舞台
當機場不只是轉運站,而是文化的第一現場,台灣的藝陣便不再侷限於地方廟埕,而是與世界觀眾同場相遇。這樣的創新模式,讓文化不再是靜態展示,而是以一種更貼近日常的方式被體驗。
未來,昇恒昌基金會將持續作為推廣台灣藝術文化、提升台灣觀光為使命的文化體驗策展者,在機場打造更多跨界展覽與演出,讓更多旅人在這座島嶼留下印記,甚至將這份體驗帶回世界各地。
「文化,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禮物。」這場在國際機場上演的藝陣文化,不僅讓旅客在離境前多了一份驚喜,也讓台灣文化在國門口,以最生活化卻最深刻的方式,被世界記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