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生活節20年初衷不變 張培仁:孵化人才 讓創意被看見被理解

聯合新聞網 文/袁世珮
簡單生活節主理人張培仁出身音樂產業,希望為台灣社會留住有創意的音樂人才。記者林士傑/攝影

簡單生活節20歲了。2006年誕生於華山文創園區,這個以原創精神串起音樂和市集的音樂生活風格平台即成為一個符碼,是青年原創與生活文化的時代記憶,「簡單生活」四個字變成邁向美好生活的選項之一。

20年積累成經典,今年更站上弱冠之年的重要里程碑,無論時代怎麼變化、一代代年輕人更迭,主理人張培仁直言:「都是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都在孵化人才,推動當代新的創作者,讓潮流普及、被理解,這個本質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

2025年簡單生活節主視覺。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當傳統模式不再奏效

2006年,網際網路誕生後第八年。那一年,張培仁與團隊創立StreetVoice街聲與簡單生活節,一個意在孵化音樂創作者,一個則以生活節為名,重新定義音樂與生活的關係。

「簡單生活節應該是第一個有音樂、有論述、同時有生活風格的平台。」張培仁說,台灣不缺創意人才,缺的是市場對音樂、對生活風格的共同看法,簡單生活節就是要凝聚出這種共同的看法、當下的流行,「我們也是最先把『文創』變成顯學。之前沒有人給年輕人向世界展示創意的機會。」

那個時機是有意義的。張培仁分析,網路誕生後,台灣社會發生很大變化,唱片的傳統模式開始消退,CD賣不動了,唱片公司很難再投資新人;同時,全球資訊灌入,曾因戒嚴形成的資訊溫室被打破,人們莫衷一是,不知該往何去。

「我一直相信文化講的就是生活方式。你怎麼活、怎麼想,會形成價值觀和審美,創意就是創作人擷取生活中的養分做出作品的過程。」出身音樂產業的張培仁說:「但在那個時期,我不覺得產業還能做什麼。」

他和團隊還是努力做點什麼。街聲為產業保留創作型音樂人,讓創作人在街聲上誕生,開始有小的受眾。那市場呢?過去主流的耳朵對獨立音樂完全零經驗,因為向來沒有那個生活方式、沒有獨立音樂的場景,於是簡單生活節誕生了。

張培仁強調:「這是生活節,不是音樂節,是食衣住行育樂都是年輕人的策展。」年輕人做的食物、服飾、手工家具家飾,還有年輕人愛的旅行、露營,以及為年輕人辦的論壇分享,而樂,就是音樂。

張培仁表示:「這是生活節,不是音樂節,是食衣住行育樂都是年輕人的策展。記者林士傑/攝影

「街聲就是在孵化創造力,讓大量的年輕人創作找到初期的粉絲,而簡單生活節就是嘗試把這樣的生活方式放大,形成一種風格,讓所有人都因為喜歡這個生活,而去喜歡台灣年輕人的創作。」張培仁說:「簡單生活節當時的任務或目標,就是讓台灣的文創跟青年創作有發展的空間。」

第一屆簡單生活節匯聚了手作職人、年輕設計師、獨立出版與創作樂團,成為台灣文創運動的起點。那時「文創」這個詞還未普及,「獨立音樂」仍被誤解,創意市集有但還不普遍,但一場屬於年輕世代的文化實驗已然展開。

本屆簡單生活節於本月29、30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主題「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簡單生活節應該是第一個有音樂、有論述、同時有生活風格的平台。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20年的成長與變革

簡單生活節已辦過12屆,走過八個城市,共邀請超過560組次台灣音樂創作人與團體演出,超過1800個台灣創作品牌與創作人於現場策展呈現,吸引逾百萬人次參加。

經街聲與簡單生活節的努力下,現在獨立音樂已成主流音樂的重要來源,年輕人創業更是遍地開花。張培仁說:「這完全達到當時期望看到的世界,年輕人可以自由發揮創意,獲得本地市場的認同。」

20年是有演化的。第一屆呼應網路之後的資訊混雜時代,從街聲接觸到的大量新人作品中發現,最單純的都會民謠最能讓人安靜下來,創作的人才也最多,所以該屆就以都會民謠urban folk為基調,有陳綺真、張懸、盧廣仲及第一屆徵選冠軍黃玠,還有李宗盛帶著都會民謠代表作《生命中的精靈》參加,並擔任大會主席。

在此基調下,簡單生活節最初就樹立了「文青風」,安靜的、內斂的、尋找自我的,也就形成了一句slogan:「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張培仁認為這一句話顛覆了台灣社會原本「求學就業、娶妻生子、升官發財」的青雲路徑,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為自己喜歡的事而全力以赴。

簡單生活節市集提供年輕創意展示的機會。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2014年後,文青風開始深化,而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對資訊的吸收變快、變多,什麼都知道,可受限於資源卻什麼都做不到,就產生憤怒的一代。於是有了那我懂你意思了、草東沒有派對、老王樂隊這些新樂團,形成一個浪潮,獨立音樂開始顯化於市場。2015年到19年的簡單生活節不售票,很多樂團在此登上人生第一次的音樂節、開始累積第一批粉絲,簡單生活節風格偏向搖滾。

19年之後又有變化。張培仁指出,獨立音樂的場景已然成熟,更多獨立樂團崛起,開始擁有秒殺的效應與更大的市場,但同時也有另外一種音樂風格出現,有一些人不那麼憤怒,願意跟全世界對話,urban風格崛起,包括Jazz、new Jazz、new soul、blues、R&B、hip hop,都是跟世界共通的音樂形式,出現9m88、ozi這些人。

2019年,更都會風格的Simple Urban Plus移師台北101的水舞廣場,帶去更urban、更潮的音樂人、更潮的文化,和最初的文青民謠風格已然不同。

簡單生活節的演出和市集總能吸引民眾熱情參與。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2025年簡單生活節自然捲卡司重現。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2025年簡單生活節請來林憶蓮。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疫情之後的沈澱

按張培仁原本的想法,「urban加一些搖滾」,應該就是2019年後未來10年簡單生活節的主軸,沒想到是2020年疫情來了,人們亟需安靜一點、回歸內心一點,所以基調又回到創作者的本質,主打誠懇。

2023年後,疫情結束,演出市場大爆發,至今一年音樂節數百場,年輕人都在做喜歡的事、經營者也在做喜歡的事,於是同質性過高,而全球內容大量進入台灣,再次突顯文化力如何與全球競爭的老問題,加上短視頻(短影音)的傳播未能轉換成音樂的真實受眾,張培仁歎,現在面對的文化環境比20年前更複雜。

2023年,簡單生活節邀請日團YOASOBI,打破多年來以華人歌手或樂團壓軸的規則,張培仁坦言:「票房的狀況非常好,我很敬重他們,但從一個文化品牌的經營者來說,這是一種挫敗、是一種擔憂,我們最早的出發點不是這樣的。」

到今年,依然是遍地音樂節,台灣「聽團仔」已經是一種現象,各種以獨立樂團為主的音樂節已成年輕人的主流生活方式,張培仁還是回到初衷:「我們一定要帶新的人出來,可能要回到2006年的做法,有重量級的華語音樂人壓軸,這樣才會有差異化。」

本屆簡單生活節於本月29、30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主題「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十分直白,來自於在紊亂世界中的一個簡單探問:「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要做什麼?你只能選擇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屆將復刻令樂迷念念不忘的首屆伍佰與李宗盛同台吉他飆唱的畫面,主舞台還有9m88、黃宣、理想混蛋、阿肆、鄭宜農、楊乃文、戴佩妮、林憶蓮等金曲陣容,綠意舞台和街聲舞台還有眾多經典與新銳的演出。

伍佰將參加今年的簡單生活節。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屹立雙十 前路依然有挑戰

縱使如今遍地是音樂節與文創市集,簡單生活節巍然自成品牌。張培仁說:「我們是第一個品牌,我不敢說我們是第一品牌,但我們有幾個不一樣。」品牌的延續性跟誠意度一直都在,且有完整的策展展示當代年輕人的創意生活。

但這節從來不只是年輕人的狂歡。張培仁說,簡單生活節想帶動年輕的創作者有機會生存、成長、贏得關注,但來參與的可以是全年齡層,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欣賞美好的手工和音樂。

張培仁2006年與夥伴合作創辦街聲與簡單生活節,至今20年有成。記者林士傑/攝影

可是張培仁有點感慨說:「我現在對今年之後要怎麼做還充滿擔心,今年可能是最後一屆。」他說,因為華山可用場地縮減,但要在都會區找到合適場地不易,加上市場競爭激烈,而面對海外市場,2014年進上海後也在大陸走過很多城市,只是中國市場同樣處處是挑戰。倒是日、馬等地遞來橄欖枝,張培仁還在研究中。

20歲之後的簡單生活節要何去何從?張培仁現在只想完美做完這一屆。但無論如何,為年輕人打開世界,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這是簡單生活節20年來創造的生活態度。

簡單生活節以音樂和市集創造生活風格平台,吸引全年齡層參與。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簡單生活節匯聚了手作職人、年輕設計師、獨立出版與創作樂團,成為台灣文創運動的起點。圖/SimpleLife簡單生活節提供

2025簡單生活節

時間:2025.11.29(六)- 11.30(日)

地點:台北華山 1914 文化創意園區

活動內容與購票資訊:2025簡單生活節官網

推薦文章

留言